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北京大钟寺(朱棣铸造的46吨大钟啥样探访北京大钟寺)

沈芳蕤 2023-10-03 01:59:50

摘要:欢迎点击关注“跟随历史去旅行”,和一明一起玩转世界!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一明的旅行日记241: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跟随历史去旅行,我是一明!秋高气爽,非常适合外出访古,本期,给大

欢迎点击关注“跟随历史去旅行”,和一明一起玩转世界!

朱棣铸造的46吨大钟啥样?探访北京大钟寺!中国古钟文化让人惊叹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一明的旅行日记 241: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跟随历史去旅行,我是一明!秋高气爽,非常适合外出访古,本期,给大家推荐京城的又一座小众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大钟寺的历史:

大钟寺原名为觉生寺,修建于清代雍正年间,由雍正皇帝亲自下令兴建并赐名,寺院山门上的“敕建觉生寺”匾额就是由雍正御笔手书的。

觉生寺原本为皇家寺院,不过到了乾隆八年,位于万寿寺的永乐大钟被移到了这里,从此觉生寺就被北京人俗称为“大钟寺”了。

乾隆皇帝在位时,还曾多次前往觉生寺祈雨,因此它就成为了清代重要的祈雨场所。直到1985年,这里才被改建为了古钟专题博物馆,结束了它200多年的古寺历史。

走进大钟寺:

现在的大钟寺,占地3.8公顷,由南往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藏经楼、大钟楼和东西翼楼等建筑,关于古钟的展览都分布在寺院的后半部分。

穿过山门和天王殿,首先来到第1个展厅,大雄宝殿的礼乐回响,这里复制了一套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

在中国的文化中,古钟不仅仅是一种乐器和报时器,更是一种礼器和法器,是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丰碑,是古寺道观的写照,也有崇高、公正等等文化上的象征意义。

所以古钟不单是一类艺术文物,更是一种思想精神。

看过了大雄宝殿,再去参观西配殿的《敕建觉生展厅》,这里通过文物和图文介绍了觉生寺从雍正修建、乾隆祈雨到民国庙会的历史。

而对面的东配殿则是《阅古钟林展厅》,这里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古钟的历史,从上古时期钟铃产生开始,古钟走过了漫长的演化历程。

以魏晋南北朝佛教的传入为分界线,经历了由“合瓦形”的乐钟到“圆筒形”的梵钟前后2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形成了2大古钟体系。

后面的《梵钟展厅》更是采用了两排悬挂古钟的陈列方式,条理清晰地梳理了历朝历代的古钟样式、文化背景,一走进来就有一股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看完古钟的历史再去观音殿的《质器庄严展厅》参观,这个厅内主要是从古钟分类的角度,展示古钟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比如朝钟和坛庙钟是帝王们举行朝会、祭祀典礼时使用的礼仪用具,是皇权的象征,佛钟道钟是各种宗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法器,更钟是钟楼上的报时器。

观音殿的西厢房是介绍古钟铸造技术的《金火流光展厅》,大家可以通过里面的模型和图文,了解古钟铸造的方法,演变和成就。

再往后走的藏经楼是一座双层阁楼式建筑,1楼展厅里展出着一组有明确来源的北京寺观钟,比较著名的就有潭柘寺钟、天宁寺钟等等。

大钟楼是一座上圆下方的两层建筑,象征着“天圆地方”,伫立在一个巨大的青石台基之上。

重达四十多吨的钟王永乐大钟就悬挂在楼内粗大的木梁上,两侧还有楼梯盘旋而上,下面则是八角形的散音池。

永乐大钟,铸造于600年前的明朝永乐年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直到今天也是完好无损。

大钟高6.75米,直径3.3米,重达46吨,铸造精美,在钟体内外还刻满了23万字的经文!

如此巨大的古钟,声音更是浑厚洪亮,相传钟声最远可传到90里外,尾音更是长达2分钟以上,让人啧啧称奇!绝对是世界铸造史上的奇迹!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屏幕前的你,有没有来过大钟寺呢?觉得怎么样呢?我们在评论区里聊一聊吧!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千万别忘记给一明来一波点赞和关注!跟随历史去旅行,我们下期见!#秋日生活打卡季#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