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官巷在哪里(我们的街巷)
沈芳蕤 • 2023-09-24 18:46:54 • 次
录制:金秀丽
双仕显达郎官巷(节选)
作者:孙焕青
郎官巷是一个使人浮想联翩的地名。民国《鄞县通志》有这样的记载,“郎官巷,旧名郎官第”。巷内有明永乐年间(1403-1423)诰赠奉政大夫、刑部员外郎陈旷(字彦骥)之府第和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翰林院编修、山西学政、吏部右侍郎张家骧(字子腾)之府第,故名。“郎官” 是封建社会的官名,为宫廷近侍。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为尚书郎,三年称侍郎,明清时职权渐重,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和尚书省各部长官的副职。官品有从二品至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
郎官社区
旧时的郎官巷位于宁波古罗城西门口外直街南端,其地形基本呈方形,三面临河,一面陆地,面积约0.5平方公里,东临北斗河,北濒西塘河,西为咏归河(现为咏归路),南至苗圃路。三条河上都有一桥相通,东为马园桥通城里,北有望京桥连接中山路,西有咏归桥(俗称秃水桥)。在上世纪90年代的城建中,咏归河填后建咏归路,咏归桥也就被拆除了。
到了清朝,宁波人在朝为官、政绩卓著的有张家骧。据《清史稿·列传》记载,张家骧,字子腾,鄞县人,生于1827年,卒于1885年,世居宁波西门板桥。他年轻时十分好学,史书上称其“纯谨好学,一谢时趋”。他35岁中进士,42岁进翰林院。先在广东海南岛任知县,为官端慎。虽然远在天涯海角,条件艰苦,但他却热心为当地百姓办实事做好事,关心黎民疾苦,后来的《粤南志》就是根据这段时间的见闻写成的。因他忠于职守,为官清廉,后督山东山西学政。由于在任上政绩卓著,又加上学识渊博,升为侍讲,入南书房。
张家骧 书札
清人入关后,十分重视皇室子弟的学习,在宫中专设南书房,皇帝子嗣天不亮就得到南书房读书。42岁时,张家骧当了同治皇帝的老师。在光绪元年(1875)时,他转为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后命直毓庆宫,迁侍讲学士。他与翁同稣(he)一样,同为同治、光绪两帝的老师,虽远未翁同龢出名,但史书上称他“授帝读,朝夕纳海,颇能尽心所职”。对此,清慈禧太后对此也有评价,亲书“砥德砺才”四字,并赐红漆金字的匾额。此匾据王介堂先生回忆,挂在张家大厅正中上方,十分抢眼,可惜在“文革”时遗失。张家后人张珑仙女士也证实曾亲见此匾。
张家骧不仅是两朝帝师,还经常陪同慈禧太后观看京戏及读书,从这个角度看他也算是亲贵重臣了。当然作为帝师的他,在政治生涯中,更有浓墨重彩之处,这就是在他担任光绪九年老师期间,要他东观日本的维新,所以他也是光绪皇帝维新思想的启蒙人之一。他在任上,是参与朝廷立嗣的28位大臣之一;同时还参与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的平反。此案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历时三年,经过七审七次错判,牵涉到一品大员等大批官员,在朝野引起轰动,于是形成了官官相护的“两湖”派和坚持冤案平反的“江浙派”。最后,由张家骧、夏同善、翁同龢三人向慈禧力陈冤情,请求将杨乃武、小白菜一案提京受审, 终于使冤案得以平反昭雪。这也是张家骧在吏部右侍郎位上朝廷惩治大小官员最多的一次。
张家骧一生清廉,死后竟无银两下葬,也无一条厚实的棉被,后来光绪亲赐老师一条御被,官府发了两千两“抚恤银”,才得以体面下葬。他的为人师表,他的清正廉洁,他的主持正义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宁波人有一句老话,叫作“像不像人样,看看张家骧”。由此,我猜想,“张家大厅”不一定是张家骧时所建,可能在其父辈时已有此房了。因其父张善元官至吏部侍郎,他们家族是早已发达了的。
翁心梓先生是宁波西乡鄞县石塘人。1941年,在抗日战争的漫天烽火中,年方二十的翁心梓,风华正茂,他不甘心国土沦丧,从上海大夏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办教育以启迪民智。当时的西门口,日军设岗置炮,耀武扬威,强迫中国人鞠躬行礼。翁先生痛恨日本侵略军,不甘心桑梓受日本奴化教育,就在郎官巷选地皮,出资创办了中原小学,其宗旨是“光复中原,维护中原文化传统”。他自任校长,聘用爱国教师,并亲自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为了筹措办学经费,维持学校伙食,翁先生将石塘老家的粮食用船载运到学校,以供开伙,并把部分粮食变卖用作经费开支。后来,翁先生的爱国行为受到反动势力的迫害,他只得远涉重洋出外谋生。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原小学改名为新原小学。宁波解放后统一改成以地名命名的郎官巷小学。20世纪80年代初,翁心梓先生回国后,又出资建造了“爱国厅”。
宁波中原小学
中原艺术幼儿园
到了1984年5月16日,郎官巷小学又正式更名为“宁波市中原小学”,一直沿用至今,以纪念翁心梓先生所作出的贡献。
时光流逝至1996年,随着旧城改造的进展,老房子拆除了,郎官巷内还办起了中原艺术幼儿园,使该区域的孩子得到了艺术的启蒙教育。郎官巷,实乃教育兴盛之巷,人才辈出之地也。
来源:《甬城街巷》
编辑:王杨乐
更多关注
●屠呦呦候选全国“最美奋斗者”!快来为她打call
●今天,区叔孺印社成立!填补海曙篆刻艺术协会空白
●山坳里的养老院!连上海老人都来海曙“颐养天年”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