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甘什岭槟榔谷(未来乡走进槟榔谷)

沈芳蕤 2023-09-28 15:59:54

摘要: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考察调研实录7月24日下午,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未来+乡”社区支持计划资助,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设计执行的《红树邻里,生态“家屋”可持续社区共建项目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

考察调研实录

7月24日下午,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未来+乡”社区支持计划资助,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设计执行的《红树邻里,生态“家屋”可持续社区共建项目》团队成员一同走进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进行考察调研。

通过参观黎族九大特色博物馆和考察十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黎苗族传统技艺,为后续在青田村开展黎族文化研学活动和带领村民外出学习筛选线路。参与此次调研活动还有三亚市海棠区铁炉港青田村村委的唐四明书记和妇女主任周丽华女士。

景区概览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创建于1998年,位于保亭县与三亚市交界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境内,坐落在万余槟榔林海,置身于古木参天、藤蔓交织的热带雨林中,因其两边森林层峦叠嶂,中间是一条延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而得名。

景区由非遗村、甘什黎村、雨林苗寨、梦想田园四大板块组成,展示了十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是海南黎、苗族传统“三月三”及“七夕嬉水节”的主要活动举办地之一,文化魅力十足,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艳阳高照,炎热的酷暑天气丝毫未减我们对于这次考察调研的期待和对黎苗传统文化传承的决心。参观的第一站是黎苗文化表演,通过故事化的演绎展现了黎苗族的历史沿革及文化传统,如钻木取火、黎家锦绣、种山栏、开椰子互动、黎族飞陀螺绝技表演、苗捏等。整个表演过程充满活力和魅力,融合了浓郁的文化生活与民俗技艺,揭开黎族生活样貌的神秘面纱。

随后,我们参观了“九馆”,深入了解黎苗族的信仰、文化传统和工艺。

黎苗族人崇拜祖先且信仰自然,他们在大榕树下选建村庄,因为“大树底下好乘凉”;黎苗族以农耕为生,其中黎族的树皮衣、黎陶制罐、黎锦等工艺品都展现了黎苗族的智慧和技艺;黎族固有的重男轻女之文化和对婚姻的考究也让我们对这个古老民族的生活有了更多认知。

在旅拍制作环节,我们来到现存最完整的黎族村落,深入了解黎苗文化的各个方面,如黎编、扎染等。

黎编是一种传统的编织技艺,我们学习了如何编织,也亲身体验了打米、目睹了爬槟榔树等乡村生活场景,加深了对当地文化的体验,感受了黎苗族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总结与收获

调研时间有限,我们无法全面考察黎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有些问题未能及时问出并得以解答,但此次调研使我们深刻了解了黎苗文化的魅力,让我们对黎苗族的传统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黎苗族的传统技艺和工艺品都非常具有价值,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黎锦等工艺品的市场推广和传承。合作社、网红直播、中国寻根之旅等,可以为“未来+乡”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为黎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生态立村,黎族特色,产业驱动,休闲旅游"这一主题与打造“一文二产三观”的民俗休闲农业旅游综合型特色美丽乡村的方向息息相关,未来我们将协同青田村共同努力,探索将黎苗族宝贵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的道路,借助“未来+乡”项目的平台和资源,推动黎苗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介绍

《红树邻里,生态“家屋”可持续社区共建项目》是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未来+乡”社区支持计划资助,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设计执行。

在临海用海需求与生态压力的矛盾下,针对社区居民环境治理能力匮乏、社区事务参与度低、传统文化流失的问题,以协作者身份予以支持,搭建多元交流参与平台,通过社区赋能,推动社区共建,挖掘社区资源,激活社区动能,推动社区成立自组织,组建集体行动。与此同时,通过协作过程,提升社区居民环境治理的能力、机会和选择可能,倡导“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建立参与式的可持续生态社区的示范样本。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