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村(遗落在京西峡谷中的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
沈芳蕤 • 2023-10-08 09:17:53 • 次
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一条山谷中有一个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快看看这些入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有没有您的家乡?村”的古村落,她就是爨(cuan)底下村,亦名川底下村。
爨底下村,于明永乐年间,山西籍韩氏甫金、甫银、甫仓三兄弟奉命自京都沿河城到爨里口守关,逐渐繁衍发展,形成了韩氏聚族而居的爨底下村。到了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在此修建古驿道后便逐渐发展成为过往商贾的重要落脚驿站,遂形成古村聚落。
爨底下村依山势而进行布局建造房屋,并以龙头山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七十多座精巧玲珑的四合院随山势高低变化而分上下两层。村内道路趋山而行,上下两个台面分别有一条平行于等高线的主路,两条主路加上众多山道和院落之间的巷道四通八达。这些用紫石和青石铺就的小径曲折迴绕,颇具江南风格,又有世外桃源之感。虽然是高低不同,但整体建筑分布严谨和谐,变化有序。站在高处俯瞰整个村落就像是只葫芦,寓意"福禄"与"金银"之意,这也不知是当初的建村者们是有意还是无意而为。
古村内除了这些形态古朴的四合院、青石小径外,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较有看点的比如位于村东山坡上的龙王伏魔庙,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由村民集资兴建。此外古村内依照风水学而建的四合院、精雕细琢的影壁,规模宏大的财主院,以及位于古道那段长达100多米景观奇特的天然关隘“一线天”。当然还有清朝时期的治家格言、照壁题字,以及抗美援朝、各个历史时期的标语。
爨底古村的节庆活动丰富,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是农村乡土文化集中展演的日子,也是香会(民间花会)走会的日子。历史上,爨底下村有耍中幡的习俗,每到这天,爨底下村的年轻小伙子们都要表演耍中幡,高高的幡旗随身舞动,花样繁多,动作刚劲威武,显示出阳刚之气。除了闹元宵,村里的各种祭祀活动也成为当地一大文化看点。比如拜祭关帝就是一项主要祭祀活动,村民祭祀关帝是为了保护村庄平安,祛病除灾。此处又为商旅过往之地,商贾到此上香是为了行商安全、招财进宝,故而香火一直很盛。到了八月十五以后,人们还在这里举行歇秋祭天仪式,感谢神灵和大自然的恩赐,庆贺丰收,此时也要杀猪供献,形式与祭祀龙王大体相同。
古村南面山坡上的娘娘庙,供奉着天仙圣母娘娘,村民们认为天仙圣母娘娘法力无边,无所不能,有求必应,是妇女与儿童的保护神,因而在北京地区香火极盛。爨底下村有"转娘娘驾"的习俗,娘娘神像用木头雕成,端坐在木质神龛内。娘娘驾由村中各位香头轮流在家中供奉,每家供一年,香头家要腾出一间干净的屋子,专门用于供奉娘娘神驾,一天三叩首,早晚一炉香,供品每天都要换新的,可谓虔诚之至。到正月初一,再把娘娘神驾转到另一香头家去供奉。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