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一心 众志成城 自强不息 重建家园”,8月27日,北京市房山区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开工誓师大会召开,背景板上的标语振奋人心。
7月29日至8月2日,房山区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全域受灾,受灾群众90.53万人。一个月过去了,记者探访发现,各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有序进行。
尽快恢复营业十渡镇是房山区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通往十渡镇的交通要道涞宝路有多处被淹没、冲毁,该镇21个村庄一度失联。此后,多方救援力量昼夜不停抢修、清淤,如今记者看到,这条通道已基本恢复正常,道路两侧及河道的淤泥、垃圾已基本清理完毕,受损的路段和桥梁被铺上了新的沥青。

“小心,可别摔了。”在十渡镇拒马乐园内,几名工作人员正将清理出的泥沙和垃圾装车,由于泥沙松软,拒马乐园负责人晋显民不断叮嘱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作为旅游重镇,十渡镇景点众多,拒马河两岸有着各类民宿和农家院。暴雨中,不少景点、民宿和农家院受损严重。灾后,十渡镇成立党员突击队、志愿者服务队,帮扶受灾景区、商户清淤、消杀。 在拒马乐园索道起始处,运行设备上还挂着杂草等垃圾。从墙面残留的水痕可以看出,这里之前的积水深度达到5米。“我们刚把它挖出来,之前全都埋在泥沙下面了。”晋显民说。 景区重建恢复是一项长期工程,保障基础设施和民生恢复,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据了解,
下一步,十渡镇将持续跟进,在用电用气以及景区特种设备隐患排查等方面为商家和景区提供帮助,助力各旅游景区尽快恢复营业。 
与灾后恢复重建同步推进的还有灾后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提升工作。拒马乐园对面不远处的一块空地被围栏围了起来。“这里要建一个平急两用的应急保障中心。”十渡镇政府工作人员王洋介绍,该应急保障中心由朝阳区对口帮扶建设,“建成后,平时作为十渡社区服务中心使用,保障十渡镇群众的社区活动开展,发生灾情后成为村民安置点,作为十渡应急保障中心使用,提供水、电、通信等应急保障。”
确保如期开学临近开学,受灾地区学校开学准备情况牵动人心。 琉璃河镇中心幼儿园在暴雨中遭受洪水侵袭,受损严重。前几天,该幼儿园的幼儿家长朱鹏飞还在担心孩子是否能如期开学。但现在他不担心了,按照区教委有关要求,为保证秋季学期正常开学,琉璃河镇中心幼儿园将192名幼儿分流至二街分园和平各庄分园入园。 “各项工作都准备好了。”琉璃河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王永涛介绍,为缓解孩子们因环境变化可能产生的不适,二街分园和平各庄分园提前对教室进行精心布置。教室一角,新增游戏区、手工角等活动区域。“我们特意把孩子们在原园区用的玩具搬过来了。”琉璃河镇中心幼儿园大二班老师穆春静说。

这几天,镇政府综治办安全科有关工作人员陆续对二街分园和平各庄分园的消防通道、教室用电安全等进行了详细检查。“开学前,我们还会再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王永涛说,“不仅要保障如期开学,更要确保安全开学。” 分流至平各庄分园的孩子,普遍离家较远。为解决分流后上下学不便的问题,房山区教委与琉璃河镇中心幼儿园及有关部门积极对接,增设的公交专线于9月1日开学当天投入运行。 “看到园内环境舒适又安全,感觉很放心、很暖心。”看到学校和有关部门为孩子开学做出的努力,朱鹏飞表示十分感动。
重建温馨家园与琉璃河镇中心幼儿园仅一墙之隔的松鹤养老院在暴雨中受损严重。记者探访时看到,三层小楼里,工作人员正加紧铺设起居间地砖、重接电路。 “内部翻新后,就可以接老人们回来了。”该养老院院长王志强说。目前,该养老院清淤、消杀和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已经完成,预计9月上旬老人们便能返院。 为进一步提升汛期应对处置能力,未来,松鹤养老院计划在院内重点区域加粗排水管道,增加沙袋、防洪板、备用电源等防汛物资储备。 房山区西潞街道北潞园片区是这次降雨中该区受灾最严重的片区。降雨过后,北潞园片区消防设施受损严重,基本处于瘫痪状态。“针对这段时间的消防安全问题,我们派专人24小时值守。”西潞街道应急管理组组长宿景灏表示。 房山区消防救援支队增派一辆消防车全天候驻守在社区内,并对小区内消防通道、风险点位进行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您对于小区的恢复重建工作有什么建议?”在北潞园片区北潞馨家园小区里,西潞街道工作人员入户调研,及时了解群众需求。为全方位提升社区防汛防洪和应急处置能力,西潞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对社区排涝管道进行改造升级,对河道险段进行加固防御。
为保障受灾群众生活,根据房山区相关政策,受此次特大暴雨灾害影响的社区受灾人员每人可领到政府发放的救助金660元。截至8月20日,北潞园片区2.1万余人的救助金已全部发放完毕。 抓紧改种补种“平时树上的柿子要比这会儿多一半呢。”8月28日一早,张坊镇大峪沟村党支部书记苏月华放心不下,来到村委会附近一处果园查看,看着树上零零散散的柿子,心疼地说。走在果园里,时不时还能看到地上散落的柿子。有些已经干了,用脚一碾就碎成了粉末。 张坊镇盛产磨盘柿,大峪沟村有着“中国磨盘柿第一村”的美誉。在这里,几乎各家各户都有果园。这次暴雨给全村果园造成不小的损失。

“雨下的时候正处于磨盘柿生长初期,刚长成型的柿子都落下来了。”大峪沟村村民杨旭东介绍,暴雨给磨盘柿生长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落果”,“大雨过后,土壤潮湿,遇高温天气,果子就开始脱落。” 为尽可能降低影响,灾害发生后,大峪沟村村干部和村里的应急小分队第一时间行动,采取人工加机械的方式,及时对村里的排洪沟进行清理,防止发生淤堵。因排水及时,全村没有果园被淹。同时,为防止大雨过后,病虫害增多,在有关部门指导下,该村迅速组织村民喷洒农药,及时开展消杀。“我们还为村民提供了大白菜等蔬菜的种子,鼓励村民发展林下经济,抓紧改种、补种,同时降低村民的承包费用。”苏月华感慨,“损失能弥补一点是一点。” 眼下,大峪沟村各家各户的果园里,刚刚种下的油葵正焕发生机,大白菜等作物也已经育出新苗。 “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杨旭东说,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一定能早日渡过这次难关。●作者:本报记者 王倩 实习记者 顾礼●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8月31日一版、二版 原标题《“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 ——北京房山区灾后恢复重建一线见闻》责任编辑:王晓晔、周佳晨●编辑:邢祖仪
您的点“赞”和“在看”
是对应急人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