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戴云山(在泉州南斗打卡网红稻田)
沈芳蕤 • 2023-09-27 13:52:45 • 次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 田米 文/图
秋分将至,山里的秋意总是比城市里来得浓烈。当车辆行至泉州市德化县南斗村时,盘盘绕绕起起伏伏,摇下车窗,秋风是真的来了,迎面吹得人打了个冷哆嗦。
这个时节,来南斗村,泼墨般大片大片的金黄,是随风起伏的稻田,是颗粒饱满的谷穗。在南斗村溪口角落,精心勾勒出的“南斗风云”红色主题稻田画,吸引了许多朋友拍照打卡,也让大家意外寻得一份秋日里的野趣之美。
泉州市德化县南斗村
景观稻田成打卡点,铭记英勇战斗的“戴云精神”
南斗村是德化县国宝乡的革命老区,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它位于“闽中屋脊”戴云山麓,闽江、晋江两江源头腹地。从泉州市区出发,仅需一个半小时的路途。
初次踏入南斗村,就被这里的恬静所打动了。燕尾脊、悬山顶、白墙灰瓦,白鹭展翅于田间,山风吹来鸟语花香。古厝依山傍水地沉睡着,外人的到来,才唤醒了它们。村子里,有大片的水稻田,平坦相衔,这个时节来,稻田已经黄了,如金色的地毯,镶嵌在大地上。秋风习习,一阵阵稻谷飘香,是大自然与农夫共同创造的硕果,这是城市里没有的。
在溪口角落,30多座灰色古厝散落在四周,这里原本也是一片金黄的稻田,每到稻穗变黄的时候,是村庄里最美的一个角落。稻田东、西两边,格口溪、祥云溪源源不断地流淌着,溪水绿汪汪的,清澈见底,山溪边的柿树上,一只孑鹊飞过,环境优美、惬意。
今年,一改以往成片金黄稻田的景象,南斗村以田为纸、以稻为墨,在大地上勾出了一幅特别的红色主题稻田画,10余亩的田地里,有三名持枪游击队战士向戴云山挺进,并以“南斗风云”四字点题,融入了戴云山的烟云景色。
你若平视,是不容易看出稻子们在向我们讲述着怎样一个关于南斗村的故事。稻田正前方位,南斗村精心设置了一处2层高的观景台,站在上面,可远眺,稻田画便一览无余。
“今年5月,南斗村溪口角落‘南斗风云’景观稻田启动育秧,历经三四个月的培育照料,最终成型。”南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曦说,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也是闽中“戴云之战”75周年,发生在德化县的南斗战斗是闽中“戴云之战”中极为激烈的一战。至今,南斗村内仍保留着战斗遗址,见证着这段浴血奋战的历史。此次绘就的“南斗风云”红色主题稻田画,便是为铭记英勇战斗的“戴云精神”。
一路稻田相伴,重温革命岁月
1947年,中共闽中地委遵照中共中央和闽浙赣党委指示:由隐蔽斗争转入公开爱国游击战争。为实现左黄会师,形成闽浙赣主力部队,在戴云山区创建新游击根据地的战略目标,闽中游击纵队历经莆仙战斗,攻打安海,在南安八都山会师,建立直属支队,最后挺进戴云山。在国宝厚德刘山,上洋牛角按遭敌人截击,在南斗东山、祥云马头岐被多于十多倍的敌军包围的情况下,全体指战员们仍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一次次杀出重围。在直属支队掩护下,司令部最终转移到中共德化区工委驻地南斗。越过戴云山,沿着省委戴云地下交通路线,闽中游击纵队回到莆田革命根据地。戴云之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党组织在国统区发动的一场较大的公开武装斗争,战士们英勇奋战,视死如归,彰显了革命英雄本色。
近年来,国宝乡充分挖掘“戴云之战”相关史料及历史功绩,筹建“戴云之战革命历史陈列馆”“戴云之战纪念碑”。如今,一走进南斗村,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旗形大理石“戴云之战”纪念碑,而不到百米的距离,是戴云之战历史陈列馆,这里是当年闽中游击纵队与当地党组织联络会合的地方。2011年,为保存史料,资政育人,国宝乡动工建设了此处陈列馆,还保存着当年交通站给游击队送饭的用具,德化县区工委自卫武器和办公用具,游击队夜行军火具、军号、雨具、卫生箱等。
沿着村路继续往前走,一路稻田相伴,很快来到溪口古街,这里是早年通往省会福州的必经之路,1947年,游击队员便是在此借宿。接下来,南斗村将深入挖掘展示戴云之战红色文化,让更多人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守住陶瓷记忆,将陶艺推向更多的人
南斗村除了拥有地绿水清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外,这里的陶瓷制造业也曾兴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德化县闻名遐迩的“亿元村”“小香港”。
“上世纪80年代,是南斗陶瓷乡镇企业最鼎盛时期。全村共有8家陶瓷厂,陶瓷技术工人1000余人。”南斗村主任林德颂介绍说。其中,南斗瓷厂于1988年创建,该陶瓷厂也位于南斗村溪口,占地面积10余亩,厂房1万多平方米,主要生产花盆、花插、厨房用具等,产品全部出口,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这里保留了一条电、油混烧窑炉,长度60米,和当年生产的各类陶瓷,具有强烈的年代感。
如今,南斗瓷厂早已停产,但南斗村想守住的是这份历史的记忆。经过一番修缮改造后,记者走访见到,陶瓷厂修旧如旧,白墙灰瓦下,完整梳理了德化陶瓷乡镇企业的发展历史,保留的电、油混烧窑炉上,堆砌着式样美观、纹饰精美、釉色鲜亮的瓷器。这里还打造了一处柴烧窑研学基地,旨在将陶艺推向更多的人。
此外,南斗村诞生了5位在艺术领域有着辉煌成就的大师,特别打造了一处大师工作室,现阶段一楼陈设着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陶瓷艺术大师陈合中与陈行一、陈为坦、林建平的作品展,二楼则是为大师们提供的回乡创作空间。
本文为海峡都市报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编辑:潘泽彦
实习生:廖莉梅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