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浮盖山(盖仙山游记)

沈芳蕤 2023-10-05 10:40:42

摘要:很早的时候,就听到一个神奇的传说:有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神仙,手持一支竹竿,赶着一群大大小小的滚石,轰轰烈烈自北往南而来,老神仙意欲将这群滚石再往南赶一段路,把流向信江的涛

很早的时候,就听到一个神奇的传说:有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神仙,手持一支竹竿,赶着一群大大小小的滚石,轰轰烈烈自北往南而来,老神仙意欲将这群滚石再往南赶一段路,把流向信江的涛涛河水拦截住,让河水改变方向,流向衢江、汇入钱塘江去。途中遇见一位怀孕的妇女,老神仙说:“请你让一下道吧,好让这群猪过去。”“明明是一群滚石,哪里有猪?”孕妇说完,奇怪的事发生了,这群滚石全部停住不走了。老神仙气愤骂了一句:“好一个分娩死的。”说完将手里的竹竿随手插入石缝中,扬长而去。后来孕妇果然在生产中去世,这群滚石堆积成山,人们称为盖仙山,那根插入石缝的竹竿繁衍成一片片茂盛的竹子林。

传说中的盖仙山,又叫浮盖山。位于仙霞岭山脉与武夷山脉结合部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

我第一次登盖仙山是读初二的时候,由班主任季老师带队,全班同学从官路乡花园村一个叫蒲灰山的村子登攀上山,亲眼目睹了石仙峰、犁尖峰和棋盘石的尊容。第二次是2006年夏天,与浦城县文联同道一行,从官路乡河村新庐自然村上山,细探奇形怪异的垒石洞群。第三次是2016年春天,车子开到盘亭柳墩村际头自然村,之后步行登山。三次登山从三个不同方向进入盖仙山怀抱,饱览了天造地设的盖仙山全貌。

从盘亭柳墩村际头自然村上山,道路比其他方向稍宽点,因为往大云寺的香客大多数走这条路。一路鸟语花香,差不多行走一个多小时,忽然听到潺潺流水声,原来已经到了大云寺山门前,小溪水从寺庙一侧流出。

我们一行走进庙宇,休息片刻后,在方丈引导下边参观边听介绍。 大云寺又称大寺。位于盖仙山南麓,始建于唐周武年间,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建。占地12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坐北向南,山门东开。沿中轴线依次为:前殿、正殿、后殿。两侧为廊房。正殿面阔3间,进深4间。殿内塑有弥勒、四大金刚、如来、观音等诸佛像,高大威严,保持完好,香火旺盛。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举办香会,善男信女们来自四面八方,云集大寺。

方丈非常自豪地告诉我们,明崇祯三年(1630)八月初,徐霞客游盖仙山,食宿大云寺三天,每天由寺僧开路引导出游,夜晚徐霞客在煤油灯前记下当天的景点及感受。《徐霞客游记》中记录:“里山至大寺约七里,路小而峻。先跻一冈,约二里,冈势北垂。越其东,坞下水皆东流,即浦城界。又南上一里,越一冈,循其左而上,是谓狮峰。雾重路塞,舍之。逾冈西下,复转南上,二里,又越一冈,其左亦可上狮峰,右即可水登龙洞顶。乃南向直下,约二里,抵大寺。石痕竹影,白花岩正得其具体,而峰峦环列,此真独胜。”从方丈介绍和游记可以知道,当年徐霞客是由北向的里山村走险峻山路,来到南向的大云寺。

听方丈介绍完后,在向导带领下我们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探索石龙洞。石龙洞位于盖仙山南麓,大云寺东向约一公里。《徐霞客游记》记载:石龙洞内“仰睇其上,高不见顶,而石龙从夹壁处,悬崖直下。洞中石色皆赭色,而此石独白,石理觕砺成鳞甲,遂以神之。”

我们走到钟鼓岩附近的一条深邃的岩隙前,向导拿出矿灯戴在头上,探照前行。在仅容一人出入的石龙洞口,大家卸下背包脱去外衣,按向导指令单人侧身奋力入内,洞内一处可容三五人,但愈往前愈窄,五十米长的洞隙,大部分地方仅容一人侧身立足。因洞身狭长且两壁岩石粗疏犹似龙鳞,洞顶又有一脉清泉细细而下,冷风在耳际旁呼呼作响,我们在洞内不敢久留,慢慢地由原路返回。

我们回到寺里简单吃了午餐,跟着向导向北峰进发。 往北山路崎岖,几公里外,远远就能望见拔地而起的石仙峰,此峰由三块巨石累叠而成,高达70余米。底层高约30米,中层高约25米,三块巨石层层相叠,如重楼复阁,无依无傍,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石仙峰如一位危冠高坐的老神仙,在守护着闽浙赣三省边境,

徐霞客称之为“石仙”。

仙人座下巨石形似莲花座,仙翁双手合十,端坐于众山之巅,脚下群峰连绵起伏,如龙盘虎踞,面对苍茫云海,若有所思。

此峰为盖仙山标志性景观之一,我们在石仙峰不同方位拍照,兴奋不已。

接着来到狮峰和棋盘石前面,一块垒巨岩恰似一头雄狮蹲伏,似乎猛然一扑便可跃上峰顶;天然累叠而成的棋盘石俨如一座巨大的城寨古堡,我们沿着岩石缝隙并借助顽强生长的树杈艰难地攀上棋盘石,站在岩峰顶上四面眺望,云海茫茫,气象万千。近前,在茂密的松竹丛中,那些奇形怪状的巨石,大的直径一二十米、小的直径三五米不等,有的像伏牛卧虎,有的如球如璧,有的则如钟如鼓,千奇百怪,形态各异。 远处,大大小小的村子,象散落的一粒粒棋子在田园丛林之间,村与村之间的羊肠小道犹如弯弯曲曲的丝带,若隐若现。更远方的205国道上的汽车,似小小的蚂蚁在缓缓爬行。山川、田园、村庄、溪流、道路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巨大水墨丹青。

从棋盘石盘旋而下,向导带着我们一行绕到西北向。 我们来到大云寺与里山寺之间的山岗上,眼前竟是犁尖峰,三座巨石耸若山峰,若即若离。其中一石下宽上锐,呈三角状,直插云天。相传,此峰为仙人耕云播雾之犁头,因此浮盖山上常年云遮雾罩。另一石硕大粗壮,如撑天支柱。二石并称交杯石,侧看似一对情人相依。《徐霞客游记》称:“又一峰南向居中,前耸二石,一斜而尖。是名‘犁头尖石’。二石高数十丈,堪为江郎支庶,而下俱浮缀叠石数处,承以石盘,如坐嵌空处,俱可徙倚。此峰南下一支,石多嶙峋,所称‘双笋石人’,攒列寺(大云寺)右者皆其派也。”

犁尖峰西侧是浮盖仙坛,又称浮盖中顶。《徐霞客游记》称:“又西越两峰,为浮盖中顶,皆盘石累叠而成,下者为盘,上者为盖,或数石共肩一石,或一石复平列数石,上下俱成叠台双阙,‘浮盖仙坛’,洵不诬称矣。其石高削无级,不便攀跻。登其巅,群峰尽出。山顶之石,四旁有苔,如发下重,嫩绿浮烟,娟然可爱。四望叠石、石仙诸胜,尚隔三四峰。”

往东北方向行进几十米小路,忽现天然观景台。观景台由悬崖绝壁旁的数块巨石组成,平坦、宽阔。下方有若干巨石垒叠成的浑圆山峰,中间比上下头稍大,好似一个带盖的酒坛。

观景台东南方的山坳里,怪石嶙峋,蔚然壮观。无数巨岩石叠石、石支石、石靠石,成为无数天然洞罅。或宽敞,或狭窄,或相连,或闭塞,或光亮,或昏暗,叠石下面暗藏通道,道道相通,洞洞相连,构成数里长的地下迷宫,这便是垒石洞群。《徐霞客游记》称:“由明峡前行,芟莽开荆,不半里,又得一洞。洞皆大石层叠,如重楼复阁,其中燥爽明透,徘徊久之,更上跻重崖。”盖仙山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岩,挤挤挨挨,层层叠叠,互相支撑,形成了曲曲折折、忽明忽暗的垒石洞群,体量庞大,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因为向导带着强光矿灯,我们一行游玩至伸手不见五指,才依依不舍地下山。

返回柳墩际头上车,车子途经柳墩大桥,我突然想起一句话“浦城九条溪,坏了一条去江西。”桥下溪流正是官路九牧盘亭三地之水汇入江西信江,要是当初老神仙滚石拦水成功,此三地子民岂不是隶属于浙江了吗?

(礼忠06年初稿22年二稿)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