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瑞竹岩(南天佛国漳州瑞竹岩)
沈芳蕤 • 2023-10-09 02:01:24 • 次
踏访瑞竹岩,由下仰瞻,在半山腰上那黄墙红瓦的寺庙塔楼,正好与陡峭的山崖连为一体,岩险寺深,气势不凡。登上岩顶,一路行来,风光旖旎,山体峻秀,寺院宏伟,梵音缭绕,石洞幽深,山泉清澈,还有那一幅幅摩崖碑刻,笔力遒劲而不失飘逸。正如明吏部尚书陆完与理学家蔡烈同游瑞竹岩之时所作之诗:
万松关外瑞竹岩,峰峰峙峙列层嵌。
偶来石上凭南眺,一望江上挂远帆。
诗中描绘瑞竹岩俊秀延绵,依山傍水,东有举世闻名的江东古桥,西为“闽南第一关”的万松关,登峰远眺,浩瀚流淌的九龙江流尽收眼底。
瑞竹岩
位于榜山镇梧浦村的马岐山西南麓,与云洞岩联峙。相传,明代有一位太子微服私下江南游玩,路过此山,见一位山姑背着一捆枯竹,枯竹的节间有新生的萌芽。太子见之,觉得此乃吉祥之兆,遂挥毫写下“瑞竹”二字,岩名由此而得。
自古名山藏古寺。瑞竹岩建有禅院,唤作“瑞竹禅寺”。在五代时期,高僧楚熙结庐于岩上,初唤“德云庵”。宋时,大觉怀琏禅师在此兴建梵宇。至明朝时期,吏部侍郎陈天定暨住持绝尘禅师重建佛殿,后历代均有修葺,至清朝宣宗时期,智宣禅师驻锡于此。到了清末民初,名僧转道和尚也曾来此岩住持多年,后云游前往南洋弘法。1938 年,厦门沦陷之时,近代名僧、艺术大师弘一法师移锡此岩,并在岩上撰书寺志。由于寺庙年久失修,至 1957 年仅存残垣断壁,直到 20世纪 90 年代才重新修建。如今,瑞竹禅寺殿堂斋舍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步步皆景,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南天佛国”美名享誉海内外。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