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法国水师兵营旧址游玩攻略简介(探访重庆法国水师兵营旧址)
沈芳蕤 • 2023-10-24 11:02:31 • 次
法国水师兵营旧址位于重庆市南滨路弹子石谦泰巷142号,保留了原有的仿欧洲中世纪城堡风格,是一栋带内庭、回廊的圈院围合式白色建筑。其内阁楼有序环绕,留存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以及仿古罗马的立柱、哥特式的拱形柱廊,整个建筑面积3880平方米。它是一栋已经118岁“高龄”的中西合璧建筑,见证了重庆开埠以来的百年变迁。
从弹子石老街一直下到南滨路,可看到不远处南滨路与谦泰路交汇处,便是法国水师兵营旧址的大门。
兵营大门是古典重檐式牌楼建筑,遍布雕饰,上面的浅浮雕、深浮雕都体现很好的美感。唯独中间横额上的“大法国水师军”那几个烫金字感到非常剌眼,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见证。
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正式成立,宣布重庆开埠。经与清政府议定,法国政府于1896年3月在重庆设立领事馆。1902年,法国海军军官虎尔斯特率领测量队乘法国军舰,在重庆南岸建立法国水师兵营,是当时供军舰士兵和军官居住的营房、储存食物的仓库、修理车间和物资补给站,人称奥当军营。在抗战时期,为躲避日期机轰炸,法国领事馆从领事巷迁到水师兵营办公。重庆解放后,法国水师兵营被政府收归国有。2000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门牌楼背面没有正面那么繁琐,以山水彩绘画装饰为主。
进入兵营大门后,主楼和副楼均是两楼一底,带有欧式拱形的柱廊。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有牛排式的窗棂、镂空的砖墙,配以中国传统雕刻艺术,既有历史的厚重又不失艺术的历久弥新。现为一家餐饮文化企业在此经营,庭院内分布着一些休闲桌椅。
2017年3月,对法国水师兵营旧址的修缮过程中,在中庭意外发现有砖筑地下遗址。考古专家根据遗址规模及形制推测,这个砖筑地下遗址应为开埠时期法国人修建的自供水系统。
当时为满足饮水需要,便在地下修了这个供水系统。工人们将水注入消毒池、过滤池,经过鹅卵石沉淀过滤后的水,通过篦形方孔流入地窖(储水窖)进行汇存,然后用机械取水装置取出使用。
2002年,法国水师兵营百年之际,兵营大门右侧的两层建筑辟为“重庆开埠史——开埠时期的南岸”陈列馆。
陈列馆展出了许多重庆开埠图片和资料
陈列馆与副楼连接的梯步很有意思,二楼的梯步为木结构为主,三楼的梯步是砖石结构。不知道是不是考虑三楼无遮挡的原因?
中间二楼的栏杆铁板上从右至左镌刻着“故舰长武荡纪念”、法文和“公元1902-1908”,据了解有刻有这些文字的石碑,现存于重庆三峡博物馆。
底层全为石砌而成,石屋内现在陈列着欧式家具,漫步其间感觉像参加欧式家具展。
底楼的石头结构让人有一种地下室的感觉
可惜楼上为对外开放,只能看看漂亮的木梯。
站在主楼门前欣赏院内的全貌
主楼为三层,建在高高的地基之上,很明显看到基座上的通风孔,判断主楼内部地面应为地板。
主楼下方的地下室入口,两侧均有法文的石刻。
主楼内部的木楼梯和木墙裙
木楼梯的护栏雕刻十分的精美
主楼的外廊很宽,视线很好,站在上面可看见大江东去。
重庆法国水师兵营旧址是重庆开埠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见证。从整体建筑上反映了上世纪初中西方文化交融后的建筑风格,是重庆地区清末欧式建筑的典范之一。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