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南岳大庙(南岳大庙)

沈芳蕤 2023-10-01 00:10:57

摘要:南岳大庙位于五岳独秀的衡山赤帝峰南麓,南岳古镇北正街(又名御街)的北端,是湖南省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有南方故宫的称誉。据史载:唐初建“司天霍王庙”(南岳大庙的前身),开元十三年

南岳大庙位于五岳独秀的衡山赤帝峰南麓,南岳古镇北正街(又名御街)的北端,是湖南省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有南方故宫的称誉。

南岳大庙

据史载:唐初建“司天霍王庙”(南岳大庙的前身),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建南岳真君祠—南岳大庙。从建庙到1949年的一千多年中,南岳大庙经六次大火,六次重建,十六次扩建。清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大庙正殿毁于雷火,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才奠定了现在宏大的规模。

大庙规模宏伟,设计精巧。它占地98500平方米,拥有大小建筑物几十座。大庙的主体色调是热情奔放的红色和富丽高贵的黄色,朱红的木柱、墙壁、围墙,与屋顶金黄的琉璃瓦相映,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大庙共有九进,由棂星门、奎星门、正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后山门组成。整个建筑布局合理,为完整的宫殿结构。除第一进棂星门是花岗岩建造外,其余都是砖、瓦、石、木建筑。它们或碑坊并立,气势宏壮;或重檐斗拱,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其中正川门,原有眺楼,后遭日寇飞机轰炸,现在只留下一个平台。御碑亭内有形似石龟的赑屃,它背负一块巨大的青石,石上刻有康熙四十七年《重建南岳庙碑记》全文。碑文原迹毁于“文革”时期,现在的碑文是1989年重刻的。

九进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正殿。它高29.11米,飞檐陡翘,画栋雕梁,气势宏伟,能与北京故宫中的太和殿、山东孔庙大殿齐名。殿内有七十二根石柱,象征着衡山七十二峰。正檐下的两根大柱是用整块花岗岩雕琢成的,每根重14吨,鼓形柱础,鼓边雕琢了双龙戏珠,重1.5吨。丹墀中的白玉蟠龙,形态生动。四周石栏杆中,有汉白玉浮雕144块,雕有灵禽异兽,奇花瑞草,多取材于《山海经》。正殿木质梁架,正面柱间,雕有历史故事五十六幅,殿中塑有三尊巨神,后檐墙上塑有“三龙戏珠”、“丹凤朝阳”,形象逼真,呼之欲出。这是我国雕刻、绘画艺术的杰作。整个大庙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

南岳大庙作为我国文化的名胜,吸引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名人学者前来游览,留下了大量赞咏的诗词歌赋。如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游南岳后,写下了著名的《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见《唐诗三百首》)诗篇,郭沫若、茅盾瞻仰过大庙并著有诗文。而今,南岳大庙正以崭新的姿态,接待海内外的游人。

总之,南岳大庙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瑰宝,是衡阳人民的骄傲。#头条创作挑战赛#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