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雁塔(古城墙上大雁塔里)
沈芳蕤 • 2023-10-06 09:09:26 • 次
这个暑期,旅游市场非常火热。在陕西西安,和旅游一样火的还有一位导游。他叫杨建,今年即将70岁,是西安本地的一位高级导游。
杨建用生动的语言、略带夸张的动作,将西安的城墙、碑林等名胜古迹,讲解得绘声绘色,有时讲着讲着还会“演起来”,引得游客捧腹大笑,也记住了更多历史细节。我们一起前往千年古都西安,近距离聆听这位七旬导游的“另类”讲解。
01
让古都历史“活”起来
70岁的他绘声绘色讲解历史名迹
早上八点,杨建准时出门,沿着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城墙步行十分钟,就来到了这天他的讲解地——西安碑林博物馆。
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每到暑期,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前来参观。
一个“碑”字,让小游客们既了解了历史知识,又知晓了书法之美,还帮他们在学业中排了雷。
为了让团里每位游客都能不虚此行,老杨讲得激情满满。
连续讲解,长时间输出,让老杨的声带略显疲惫,但每次讲到草书之圣张旭的名作《肚痛帖》时,他总是难掩兴奋、激情四射。
西安导游 杨建:话说草圣张旭有一天正在酝酿着创作,突然肚子痛了,他就赶快叫“夫人,你赶快给我研墨,给我备纸。我要写一个‘肚痛帖’”。所以他研墨备纸,“你好了没有,痛死我了。”你看这个书生,皱着眉头,“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你们看他,腿是夹着,腰是拧的,眉头是皱的。过去是酒精的力量,现在是神经的作用。痛得厉害,越痛越写,越写越痛,越奔放,然后一气呵成。
碑林博物馆,每一个碑都有一段故事。讲了两个多小时后,游客们中途休息,老杨则用自己的方式,继续演绎着碑林背后的故事。
为了能保证正常报团游客游览体验的同时,也多多照顾中途加入的散客,他总是“事无巨细”“有问必答”“次次拖堂”,生怕怠慢了八方来客。原本两到三个小时的碑林讲解时间,老杨今天又超时了。从上午9点到12点50,将近4个小时的输出后,老杨收获了一堆粉丝。
02
活到老学到老
从初级导游到高级导游
暑期是旅游旺季,一天7到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对杨建来说非常平常。老杨直言,不管是身为西安人,还是身为导游,面对热情的游客,必须尽到地主之谊。而最好的待客之道就是讲好西安的历史文化。
记者在跟拍杨建讲解的过程中,不仅钦佩于这位七旬老人的充沛精力,更能感受到他对西安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正因为这份热爱,才让这位非科班出身的导游,通过自学,从初级一路考到了高级。
生在城墙下,长在古城中,杨建是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退休前他曾是企业职工,因为从小对历史文化兴趣浓厚,杨建在出游时经常给亲朋好友充当“义务讲解员”。
西安导游 杨建:外地来的职工朋友,我就给他们讲一讲景点,讲一讲文物。这时候有个感觉,好像大家还比较喜欢听我讲,我觉得我讲得好像还算有意思。
热爱是最大的动力,工作之余,杨建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充电。2000年,他考取了初级导游证,六年后拿到了中级导游证,2012年,老杨在退休前一年,又如愿通过了高级导游资格考试。2013年,60岁的高级导游杨建持证上岗,一门心思做起了导游工作。然而,尽管经过了重重考核,但真正开始带队游览时,他也时常面临无话可说,甚至是被观众质疑和问倒的情况。
西安导游 杨建:人家就说,杨老师,你很认真,但是你讲得有点肤浅,深度不够,不能满足我,谢谢你我走了。这个对我刺激比较大。听着当时好像面子上略微挂不住,仔细琢磨,如果你不是很固执的一个人,仔细反思会促进你的学习,有好处。
在杨建看来,导游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要持续学习,才能把历史知识和文物故事讲好。在他的书房里,随手拿起一本书,里边都是密密麻麻的标注,任意聊起其中一处标记,杨建都记忆犹新。
最近一段时间,热心游客将杨建在城墙、碑林等地的讲解视频发布到网上,引得网友一片称赞,有人感叹他把西安的历史讲活了。有人为他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点赞。
西安导游 杨建:年龄毕竟比较大了,对新事物就比较不那么敏感,包括新媒体。既然大家也喜欢我,那义不容辞,我也干着我最喜欢、最幸福的事情,只要我干得动,只要我有精力,只要大家喜欢,我就坚定地、努力地、争取不断提升地把它做下去。
03
做城市的宣传者
文化的传承者
导游不仅是文物与游客之间的桥梁,也是城市的宣传者,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杨建声情并茂的讲解视频在网上传播开来以后,媒体的采访邀约不断,来预约他讲解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
但无论多忙,杨建每周要保证带一到两个研学团,团里主要是来自各地的中小学生。杨建说,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高涨,我们更有责任和使命,把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传播和传承下去。
当讲解对象由大人变成可爱的孩子,杨建的身份就从“名导游”变换成了“杨老师”“杨爷爷”。在西安地标性建筑大雁塔下,杨建要连续三个小时,带着孩子们看古刹,登古塔,讲述玄奘西行的故事。
登塔过程中,杨建照顾孩子们的同时,也教会了大家注意秩序,文明礼让。
高度64米,总计248个阶梯,杨建带着孩子们一路向上,不断攀登、细细讲解。
大雁塔不远处的一方凉亭,是杨建每次给孩子们讲课的地点,在体验完大雁塔和慈恩寺的恢宏壮观后,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幕幕有趣的表演,让孩子们能够穿越古今,探索历史,体会文化的魅力。
游客 王浩然:好玩儿!逛得虽然累,但是收获很多。
游客 邱奕安:爷爷经常会用一些有意思的语句,也经常开一些好玩的玩笑。
杨建细致入微的关怀,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他的充沛体力、精力,也让随行的年轻人十分钦佩。
家长 周娅蕾:他给孩子们做一些总结的时候,从来就是他自己面对着太阳,然后孩子们是背对着太阳,他从来不会让孩子的脸就直直地对着太阳。就是他在各种各样的细节上都非常照顾小孩子。
家长 肖婷:像我们只是跟着跟随就已经很累了,他还要花那么多气力去讲,然后还有很丰富的动作,这些是很钦佩的,因为可能只有热爱的人才能做下来。
西安导游 杨建:我想传递给他们,我们的文物是多么宝贵,多么可爱,我们的历史是多么悠久,多么厚重,而且这么有意思。我们前人做的这些他们觉着很自豪。同时我也告诉他们,每一代人要做出每一代人的贡献,继承前人,做好自己,再传承给下一代的人,我觉得是一种责任感。
04
认真对待每一次讲解
让八方来客不虚此行
杨建这样充满热情、诙谐幽默的表演式讲解风格,是十年来一点点打磨形成的,他说自己不喜欢准备一字不改的定稿,而是把每一次讲解都当成一次全新的创作,要让游客们听得进去,玩得尽兴,不虚此行。
追求趣味性的同时,杨建也格外看重讲解的科学严谨,虽然表现形式上有演绎的成分,但他要求自己的讲解内容必须都是有据可查的史实,为此,杨建每天都保持着看书学习的习惯。在他看来,导游是文化的传播者,让游客们了解历史、有所收获是自己的责任。对家乡的深情,对事业的热爱,让年近70岁的杨建每天活跃在西安的各大景点,如今,古城墙上,大雁塔里,他的讲解也成了这个城市的一道风景,一张名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程雨萌)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