主页 > 旅游攻略

克孜尔千佛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石窟)

沈芳蕤 2023-09-07 03:44:16

摘要: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的克孜尔千佛洞(笔者拍摄)©豆瓣/应无所住©豆瓣/应无所住第8窟十六佩剑者窟,约在七世纪开凿,主室券顶有菱格壁画。(图片: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集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石窟 克孜尔千佛洞

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的克孜尔千佛洞(笔者拍摄)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石窟 克孜尔千佛洞

©豆瓣/应无所住

©豆瓣/应无所住

第8窟 十六佩剑者窟,约在七世纪开凿,主室券顶有菱格壁画。(图片: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集)

菱格构图壁画,为龟兹壁画独创(笔者拍摄)

第8窟券顶(©豆瓣/应元所住)

©豆瓣/应无所住

(网络图片)

佛传故事“善爱乾闼婆王皈依”,位置:第171窟后甬道右端壁 收藏地: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网络图片)

在丝绸之路上,古龟兹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首站,也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和古丝绸文明双向交流的重要枢纽。佛教作为古龟兹地区的主流宗教,在这一地区流行了一千多年。

目前保留在古代龟兹境内的石窟被统称为龟兹石窟群。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西域地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洞窟类型最齐备、影响广泛的佛教石窟寺遗存。

——徐永明(龟兹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澎湃新闻∙古代艺术

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 “四大石窟”之美誉,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绵延数千公里。其中保存壁画的洞窟有 80多个,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 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绝无仅有。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宿白先生曾指出:她是中国佛教文化的摇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西、中原石窟艺术的发展,成为中国石窟艺术的起始点。

克孜尔千佛洞的洞窟形制大致有两种:一种为僧房,是供僧徒居住和坐禅的场所,多为居室加通道结构,室内有灶炕和简单的生活设施;另一种为佛殿,是供佛徒礼拜和讲经说法的地方。

中心柱式石窟

最能体现克孜尔石窟建筑特点的是中心柱式石窟,包括中心柱窟、大像窟、方形窟、僧房窟、龛窟、异形窟洞窟类型及由上述洞窟类型组合形成的多种洞窟组合形式。

这种洞窟系在石窟中央凿出一方形柱体,象征着佛塔,主体正面开龛,内置佛像。柱体前面的主室空间较大,顶呈纵券式;前面的前室或前廊多已塌毁无存。柱体另外三面也与外墙壁间形成供礼佛右旋的行道。

信徒礼拜时需穿过长长的通道,向右按顺时针方向绕塔巡礼。顺时针方向进入后室,观看佛的“涅盘”像,然后再回到主室,抬头正好可以观看石窟入口上方的弥勒菩萨说法图。

壁画艺术

克孜尔石窟最具艺术价值的,是它保存至今的1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菱格构图。

在每个菱格中画着不同的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供养故事和千佛故事。这些菱格还含有佛教意义,莲瓣表示莲花,山为须弥山,树为菩提树,皆是佛家吉祥的象征。

笔者曾经参观过不少洞窟,一般都是采取连环画形式,用许多的场面讲述故事情节。克孜尔石窟则是一图一故事,每幅图都是从一个“本生故事”中选取最典型的一个情节,以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或动物为构图中心,四周辅以其他必要的人物、动物和背景等。卓越的画师把复杂的故事巧妙描绘在一个菱形画面中。

在为数不多开放的洞窟中,壁画上的人物生动跳脱,颜色鲜艳。

据讲解员的介绍,克孜尔壁画采用红、绿、蓝三色晕染画法,使绘画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代表了新疆石窟壁画的独特画风。

另外,壁画不是画在涂白的泥壁上,而是往泥壁上直接作画。既采用了有覆盖的矿物颜料,也使用了透明的颜料。着色方法不但有平涂的烘染,而且有水分在底壁上的晕散。这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湿画法”,也称凹凸画法,史学界认为,它是古龟兹国人的一种独特创造。

第180窟,晚期的方格千佛(网络图片)

图片来源: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集(豆瓣/应无所住)

1961年3月,克孜尔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克孜尔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个重要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 克孜尔千佛洞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开放时间:09:00~19:00 周一至周日

门票价格:70元/人

*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实际披露为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即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1961年3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180处。


UNESCO 世界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UNESCO,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世界遗产名录》(The World Heritage List )

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时建立,委员会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截至2021年7月25日,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6处,自然遗产增至14处,自然遗产总数位列世界第一。

图片版权归所有者。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