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地坛公园门票(地坛公园)

沈芳蕤 2023-10-09 05:48:38

摘要:#秋日生活打卡季#在北京,地坛公园的名气和热度比起天坛公园要小得多。然而,天地相对,日月相辅,这些祭坛在历史文化上的地位都是对等的。同时,我想大概很多人和我一样,源于对史铁生

#秋日生活打卡季#

在北京,地坛公园的名气和热度比起天坛公园要小得多。然而,天地相对,日月相辅,这些祭坛在历史文化上的地位都是对等的。同时,我想大概很多人和我一样,源于对史铁生作品的共鸣,地坛是一个心中萦绕已久的情结,不可不去。

上次来北京还是2016年的夏天,10天里我马不停蹄去了近20个地方,却没能如愿去地坛。这次到北京是送孩子上学,短短停留,只一天的自由时间。我选择的第一站,就是地坛公园。

天坛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场所,象征皇权统治的合法性,而地坛则是为了祭祀土地神,表达了对农业和生产力的崇敬。相对于天坛的华丽雄伟,我更喜欢地坛的低调安宁。

出发前,趁着吃早饭的时候,顺手就把门票预约了,才两元钱。晚上在回程火车上我听说,故宫,颐和园还有博物馆的门票,他们都是提前一周去预约,还费劲巴拉抢不到,这反差真是太大了。

地铁2号线坐到雍和宫下,出站远远就望见了地坛公园的大门,虽然小巧别致,却和天坛,故宫是一样的风格,那紫禁城特有的庄重的红。

走进地坛,立刻感到这里是一个散步养心的好地方,难怪史铁生天天都来,园里古木参天,绿意蔚然,这静谧幽然的氛围,正适合独自思考冥想。

方泽坛外,东部的半边园子,全是侧柏,都是三四百年的古树了。从林间道慢慢穿行,发现每一棵侧柏都有认养人。认养的时间也就一年时间。可能到时间了会有别的人来认养,很多人排着队等着呢。树木就是大自然中最贴近人类的朋友,何况这些三四百岁的树,它们见证了悠悠历史,已俨然是有故事的先辈贤哲了,自然值得仰慕,想比邻结友。

公园深处却很热闹,有一个体育场正在举办“第十五届北京市体育大会门球赛”,正热火朝天,很隆重的样子。再往里走,有很多的亭台绿地和广场,满是健身娱乐的市民。东北区有个养生园,到处有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法桐,垂柳,银杏,掩映间,人影攒动,也不显得拥挤了。那些踢毽子的,说快板的,吹管乐的,打太极的,练瑜伽的,跳交谊舞的,他们玩得潇洒而奔放,那优雅张扬的姿态,旁若无人,自信而专注。

公园比我想象的要大点,我信步走过每一条道,不遗漏任一个角落,我想象着史铁生的轮椅曾遍布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他在这儿花几个月的时间思考生死大问,他在沉思默想中终日枯坐,他默默看着母亲脚步慌乱地来寻找自己而故意不做声。

因为公园里无处不在的喧哗,我有点进入不了那种心境,寻觅不到《我与地坛》里的痕迹。我想起七年前去陶然亭,也是相似的经历。我主要愿望是去凭吊“高石之墓”。高君宇石评梅这一对红色恋人,堪称民国版梁祝,二人短暂相恋却相继病逝,“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事迹令人唏嘘。然而走进公园,到处充斥着歌舞升平的声浪,让我反感而无奈,觉得她们肤浅,破坏了历史文化的庄重氛围。

而今天,同样的遭遇,我没有太强的抵触。也许是年长了,心态更加包容。历史总是往前走的,每一个饱藏着文化底蕴的地方,终究有它新的意义所在。斯人已去,怀念自在人心。而活着的人还是要热气腾腾地生活下去。

转了一大圈,东墙根这棵古槐最吸引我。嶙峋的树干,苍劲的枝条昭示着它的沧桑阅历,而茂盛的叶子那么青葱娇嫩,又散发着蓬勃的活力。

十点一刻,因为还要去西郊的植物园,我依依不舍离开了地坛。出门时,发现一个小时前在这儿画画的妇人,还是同样的姿势一动不动站在那里,半弓着背,对着那朵牡丹花,一丝不苟地画着。

@四月晴窗小语 #原创图文#

2023.8.27游览,8.29​记述。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