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苏州留园(曲桥通幽的留园)

沈芳蕤 2023-09-25 07:33:11

摘要:“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这是许多人对苏州的直观印象。因此到苏州若是没走过小桥,没看到流水就不完美了。作为苏州的形象代表——苏州园林更是讲究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这是许多人对苏州的直观印象。因此到苏州若是没走过小桥,没看到流水就不完美了。作为苏州的形象代表——苏州园林更是讲究,移山水之胜于咫尺,少有园林没有水,而有水的地方就有桥。

苏州园林的玲珑小桥,或跃于溪流,或跨于山涧,或横于湖泊,或渡于峰石,衔接山水亭廊,使游人置身在小桥流水的闲情中。桥,除了跨水行空的作用,也成为园林中必要的构成元素,或作为亭台楼阁的陪衬,或为水面点缀 ……作为以园林建筑技艺精湛著称的留园,居然在留园中部藏了十座桥。

小蓬莱两端的紫藤桥闻名遐迩,以紫藤为景,以石桥为界,将池塘分隔成两个大小不同、风格迥异的水景。一边是“庭院深深”,

一边是“溪山深秀”。(此处石桥有二)

留园中部池塘的西北部有假山环抱,在两山相交处,乱石交叠,水从窄峡中环绕石矶而出是为水口,高低错落的石桥,连接两端,成上下三层观赏路线,或跨谷,或临水,变化多端。

涧的尽头,以廊桥横跨,此为留园十八景之一的“红桥夜月”。水从红桥底而出,两侧山上的树木支撑起狭长幽深的视野,整个造型既增加了水涧的层次与深度,又表现了池水的源头,而且与叠石相结合,构成了山水相依的生动景观。(此处石桥有三)

连接石矶的两头还有两座石桥,最短的石板不足一米,可能是苏州园林里最短的石桥了。游人驻足石矶向西看,感觉山高水深,而向东看,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感,更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之豪情。(此处石桥有二)

曲溪楼南侧的石桥位于池塘的东南角,与西北角的石桥形成对景。小桥一端隐于芙蓉峰后,一端没于黄石之中,游人至此“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处亦是港湾,常年系一小舟,古树、古桥、石峰更显静谧。(此处石桥有一)

与之对称的是曲溪楼北侧的石桥,一端隐于印月峰后,一端没于黄石之中,似有小路在山间丘陵辗转,时断时续。(此处石桥又一)

综上合计,已述石桥有九,那么还有一座桥在哪里呢?其实谜底就在我们踏入留园中部的那一刻。

这是留园唯一的旱桥,横跨在留园十二峰之一的“一梯云”与明瑟楼之间,“一梯云”高约3.6米,其峰立于云梯假山的山岩之上,与假山浑然一体,宛若天成,其名取自“上楼僧踏一梯云”之意。“梯云”,即以云为梯。古人以为云乃触石而生,把太湖石称为“云根”。这里突出了假山的高峻,高到与浮云齐,其上似乎已经云雾缭绕。明瑟楼内无楼梯,须从这假山石径中曲折而上,太湖石假山与楼面相平,中间以石桥连接,人拾径而上,循径既有峰回路转之妙,使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桥上方有董其昌所题匾额“饱云”,取 “饱看朝霞与暮云,一丘一壑大无尘”之意。因山嶙峋耸秀,有谷有峰,使假山显得高危入妙,石峰巧妙地将山径隐没,游人踏过石桥,似有升天成仙之感。

【来源:苏州园林官微;编辑:苏小新】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