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德庆孔庙(西江流域最早的学宫竟然在肇庆)

沈芳蕤 2023-09-20 13:35:12

摘要: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一直以来,肇庆都有着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时至今日,此地英才辈出,科举及第的后起之秀更是不胜枚举。古城阡陌间,无不萦绕着浓厚的崇文风气。隋唐以

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

一直以来,

肇庆都有着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

时至今日,此地英才辈出,

科举及第的后起之秀更是不胜枚举。

古城阡陌间,

无不萦绕着浓厚的崇文风气。

隋唐以来,

肇庆考中进士192人,

拥有明清两广地区规模最大的学府

——端溪书院,

周边州县莘莘学子都以到肇庆的

书院读书为荣。

△历史文献中关于端溪书院的记载。图源 西江日报 资料图

肇庆最早的学宫是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端州知军州事朱显之创建的端州州学(今城中路市政府大院内)。宋崇宁年间迁建至城东,即如今的正东路高要学宫,是西江流域最早的学宫之一。重和元年(1118)正式定名为肇庆府学宫

该学宫是广东省现存较大的一座孔庙,

在古时候,

更是肩负着儒学教育、培育科举人才的重任,

是大家心中的神圣之地。

△老师在高要学宫为本地传统文化爱好者讲授诗词楹联知识。 胡美娟 摄

德庆学宫又称德庆孔庙,

是古代德庆地方的官办学府。

古代朝廷规定,

凡科举者必由学校,

德庆学宫就是邑城学子通往科举功名

的阶梯起点。

《德庆州志》载: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诏置孔子庙”,元丰四年(1081年),学宫迁于今址,至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升为府学。

△德庆学宫。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从北宋到清朝,

德庆学宫充分发挥了其兴学育才、

尊孔尊儒的基本功能,

对推进儒学和相关学术事业的发展,

起了积极作用。

在德庆学宫的积极影响下,

由大儒或乡绅创办的书院、义学、

私塾应运而生。

据州志记载,苏东坡、周敦颐、祖无择、李纲等文化名人曾到德庆游历,在当地三洲岩留下了题刻。端溪县令许鉴仰圣周敦颐,于岩畔建濂溪书院纪念,这是德庆最早的书院。到了清代,书院增加到30多所。至清代大兴试院以后,“文学日盛,侧闻岁科两试,应考者八百余人”。教育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科举选士的兴旺,催生了一批批名宦乡贤。

△清光绪《德庆州志》(成书于1899年)的学宫图。德庆学宫供图

新中国成立以来,

德庆当地兴文教育之风未减,

崇学上进之士不断涌现,

其中包括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方华(1932—2020年),

世界桥梁专家、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等。

△第九届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年会、孔子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广东德庆旅游文化节开幕。温爱民 摄

肇庆鼎湖的砚洲岛内,

保存了大量的古民居、宗庙祠堂、

中西合璧的华侨故居等,

在这里同样能感受到崇文重教、

清风廉韵的浓厚气息。

△图源 肇庆西江网

千百年来,

乡贤们兴办学塾、学馆,

岛上名人辈出,

曾培养出罗成功等7名举人,

以及陈焕章、陈中孚、苏汉青、

陈寿崧、陈位和、

陈英明等国学大师和商界奇才。

△图源 鼎湖发布

励刚家塾(即陈焕章故居),

又名“丽江楼”

始建于中华民国四年,

该建筑是陈焕章为秉承父亲陈锦泉

遗志而兴建的家塾。

此处展示了孔学大师陈焕章的家世与生平,

使其成为青少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图源 鼎湖发布

良好家风,

渗透于砚洲不同的宗族之间。

一幅幅字画,一句句家规家训,

皆是先人父辈对后人的孜孜教诲,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砚洲人。

岛上保存完整的陈氏宗祠和罗氏宗祠,

更是历史悠久,积淀厚实。

△图源 鼎湖发布

陈氏宗祠是陈焕章的祖祠,

陈焕章毕生致力于推行孔教,

最早的“昌教会”就在祠内举行。

△图源 鼎湖发布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陈焕章创办的西江第一所家族新式学堂

——颖川两等小学堂

就是在祠内集议、筹建的。

在陈氏宗祠前面,

摆放有树立功名旗帜的旗杆石,

是明清科举及第的标志,

宗族本家以此来激励更多的同姓祠人,

用功读书,考取功名。

△图源 鼎湖发布

来 源:西江日报(记者 胡美娟)鼎湖发布

编 辑:陈玥琦(实习生)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