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汉路步行街(老街新韵江汉路)
沈芳蕤 • 2023-09-19 03:21:30 • 次
以下内容来自: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江汉路,有着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誉。
历史文化街区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由十字连接的江汉路(从泰宁街至长江边)、中山大道(从前进一路至黄兴路)沿线组成,总面积约51公顷,是汉口近代历史的起源地,集中展现了汉口近代租界文化、商贸文化、革命文化和里分文化。
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 图片来源: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
近代汉口的商业极度繁荣,这一点,在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有着生动的体现。
1861年汉口开埠,武汉被卷入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大格局中,城市功能开始由传统的政治中心、内地商贸中心向复合型的工商业中心与文教中心转变,城市文化在“新”与“旧”、“中”与“外”之间蹒跚前行。
随着大批外国洋行的开办,汉口的城市中心由已有400年历史的汉正街转移到江汉路,江汉路充当着商品集散地的角色,已经显露繁华之相。
1907年,汉口城墙拆除,成为道路,这即是今天中山大道的雏形。至1911年,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的街巷骨架初步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
辛亥革命之后,民族工商业迅速兴起,不到10年时间,街区内已遍布西方列强和官僚、民族资本开设的银行、公司和商店。
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由广州北迁武汉,3月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并对中山大道和江汉路沿线进行了第一次整修。20世纪30年代以后至今,江汉路和中山大道一带成为武汉最繁华的商业街。
1924年的汉口江汉关及轮船码头 图片来源:《武汉文化简史》
今天的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上世纪30年代以前建设的欧式建筑依然保存完好,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现代派……犹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外建筑的博物馆。
清朝晚期保存较完好的建筑大多为欧式或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
代表有汉口水塔(1906,国保)、中山大道549—559号(1910,优建),湖北共进会旧址(1910,省保)以及部分里分,它们也是汉口早期建筑的代表作。
汉口水塔
1910年—1920年的建筑大多为银行大楼和里分建筑,代表有日清洋行大楼(1913,市保)、大清银行旧址(1915,市保)、民众乐园(1919,优建)等。
1920年—1930年的建筑大多为公共建筑和里分建筑,代表有交通银行旧址(1921,省保)、江汉关大楼(1922,国保)、武汉国民政府旧址(1926,国保)等。其中,江汉关建筑为中国第一栋英国钟楼式海关,江汉关也是与上海江海关、广州粤海关齐名的中国三大百年海关之一。
江汉关大楼
1930年—1949年的建筑大多为部分银行、商场、部分民居以及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如四明银行——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是华人在武汉设计的第一幢钢筋混凝土建筑。中国实业银行旧址——武汉当时最高的建筑,是中国建筑师卢镛标的代表作。
中国实业银行旧址
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是武汉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0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列为历史街区,并划定保护范围。
1999年,武汉市政府对该街区展开保护和复兴工作,使之成为武汉商业金融街,商铺云集,更显繁华。
2000年2月底,武汉市政府将江汉路改建为步行街,将这条百年商业老街改造成一条集精品购物、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商业步行街。
2011年6月,武汉市国土规划局组织编制完成《武汉市江汉路和中山大道片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
2012年底,地铁二号线江汉路站开通运营……
经过30多年的保护和复兴,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已然成为武汉的城市名片和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
未来,它也将作为武汉名片持续闪耀。
资料来源:《武汉文化简史》、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官网、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武汉文化遗产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