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济南黄河森林公园(植树泺口黄河大桥下)

沈芳蕤 2023-10-05 08:42:07

摘要:植树泺口黄河大桥下文/马学民翻看日记,又想起了30多年前在济南市泺口黄河大桥岸边植树的事来,确切地说是1990年3月11日,周六,晴天。“明天上午历史系89级1—3班所有同学到泺口黄

植树泺口黄河大桥下

文/马学民

青未了|马学民: 植树泺口黄河大桥下

翻看日记,又想起了30多年前在济南市泺口黄河大桥岸边植树的事来,确切地说是1990年3月11日,周六,晴天。

“明天上午历史系89级1—3班所有同学到泺口黄河岸边植树,8点出发,特此通知。”这是山师北院二号教学楼一楼历史系办公室前一天在黑板报上发布的一条通知。

当天早7点,我们早早起来,顾不上吃饭,买个馅饼带着便匆匆走出了校门,越过水屯路横跨小清河上的仅仅1米多宽的小铁桥,集体步行2里多地到北园路,因当时的水屯路还未通公交车,我们便在济南通风机厂对过路南乘12路车向西转济泺路过黄河大桥,到天桥区泺口黄河大桥北岸参加系团委组织的植树活动。

上个世纪末,在济南上过大学的对“挤公交”都深有体会。我们这趟原本一个20多座的“小巴士”却挤上了60多位同学。我身前、胸前、眼前都是人,手抓着扶手一点也挪动不得,几乎不能平视,但能听到呼呼而过的蒸汽火车的汽笛声,从人头缝中断断续续、不连贯能看到津浦铁路上横跨黄河的泺口铁路大桥。

这座由德国孟阿恩桥梁公司承建、采用原始的“划痕法”和“冯次乐夫氏测量器”施工、造价1165.8893万德国马克、折合当时库平银454.56万两、1912年11月28日全线贯通的津浦铁路上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历经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历经沧桑、特大洪峰和凌汛,目前仍在正常使用中,后多次修缮和加固,已被列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当天上午九点,我们穿越黄河在河北岸的鹊山小学站牌下车,又步行1里多来达了月牙坝村南的黄河滩区。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站在黄河岸边放眼四望,济南风光并不像清代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的这首名联描绘的那样,确实有点荒凉,当时这里除了片片黄土、裸露的飞沙,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养鱼坑塘,几个村庄点缀其中。当然十几年后滩区建成了济南黄河森林公园另当别论。

早春三月,草长莺飞,春和景明。黄河滩上,阳光明媚,微风习习。想起了小学曾到村头栽过树,那时刚掂起铁锨朦朦胧胧纯粹是“玩”;中学去过学校农场植树,几多圆滑,更多是糊弄;高中去青年湖植树,带着期许,承受“高考”压力,多半忧伤而归。

再过一天就是“3·12植树节”了,虽乍暖还寒,春的气息却一日盛似一日,春风吹绿了千佛山,吹皱了大明湖,也吹动了我们的热情。作为90年代的“天子骄子”第一次去尝试播种绿意。

植树现场,大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三人一组,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刚开始挖坑或大或小,浇水或多或少,显得手法生疏。接下来同学们明确次序,并调整好尺度,一人挥动铁锹,负责挖坑,一人扶正树苗,随后一人浇水。同学们一丝不苟,挖坑,填土,踩实,再注水,大家都认真完成每一道工序。一番热火朝天的劳动后,一株株新苗迎着春风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中展现出勃勃生机,为初春的大地增添了浓浓绿意,也为黄河防洪堤坝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草一木皆生命。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种下一片绿意,更是种下一抹希望,带着浪漫,只等春风十里的时光。

植树结束后,我们没有立即返校,和同学王立武、王辉、马建军、郭洪明、李克峰、闫险锋、王奉和、孟凡龙 等步行去爬匡山。

匡山原名筐山,位于济南老城区以西偏北,因山形似“筐”而得名,后改为匡山,海拔仅80.8米,从山师北院操场向西北就能看到山的样子。匡山隶属1989年9月成立的匡山街道,因济南市著名景点“齐烟九点”而出名,当时没有丝毫开发,是一座荒山和野山,连一条像样的曲径蜿蜒的上山道路都没有,可谓一座孤兀的小山。

没费多大功夫,我们几个便踏荒爬到了山顶,山上没有李白读书处,没有匡山公园,也没有松柏涛阵,更谈不上蔚然深秀,记得两边多是酸枣树和不知名的杂树。

北眺黄河,一览无余,还没有今天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只见九曲的黄河和济齐路上稀稀落落的车辆。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当年我在黄河岸边泺口桥下栽植的10多棵雪松不知道长得怎样了?2020年10月29日,山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校庆后,我曾到黄河北岸的“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观光,未曾找到我栽植的树木,却看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历经风雨寒暑,见证百年沧桑,依然筋骨硬朗。

2012年11月,德国孟阿恩桥梁公司专门发函建议停用已逾期的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后来据说曾有专家对铁路桥进行勘测,结论是至少还可以再使用30年!

一个百年老桥,历经四次战事的破坏与修复,依然挺立于黄河之上,这样的建筑水准,怎能不让人敬佩?我在历史课上学到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是近代史上世界列强掠夺中国主权的见证,当然这句话应该永远不能忘记,但不得不对德国人的敬业精神和担责意识给予点赞。

远眺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欣赏它磅礴雄姿,追忆其沧桑历史,几多感慨,平添一丝哀愁。

写于二〇二三年三月二日

作者简介:

马学民,中国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师范大学毕业,曾任中共菏泽市开发区工委机关报《今日开发区报》总编辑。著有《春华秋实》《菏泽开发区史话》等十多部。作品散见《当代散文》《胶东散文》《齐鲁晚报》《菏泽日报》等。2021年、2022年两届齐鲁晚报“青未了散文奖”获得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