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广州文化公园(广州市首批)

沈芳蕤 2023-10-05 04:16:35

摘要:近日,为加强对广州市历史名园的保护,市林业和园林局通过社会推荐、专家建议、专家论证评审,评选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名录,广州文化公园榜上有名,成为荔湾区唯一上榜的公园
广州市首批!文化公园上榜


近日,为加强对广州市历史名园的保护,市林业和园林局通过社会推荐、专家建议、专家论证评审,评选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名录,广州文化公园榜上有名,成为荔湾区唯一上榜的公园。








源远流长的文化历程


广州文化公园是我国最早的以文化命名的公园,有着辉煌的历史印记。其前身是1951年的“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当时,广州市政府动员和组织了林克明、陈伯齐、夏昌世等广州地区一批优秀建筑师在原西堤进行规划和建设,仅用了四个月时间,为即将举办的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建成了12座永久和半永久展馆。

广州文化公园历史照片。

这一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群的建成,在全国建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岭南现代建筑第一代建筑师留下的经典佳作,以轻巧、通透、明朗的特点重塑了岭南建筑的性格,奠定了岭南现代建筑的设计思想。

广州文化公园历史照片。

后称“岭南文物宫”,1956年易名为“广州文化公园”,三次定名均由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字。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等多次莅临文化公园。毛泽东主席曾分别于1954年、1956年、1958年三次亲临文化公园视察,刘少奇、朱德、董必武、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郭沫若等均在此留下了足迹和墨宝。

七十多年来,园内各类展览演出连绵不断,迎春花会、中秋灯会、羊城菊会三大传统盛事享誉数十载,还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讲古、棋艺、灯谜、歌会、曲艺等,深受广大市民游客欢迎。




岭南现代建筑的头雁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公园,文化公园的建筑也极具特色,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2014年,文化公园水产馆、文荟馆(四馆)、六馆、西关苑(七馆)和门楼等五处建筑被评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水产馆则首当其冲成为广州市的头号历史建筑,其由岭南建筑大师夏昌世先生设计,被称为岭南现代建筑开山之作。2023年2月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场馆入选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文化公园陪伴着几代广州人成长,见证着广州的发展。




文化传承中继续焕发新活力


在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中,广州文化公园不断发掘文化公园文化精髓、人文情怀,以时代之精神激活岭南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同时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培优,打造推出多样化品牌项目。

聚力打造“棋文化+商业”特色园区,将原水蛇村地块进行升级改造,引入西关棋院项目和棋文化文创设计、培训基地、传统文化体验馆等多项棋类新业态,探索国粹棋文化与现代“国潮”美学范式融合新模式,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关注打卡。

目前,文化公园开辟了棋艺表演专用场地棋艺馆,在奕苑挂牌“广州市象棋协会文园分会”,以棋会友,每周三、周六晚开展象棋表演活动,并现场进行唱挂棋展示,今年以来已举办36场。同时邀请了象棋大师在广州文化公园棋艺馆驻点,开展公益应众练棋活动,与市民切磋棋艺,相互提升水平。

聚力拓展群众公共活动空间,将位于广州文化公园西南角的地铁上盖地块进行升级改造和优化建设群众公共空间,建设内容包括文化展廊、儿童活动、康体健身、庆典广场等功能和设施,延续原有的岭南建筑风格,不断拓展空间,满足不同年龄群众需求,拓展文化公园整体空间格局,增加城市的颜值和绿度,提高群众的公共活动空间,助力“百千万工程”推进岭南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民俗活动百花齐放,传统文化展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来源 荔湾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信息宣传组】

【图片 广州文化公园】

【编辑 邓菲菲】

【审核 何不菲、木木】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