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王坪景区(镇巴雨情结束)

沈芳蕤 2023-09-23 22:22:36

摘要:雨过天晴,艳阳高照。镇巴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终于结束了。渔渡、赤南、仁村这些地方受灾严重,也不知受损的道路何时才能修复通行啊?早就计划去通江的唱歌石林景区,这回又得无限期

雨过天晴,艳阳高照。镇巴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终于结束了。渔渡、赤南、仁村这些地方受灾严重,也不知受损的道路何时才能修复通行啊?

早就计划去通江的唱歌石林景区,这回又得无限期推迟了。从镇巴去通江唱歌石林景区,走渔渡、赤南或者仁村经过,是一条很不错的捷径呢。

这条道路,是我去王坪烈士陵园探出来的。

1、镇巴——渔渡——大河口,40公里,全程国道G210。一路无话可说。

位于盐场镇与渔渡镇交界的大河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2021年9月9日,天干地晴的大河口发生一处大面积山体滑坡,G210国道中断,渔水河形成堰塞湖。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一处令人匪夷所思的山体滑坡。山体滑坡是标准书面用语,用老百姓的话叫山崩更为贴切,它不是山体局部滑坡,而是整个山体全部垮塌,从远处目测,垮塌的山体长度有一公里左右。据称,这次山体垮塌的体量有“亚洲第一垮”的说法。

没有人能相信这是个“垮山”的地方,更没有人想到有那么大的垮方量。垮塌时,天气非常晴朗,只不过是前期大大小小下了好几天的雨。

两年来,大河口的G211国道一直处于便道通行状态。这次的大雨,再次将这条便道给冲毁了,想要通行,还得等待时日。

2、大河口——两河口,20公里。

大大河口向右分路,半脚油门来到巴山玉溶洞景区。

这个溶洞之所以被叫做“巴山玉溶洞”,是因为洞内溶岩已经高度钙化成玉,晶莹剔透。一道洁白如玉的方解石瀑布,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有时间的话,可以游览观赏一下,新开发的景点,感觉还不错的。

沿着县道大长路继续前进,经过赤南镇,到达两河口月日坪村委会这个地方。月日坪,当地人口语叫月儿坪。

3、两河口——竹峪镇,30公里,其中村道10公里,国道20公里。

在月日坪,左拐过桥,即进入四川万源境内,骑行10公里的村道,进入国道G347,20公里后来到万源竹浴镇。

4、竹浴镇——洪口镇——沙溪镇,44公里。

过了竹浴镇,就不能继续沿着国道G347前进了,要在街道将走完的一个岔路口左转,过一座小桥,进入通江街——这条乡村路的名字叫做通江街。

约走10多公里的破碎水泥路后,告别万源地界,进入通江县境内。道路瞬间变为崭新的柏油路了,刚修好的啊,骑行在上面,心里好舒坦。

一会儿就到了洪口镇。

洪口大桥和大桥纪念雕塑

洪口镇原名“黑虎关”,因三国时“张飞夜过巴州”在此箭射黑虎而得名。离镇5公里有一座古宁寨,是全国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值得一去。但我这次没有前去,以后找机会吧。

镇子中心的将军广场,不算太大,逢场赶集之日,也还热闹。

5、洪口镇——沙溪镇

洪口镇到沙溪镇不到20公里。沙溪镇是这次摩旅的终点站了,王坪烈士陵园就在沙溪背后的半山腰间。几个弯道就上去了。

王坪烈士陵园简介

这个景区在地图上标示的名字叫:巴中市通江县王坪旅游景区,为国家级4A旅游区,现正向5A冲刺着。

王坪旅游景区鸟瞰图

王坪景区最早是红四方面的战地总后方医院所在地,由于在医院救治不了而牺牲的烈士太多,就修将这些烈士集中埋葬在此,取名为“王坪红军烈士墓”。烈士陵园是王坪最有历史性和最有瞻仰价值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改名为“红四方面军王坪烈士陵园”。现在,在烈士陵园的下方,建成了铁血丹青广场、雕塑及“千秋大道”上山排梯,在烈士陵园的上方,将全县各地埋葬的红军烈士全部迁到此处,集中安葬在一起,组成一个户型状的墓碑群。所有这些组合在一起,又构成“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这一最新名称。

这是铁血丹青广场上的一座原生态小石山和烈士陵园山门。

陵园顶部是全县集中新迁于此的烈士墓碑群。

最早的烈士墓群安葬地

这座墓名叫红军烈士集墓。为什么叫集墓呢?建初期,红军烈士牺牲,是一人一棺地进行安葬,后来牺牲的烈士多了,没有棺木,就用木匣替代,再后来就只能用竹席裹埋,最后就不得不挖大坑进行集中掩埋,就形成了这座烈士集墓。

王坪烈士陵园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里,也是全国唯一一座由红军为自己的战友建造的烈士陵园。

陵园是由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于1934年7月亲自设计、题词、修建的。

1982年,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亲笔为烈士陵园题词:“学习革命先烈的不怕艰苦困难献身革命的精神,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最具传奇色彩的墓碑

这座由碑帽、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组成的超过4米的墓碑是烈士陵园最具传奇色彩的。

墓碑正中竖刻着: 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两旁刻着对联,上联为:为工农牺牲,下联为: 是革命的先驱,横联为:万世光荣。

墓碑底座由向日葵、谷穗、五角星、镰刀等图案构成。碑身的两侧还雕刻着一支短枪和两支长枪的图案。

令人稀奇的是墓碑上的镰刀斧头组成的党幑竟然是倒立悬挂着的。原来这有“党徽低垂,全党同悲“的寓意。

烈士墓碑是怎样被保存下来并重见天日的?

当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迎接中央红军,离开通江后,国民党反动派还乡团等,进行了无比野蛮、惨烈的反攻倒算,他们毁坏陵园,推倒墓碑,挖坟掘尸,无所不做、残忍无比。

但当地村民们又冒着危险,悄悄地将烈士们的遗骨重新收殓安葬,同时把反动派还没来得及销毁的墓碑也偷偷地藏在了附近的冬水田里。

解放后,人们将藏在水田中近20年的墓碑挖出,让基本上是完好无损的墓碑回归原位,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情景。这本身也是一个奇迹啊。

王坪烈士陵园的设计建造才张琴秋简介

王坪烈士陵园的设计建造者名叫张琴秋,一位命运多舛的女革命家。张琴秋是一位在苏联喝过洋墨水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在经四方面军中,任总政治部主任,响当当的四号人物,前三位就是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后来又成为红四方面军的第二夫人(陈昌浩之妻,二婚)。张琴秋的头婚丈夫也是了得,姓茅名泽民,后来人人皆知的文学巨将茅盾的亲弟弟啊,至于泽民这两个字,大家是不是也是如雷贯耳呢。

张琴秋设计修建烈士陵园时,她实际上是因为反对张国焘被降职了的。后来,张琴秋又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的“妇女独立团”团长。听到“妇女独立团”这个名称,有的人可能会不以为然,实际上,当时红四方面军的“妇女独立团”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少有这种建制规模的。中央红军长征时,也只有30名女战士,因此,张琴秋可是红军长征时期革命队伍中独一无二的女将军。

全国解放后,张琴秋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近20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第一代共和国部长。

《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中,张琴秋被认定为红军唯一的女将领。这有点遗憾,是认定,而不是任命,这可能是她转业任部长而没继续在部队工作的缘故吧。而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张琴秋在文革中含冤逝世,直到1979年得以平反昭雪。

“两位老家伙,一对新夫妻”。这是近年来的一个段子,这个段子的来源就是张琴秋与第三任丈夫结婚时战友们送给她们的对联。张琴秋的第三任丈夫是原红四军总医院的院长,解放后任国家卫生部部长。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