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铁厂博物馆(老街新韵)
沈芳蕤 • 2023-09-22 03:41:53 • 次
以下内容来自: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提到武汉的工业,人们总是绕不开钢铁。
美丽的青山“红钢城”、大名鼎鼎的武汉钢铁公司,这些都成为了武汉的城市名片。
在龟北片范围内,也遗留着一块凝铁,其历史可追溯至汉阳铁厂。实际上更能体现那段历史的,当属同样位于汉阳的“汉钢片”。
汉钢片工业文化街区位于汉江南岸,琴台大道以南,京广铁路以北,月湖西南部,面积40公顷。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曾在此创建中国军工产业,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近代产业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沿江工业地带“十里工业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之洞视察铁厂生产塑像 图片来源:《品读武汉工业遗产》
张之洞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参与过中法战争,见证了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颇有强国梦想。
他一生推崇新式教育,全力筹办实业,积极兴建新军,因建成汉阳铁厂一举改善了中国无钢铁生产企业的窘境,被誉为中国“钢铁之父”。
汉阳铁厂1894年建成,拥有生铁厂、熟铁厂、转炉炼钢厂、平炉炼钢厂、钢轨厂、铁货厂、机器厂等10个厂,同时还坐拥大冶铁矿、马鞍山煤矿以及35公里运矿铁路和专用码头。投产后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家集冶铁、炼钢、轧钢于一厂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
然而,汉阳铁厂这座“江城钢花”的发展也历经着沧桑。
1894年建成投产的汉阳铁厂的规模,在当时的亚洲首屈一指,但时局的变幻、技术的不足和原料的短缺,给刚刚诞生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896年,汉阳铁厂改为官督商办。
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
1921年,铁轨制式标准突然改变,直接导致汉冶萍公司5万吨钢轨因为不适用而无法销售,企业高炉先后停产。国民政府的这一规定的改变几乎毁掉了发展近40年的汉阳铁厂。
车床,1980年代原机修车间的机械加工设备。位于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汉阳铁厂设备和大冶铁厂及大冶铁矿部分设备,被运往四川重庆大渡口,另建新厂。留下的设备和厂址大部分也在战火中毁于一旦,一代雄厂在时代的变迁中终成废墟。
1945年抗战胜利后,部分设备迁回武汉,成立华中钢铁公司。
1952年-1958年,原来的汉阳火药厂旧址之上陆续建成了汉阳轧钢厂、汉阳钢厂,后来两家合并为汉阳钢铁厂。
2007年,武钢汉阳钢厂搬迁至江夏……
双层连接轴,1950年代。原开坯车间轧钢辅助设备,是轧机与轧机之间的链接设备。位于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时光荏苒,百余年的岁月,让这片积满重工业气息的土地上有着太多的历史传承和记忆。
如今,在汉钢片工业文化街区,有以中国古象形文字和古建筑“飞檐翘角”元素为设计元素的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有保留“汉阳铁厂”门头的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还有以汉阳钢厂工业遗址改造为依托,打造的“国家工业文化保护样板区”和“武汉文创艺术商业核心区”。
依托工业遗产,注入文化、艺术、创意,打造工业旅游和文化新地标。
同时,推进建设周边道路及湖泊改造、建设配套公共区域,全面优化园区内外部环境,这也是汉钢片未来的发展方向。
每一代武汉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
武汉敢为人先的性格与江城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为城市注入了现代化的灵气,也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与魂魄。
期待遇见更美的武汉!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