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四堡镇旅游景点攻略(福建连城)

沈芳蕤 2023-10-23 01:55:10

摘要:**客家乡愁**口邹善水文//图南桥街新景。邹善水摄南桥街,是福建连城四堡镇雾阁村一条历史古街,位于境內南龙溪两岸。沿溪半孤形直至古廊桥。旧时曾称南龙街,鹅卵石铺就街面,沿

**客家乡愁**

口邹善水 文//

南桥街新景。邹善水摄

南桥街,是福建连城四堡镇雾阁村一条历史古街,位于境內南龙溪两岸。沿溪半孤形直至古廊桥。旧时曾称南龙街,鹅卵石铺就街面,沿街有遮雨廊棚或吊脚楼似的街楼,为开店生意人或逛街者遮风挡雨,营造了安全感。如今,仍存北侧街楼。近年,两边新添了沿溪水泥安全护栏、休闲“美人靠”与夜景照明灯饰,感觉有些时代的新韵。南桥古街虽在逐日“变”新,但那古色古香的历史成分印进了童年的梦呓里。

近年重建的雾阁南桥。邹善水摄

昔日繁华的南桥街,我没遇见。村内老人回忆说,清末,南桥街上店铺林立,曾有绸缎布匹、衣帽鞋袜、钱庄当铺、金银珠宝、京果干鲜、活禽鲜肉、食杂饼糖、烟酒酱醋、纸墨笔砚、古版书籍、中医药铺、剃头理发、酒炀快炒、铁匠农具、竹木小件,商店林林总总,人客穿流不息。昔日的繁华,展现出南龙溪两岸古街的喧闹,本村人或外乡人,长衫短襟,皮毡草帽,短髻布衣,行走在南桥街,平添古街繁华兴盛。

我懂事开始时的童年迈入“大跃进”时期;风物嬗变,随着商街西移至“公馆里”(现雾阁街),新墟上新建的合作社(供销社)凭票商品繁多,逢农历五、九圩期的新墟上,交易日渐繁荣旺盛。商业西移,致南桥街渐渐淡出了历史的巅峰。儿时残缺的记忆与老人的叙旧,南桥街尤如一幅虫蛀过的珍贵年久画卷,在珍藏中亟待时空画师精心修复。老人的叙述与残留的旧景,依稀知晓古街点滴旧情。

南桥街,是传播四堡文化的历史驿站。小时候,难得轻易去逛繁盛转清淡的南桥街。偶尔会去,是奶奶去新墟上购物时必须经过这段古街,紧紧牵着奶奶的手随其左右,或拉着老人四堡妝大襟衫的一角,屁颠屁颠尾跟其后。记得有家将要歇业的古版书籍店门左右,贴有一副十分醒目的鲜红对联:“绿水绕村青山环雾阁 金樽对月南龙祐梧岗”。引得一些路过商客、村民前往欣赏讨教,带来的酷似生意兴隆场面。我拉着奶奶也要去凑热闹。既不懂欣赏书法,更不知对联含义。凑巧一位平日爱写毛笔字常帮办喜事人家或过大年写对联的堂叔公在店内同店主品茗聊天,乐哈哈地说,你才上小学就想逛书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还是从小发狠多读书,先打好文化根基吧。奶奶道出了小孙子是来欣赏讨教店门口对联含义的原意。堂叔公对我祖母说,桂兰嫂,令孙要多教养才会有出息的。随即撕下店主的一片书签,顺手用小楷毛笔不加思考地写下了店门口对联上的18个字句递给我。原来,店门上的对联,源自堂叔公所撰所书。令人钦佩敬仰。这也许是四堡古雕版印刷品书籍残存传播又将关闭的历史痕迹,或是一处即将退出舞台的四堡文化历史驿站。

南桥街,曾经有传统美食的星火亮点。在街中段拐弯处,有一爿木板店门的古店面,门楣上方“益和號”店名前些年依稀可见,如今却在“粉白墙”官活中被粉白了。暂不论老字号店名价值几何?而“益和號”三字的书法应是无价之宝。可惜!可叹!益和號史上曾是经营加工各类甜食饼点的商铺,前店后厂,陂有名气。传说,村内有位人称“单盐仔”的青年,没上过几天学,却喜欢展示自己有文化认得字,常在人多时装模做样大声念读其所见店名或对联。硬把“益和號”念成“盖知虎”,令人贻笑大方。村坊流传着“单盐仔不识字,‘益和號 ’念成‘盖知虎 ’”的笑料。然,益和號店内的甜食饼点在当地不负盛名,尤为中秋节的月饼,外酥內软,麻香扑鼻,糕糯清甜而不粘牙,因此闻名四邻八乡。估计也有流传“单盐仔”错念堂号的成分,引得好奇者会去探其究竞带来生意。是否有并入“公私合营”或供销社商品价格低廉或买精面粉要凭粮票等诸多因素,“益和號”店的各类甜食饼点加工营销也退出名品行列。因益和號店主是本族宗亲,妇孺老少偕称他“梓叔”。因他比家父年长,唯我称他“梓大伯”。梓大伯常笑盈盈地摸着我的小脑壳夸赞说“细人哩好晓道礼”。小时候经过“益和號”店门口时,我这位“喉食鬼”都会探头询问“梓大伯生意兴隆!”而深得梓大伯厚爱。来来来,大伯有好食物,随即手持长方形薄片饼刀在案板上晃了数下,变戏法似的一卷数层薄如纸片、香甜软糯的软糕塞在我手中,“愣愣哩食,给你娭毑的另外包着”(意为慢慢吃,给你奶奶的另有一包)。我狼吞虎咽几口就消灭了,舌头舔舔嘴唇,依依不舍地回家后很快把纸包塞给奶奶,还可分得一小份呢。哈,那软而不粘牙,甜而不油腻的美食,至今回味无穷。许多前往定制中秋月饼的客户,都尝过梓大伯这种令人会把舌头一起吞入胃肠的软糕。梓大伯的饼点估计就是如此扬名的。尽管如今的各色月饼包装精美五花八门,却比不上梓大伯加工的软糕和月饼。后来,梓大伯的饼点加工场所搬回居住厅后,“益和號”也淡出了历史。雾阁南桥街上的传统美食,普通而闻名的在古街中段,一爿不起眼也无招牌的小店老溢出一缕香味。儿时特别好奇,看到在铁锅内那似摇似动、飘出的四堡漾豆腐清香,特别能勾起人的垂涎食欲。奶奶说,凡从北边的城里或山下过来的客商,宁愿站着排一会队,都要等候那一碗冒着热气叫“赶滾食”(即刚起锅趁热吃)的嫩滑清鲜的客家美食。偶尔会在小店门口徘迴。奶奶说,细人哩不要喉食,快过节了,自个家里也会焖漾豆腐食的。自此,特别钟情四堡漾豆腐,不论是奶奶或父亲在家烹煮,或在新墟上的美食摊点上,都会留意其在铁锅内那似摇似动神奇“荡漾”的烹意形态,美味不仅馋留于眼,更是烙印在脑,至今仍留存在乡愁中回味。家家都会烹制的普通四堡漾豆腐,从此每年都会出现在我撰写四堡客家美食的拙文里,进而成了我在小城陋室厨房逢年过节的特爱乡愁。南龙街上的美食亮点,何止香甜软糯的软糕?四堡漾豆腐早已成为中国客家美食名菜,走出四堡走出福建。

南桥街,是四堡乡情民俗的传播中心。现在的四堡,是-条南从黄坑村起北至赖家圩枫瑶的南北通道。过去的四堡,含连城北团、长汀馆前、清流长校等乡镇的部分村坊,古称四堡里。四堡可谓是三县交界处的客家传统民俗、农副产品等文化、经济交流集散中心。尤为客家传统民俗文化浓烈,如四堡马屋村的正月+四、雾阁村的游老龙和七吉节、双井村的六月二十三、洋背村的立秋节、上堡村的入祠、长校村的食新节等等;村连村乡邻乡,成人婚嫁寿庆,幼儿报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或建宇乔迁等喜事都会请设宴客。因此,南桥街上帮助写请柬或写对联,成为文化人的代笔业务。各村的传统节日也会在南龙街上发布“预告”。有趣的是十番音乐或吹鼓手(唢呐)最热门。乐师与鼓手师传出的哪村有什么节、谁家办排场喜事酒席的信息无人不信,这些乡情民俗信息,从南桥街“出发”后不胫而走,被人们誉为“四堡闻”。

南桥街,被誉为是红四军进入四堡驻扎在雾阁村的“南大门”。以前四堡未通公路,过往人员偕走古驿道。古田会议后的1930年1月,为了粉碎蒋介石以金汉鼎为总指挥,拼凑广东、福建、江西三省的国民党军队14个团对闽西革命根据地实行第二次“三省会剿”。朱德军长率领的红四军一、三、四纵队官兵,由南向北往宁化、江西方向转移,要途经连城、北团、四堡。进入雾阁村境內,红军官兵从官路上浩浩荡荡进入南桥街。当时,南桥街两岸住户商铺店主,似雾阁村正月十五闹元宵游老龙一样隆重,自发燃放鞭炮挥舞着各色三角小彩旗,热烈欢迎红四军部队,队伍雄壮威武,场面盛况空前。住在南桥街关帝庙红军先导人员手里一份文件,在南桥街口依次安排各纵队团营战士有序分散至雾阁畲风路上的显柱公祖屋、牙官屋等数座大堂屋。朱军长等首长住在邹氏定敷公祠(现中国四堡雕版印刷陈列馆)。红军官兵不顾旅途疲劳分散在雾阁村内宣传共产党的纲领,宣传红军是穷苦工农的子弟兵,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至今,南桥街以北的数座大堂屋墙上仍保存百余条红军标语。当时,朱德军长率领的红军,在雾阁村点燃的革命星火,迅速燎原于四堡地区。

南桥街,曾繁荣盛世而又十分平凡。但她是梦呓里的故地,乡愁中的印记。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