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Chiang(100岁的中餐女王)

沈芳蕤 2023-10-25 06:45:21

摘要:她叫江孙芸(CeciliaChiang)。在中国,很少人听说过她的名字。但在美国餐饮界里,这三个字可谓在业界内叱咤风云,如果有食评家不认识这个名字,难以老饕自居。她被人称为“中餐女王”
100岁的“中餐女王”,曾用半个世纪改变了美国

她叫江孙芸(Cecilia Chiang)。

在中国,很少人听说过她的名字。但在美国餐饮界里,这三个字可谓在业界内叱咤风云,如果有食评家不认识这个名字,难以老饕自居。

她被人称为“中餐女王”,和“法餐女神”朱莉亚·莱尔德并称“美国两大女名厨”。

图/北京广播新闻报

她是德艺双馨的典范,

既优雅端庄,又能做得一手好菜。

她拒绝做蒋介石的儿媳妇,

嫁给了一贫如洗的教书先生。

她本可以做一辈子阔太太,

却偏偏在人生的后半辈子,在小小的厨房里内忙得双手长茧。

她以一己之力,改变了美国对中餐的印象。

她是江孙芸。

她被人称为“餐饮业的传奇”,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瑞典国王、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夫妇、歌唱家帕瓦罗蒂......都是她的座上宾。

常来她餐厅吃饭的宾客。图/网络

她获得过美食界“奥斯卡”之称的「詹姆士·彼尔德基金会」终身成就奖,她是将正统中餐引进到美国的第一人,也获得这个奖项的唯一亚裔女性。

她,真正地改变了中餐在国外的地位。

获得詹姆士·彼尔德基金会终身成就奖。图/网络

几十年前,名媛的传奇故事不少。


但江孙芸为中餐做出贡献的故事,绝对是最为传奇的其中一个。

她在上个月28号离世了,享年100岁。她的离去被人们称为:「一个中餐时代的落幕」

她的一生,都在为中餐而忙活。如果没有她,中餐如今在国外的地位不会如此的高。

美媒报道江孙芸去世的消息。图/CNN电视台

01

1920年

出生在江南的千金大小姐

十指不沾阳春水

江孙芸,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拥有52个房间的权贵家庭。

家里一共有十个孩子,两男八女,她排第七,人称“七姑娘”

由江孙芸孙女Siena Chiang提供的照片。图/网络

她的父亲是留法归来的工程师,爷爷是中法铁路的总长,舅舅拿过“梁思成”建筑学奖,姨夫是哈佛海归,姑父是当时国民军中将参谋,蒋介石的亲信。

然而,越是位高权重的家庭,对于吃喝方面则越讲究。

她的家里有两个厨子,一个专做南方菜,一个专做北方菜,为的就是照顾家人的不同口味。

与她的姐姐们。图/网络

后来,她们全家去到了当时还被称为「北平」的北京,住进了一座旧王府里,王府有7个院子,足足有一个街区那么大。

无论身居何地,她家吃饭时,菜总是一道一道的上。江孙芸的父母常常会对菜品进行点评,还会跟她讲一遍和这道菜有关的故事。

从樟树鸭考究的制作工序,到康熙皇帝偶然吃到锅巴汤的故事……关于美食的故事都让小小的她为之着迷。

也正因如此。

一道正宗的中国菜该是什么味道,她心中清楚,并深深地根植于味蕾和记忆中。

江孙芸家中的老旧照片。图/网络

加上父亲曾经留学法国,佐餐时爱喝香槟,母亲虽不如父亲知识渊博,但好在但思想开化、深明事理,平时会监督厨师给他准备些许小菜,好让他配酒吃。

小小的她,虽十指不沾阳春水,却有着灵敏的味蕾和丰富的美食知识储备。这些经历,成为了她在国外发挥影响力的资本。

像江孙芸这样的富家小姐,在那个年代是绝对不会进厨房的。

可她却偏偏和别人不一样,缠着母亲带自己去市集买菜,还常常跑到厨房看母亲如何和厨师对谈,偷听每道菜的做法。

如果江孙芸的一生都这样度过,那她一定是个懂吃懂喝的大小姐。换做如今,她应该也会写一些美食评论,或是一本如果制作地道中国菜的食谱。

前排左三为江孙芸。图/腾讯视频

但那个年代,风云易变。战争爆发后,父母相继去世,她与姐姐两个人逃亡到重庆。

江孙芸这位千金大小姐,比其他人出落得美丽优雅,吸引了许多达官贵人的目光,其中最为灼热的那道目光,来自蒋介石的二儿子——蒋纬国。

蒋纬国地位显赫,英俊挺拔,是很多名门淑媛的追逐对象。但蒋纬国的眼里唯独只有她,为了她茶不思饭不想,整夜难眠。

年轻时候的江孙芸。图/网络

几番折腾后,江孙芸依然拒绝了他。

她并不觊觎他的权贵和财富,因为自己家也是有名有姓的大户人家。

但谁都没想到,这位大小姐最后兜兜转转,找了位一贫如洗的教书先生做丈夫,断了蒋家公子的这番深深念想。

也因为如此,本命孙芸的她冠夫姓,人们开始称她为:

江孙芸。

婚后,她跟随丈夫迁居日本。至此,她前半生的人生规划中,一直都没有过要开餐厅这个念头。

与丈夫江梁。图/网络

但生活在日本的江孙芸,吃不习惯当地菜,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名叫“紫禁城”的中餐厅,没想到颇受欢迎。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开餐厅这件事与她的一生都产生了联系。

1950年,在日本的江孙芸。图/网络

02

1959年

没想过要做“中餐女王”的江孙芸

误打误撞地去到了美国

时间来到1959年。

当时已经与丈夫迁居日本的江孙芸,突然得知自己六姐的丈夫去世的消息,不远万里奔赴美国旧金山,去照顾失去丈夫的姐姐。

图/《改变美国中餐的女人》

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原本只是前去照顾丧夫的姐姐。

但却发生了改变她一生的事。

她在美国遇上了几位朋友,她们打算开餐厅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心地善良的江孙芸从丈夫那里拿出了一万美金帮她们垫付租金。可没想到垫付了租金之后,她们就放弃了开餐厅的想法并且离开了美国,房东也不肯退钱。

进退两难的江孙芸不知该如何是好,就在这个时候,她身边的朋友说:


“为什么你不试试开一家餐厅呢?”

江孙芸在「福禄寿」后厨。图/网络

在当时的美国,中餐是社会底层填饱肚子用的——

虽然当地有很多中餐馆,但菜系并不正宗,是根据美国人的口味而“改变”的中餐。有很多连中国人自己都没听过的菜,例如“李鸿章杂碎”。

而且,饭菜多是酸甜口味,米饭都是用胡萝卜或豌豆炒过的。这种复杂又难以说出来的奇怪口味,再配上脏乱差的小馆环境,导致美国人对中餐的印象就是“不卫生的街头小店”

面对这些粗制滥造的“中餐”,江孙芸决定让美国人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中餐。

江孙芸「福禄寿」餐厅的中式菜品,有很多都是酱汁茄子、凉粉这样的经典菜式。图/网络

“当时,华埠每家餐馆菜单都一样,三块钱四菜一汤,都是蛋花汤、炒杂碎、芙蓉蛋这些菜。服务生也不会说英文,盘子往桌上一甩就走了。

我心想,中国这么大,各省这么多好的菜,吃来吃去都是杂碎和芙蓉蛋,太难为情了。我要开餐馆,一定要做纯粹的中国菜。

就算我做失败了,至少我向美国人介绍了中国菜有这么多选择。

50年代的美国唐人街与当时「福禄寿」餐厅的菜单。图/《改变美国中餐的女人》

那时候,她的脑子里有一大堆的菜谱,却苦于没有下厨经验。于是,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招来了一对山东厨师夫妇。

在美国人不认同中餐的年代,江孙芸只是个误打误撞的行外人。但她却在美国开了第一家高端的中餐厅。

名叫「福禄寿」。

图/詹姆士·彼尔德基金会

虽懂得吃,但却毫无商界经验。开业的第一个月,这位昔日的大小姐不得不亲自入厨房,包揽餐厅的所有工作。

每天清晨,她要赶往市场买新鲜的肉菜瓜果。当地的小贩都是外国人,和她语言不通,也不愿意让她赊账。

“每次我都要提前好零钱,再去买菜。

而且,刚开始和市场里的人不熟悉,没有人会帮你留着菜。只要稍微晚点去,新鲜的食材早就买空了。”

餐厅内部环境。图/网络

看到妹妹这么辛苦,六姐劝她把店铺关掉回国,但江孙芸却不愿意。

经过了战乱的饥饿和磨难,在以前是富贵人家的江孙芸的身上,也有了一般人身上没有坚韧——能享福,也能吃苦。

开了餐厅,人手不够,她就身兼数职,在狭小的过道里穿着旗袍端盘子。

就这样,这家只有55个座位的小餐馆开了起来。

起初,美国人都无法接受这间不卖“杂菜”的中餐厅,但“讲规矩”的江孙芸一定要做最原汁原味的中国味道,一定要叫美国人为中国美食折服。

「福禄寿」餐厅。图/詹姆士·彼尔德基金会

她想告诉所有人:

灿烂辉煌的中国饮食文化,不是廉价的浓油赤酱,而是对生活的品味,调和着历史的浓郁。

她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将传统中餐的精髓介绍给美国人,改变美国人对中餐的固有的不好的印象。

在餐厅里的江孙芸。图/网络

随着餐厅的营业,各种质疑打压也纷至沓来。

美国的中餐厅会将“红烧狮子头”翻译成“烧红了的狮子头”,老外看菜名就会被吓了一跳,“狮子不是受保护的动物吗?他们怎么敢吃狮子肉呢?”鱼香肉丝,为什么没有鱼?“驴打滚儿”是“翻滚的毛驴”?蒸鱼为什么要“有头有尾”?

“这些在中餐里面很常见的情景,其实是需要和美国人解释清楚的。”

1982年,江孙芸在为美国人讲解中餐。图/网络

最让外国人受不了的是文化的差异,外国人习惯单人享用餐食,中国人讲究的是大家一起吃,面对中国人的吃饭的习俗时,很多外国人开始都有些懵。

江孙芸特别注重进食时礼仪,通常都会以身着一袭精致的旗袍, 站在桌边耐心地为客人讲解每道菜的亮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

左一为江孙芸。图/网络

为了帮助美国人更好地理解中餐文化,江孙芸在菜名旁边上,写下了自己的讲解。

当时餐厅的菜单。图/网络

比如,她说叫花鸡的精髓,“除了香菇丁、鸡肉丁、熟火腿丁等丰富的配料,还加入了马蹄碎。然后,用新鲜荷叶包裹起来,放入陶土器皿内烘烤制成。”

她也建议顾客,最好用白米饭搭配菜品,而不是炒饭。

有一天。

几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来到中餐厅用餐,点了一瓶很贵的酒。在服务员们议论他们能否付得起这瓶酒钱,是不是同行来捣乱时,江孙芸毫不犹豫地给他们开了一瓶,接着便继续忙碌于每张餐桌之间。

没过多久,酒足饭饱的几个年轻人掏出一卷钞票,要江孙芸亲自来收钱。从那之后,那几个年轻人每周都会来一次。

很久之后,才知道他们是美国的杰弗森飞机乐队,那个年代最受嬉痞欢迎的乐团之一。

江孙芸为了招呼外国人,餐厅聘用的服务员,都来自附近大学的留学生,双语流利,举止得体。

著名剧作家赖声川和夫人,就曾在她的饭店打工。

图一,餐厅服务员;图二江孙芸在指导后厨。图/网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餐厅开了好些年之后,江孙芸终于等到了她的贵人。

有一天,著名旅美华裔作家黎锦来到店里,品尝过这里的菜之后感叹道:“我很久没吃过这么地道的家乡菜了。”

没过多久,他把《旧金山纪事报》的著名专栏作家赫伯·凯恩也带了过来,同样对菜品赞不绝口,并亲自为这家「福禄寿」餐厅写了几篇报道。

从那之后,「福禄寿」开始火遍整个美国。

也改变了人们对中餐的印象。

在美国,有很长一段时间里,「中餐」两个字,代表“价格便宜”“味道差”“用餐环境不好”等贬义,并且只有穷人才会吃。

而江孙芸,以一己之力把中餐从「穷人吃的饭」变成了「上流社会人人追捧的极品美食」

曾有美食评论家这样评价「福禄寿」餐厅:

“它让美国人尝到了正宗川菜和湘菜丰富而辛辣的美味”。

如今,美国中餐常见的酸辣汤、锅贴、北京烤鸭、锅巴汤……几乎都是江孙芸那时候引进美国的

高水平的出品,让这家餐厅获得了不少好评。

《Holiday Magazine》杂志连续32年推崇、连续三年得到Mobile Award五星奖,甚至连《花花公子》杂志,都专文推介其为最好的中国餐馆之一。

她的至交,前旧金山副市长James Ho说:

江孙芸在餐饮界的地位,很少有人能企及。

她见多识广,个性又敢于批判、创新。同时,待人非常诚恳。”

江孙芸与爱丽丝·沃特斯。沃特斯被《纽约时报》称为美国“现代饮食革命之母”。图/网络

江孙芸耐心、健谈,和不同行业的人都能聊到天南海北,世界各地的名流去到美国,都点名要去江孙芸的餐厅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瑞典国王、披头士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夫妇、歌唱家帕瓦罗蒂......都是她的座上宾。

图一,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图/网络

江孙芸那时候以为,成名的「福禄寿」总算苦尽甘来,但没想到却陷入了更大的麻烦之中

美国的行业实行的是工会制度,但考虑到对餐厅毫无帮助以及各种限制,当时没有一家中餐厅入会。而处在风头浪尖的「福禄寿」成为了工会攻击的目标。

江孙芸和工会纠缠七年之久。

期间,餐厅外长时间有白人、黑人举着牌子阻止客人进入餐馆、时不时有恐吓电话、被威胁在餐厅放置炸弹等,她坚持不妥协。

50年代的唐人街。图/网络

最终,法院判江孙芸获胜。

从此中餐厅在美国扬眉吐气,也让同样经营中餐厅的伙伴感受到希望。

这位远道而来的大小姐,让美国人看到了中国美食的精致与博大,以及血液中流淌了千年的勤劳与坚韧。

03

1991年

美国“中餐女王”时代的落幕

“我没有创造中餐

我只是把中餐带给了美国人”

1991年,江孙芸71岁。

她卖掉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那间中餐厅「福禄寿」,从此过上了悠闲的生活。

99岁时,朋友与家人为她庆祝100岁虚岁生日。图/网络

这件事和当年它红遍美国一样,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实际上江孙芸本人并不是很在意。

图/关文杰

“以前我经营餐馆,美国人爱来吃,但他们无从比较。之后去中国的人才知道,我的菜是道地的中国菜。

如今想吃这种菜、想找这样社交娱乐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当年我在资源极度缺乏的环境下却做得出来,所以大家特别怀念。”

在她80岁时的生日聚会上,大家为她写上祝福语。图/网络

虽退身幕后,但江孙芸仍在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而做出贡献。退休后,她还在为好几家中餐厅担任顾问

同时,还出版了自传《七姑娘——我从北京到旧金山的烹饪之旅》。

“我最不希望看到,传统的饮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消失,这样太可惜啦。”

2013年,詹姆斯·比尔德基金会向江孙芸颁发终身成就奖。她从不争取这些荣誉,但接到通知的那刻依旧不敢相信,反复确认消息。

可见她在美国餐饮界的地位之高。

在领奖的那天,她穿着一袭喜气的大红旗袍,戴着中国人心中高贵象征的翠玉,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站在“餐饮界奥斯卡”终生成就奖的颁奖台上。

对着镜头说,“我所有的坚持和付出就是为了让你们知道:全世界最好吃的食物就是中国菜!”

图/詹姆士·彼尔德基金会

这位来自中国的大小姐,无论是菜品还是礼仪都十分讲究,常常是细节之处见真章

闲暇时,她设计中式衣裙,并对自己的斜杠老青年身份十分满意:“如果没开饭店,我就是个服装设计师。”

99岁的时候,还在设计旗袍。图/网络

她常穿的这件旗袍,虽然颜色典雅,剪裁简单,但点缀其间的玉石和对布料的考究,一眼就能让别人知道她是个讲究人

图/网络

回头看那些她出镜的照片,也都是穿着一件-中国式旗袍。

她亲手创立的这间「福禄寿」也并非一味以考究、精致的菜式来改变美国人对中餐的印象。实际上,她一直潜移默化地在改变大洋彼岸的国家对中国的印象

接受采访的江孙芸。图/网络

从中国的孙家七小姐,到江孙芸,再到美国的“中餐女王”。她用了一生的时间,把中国美食带到国外。

图/网络

她说,“我没有创造中餐,我只是把中餐带给了美国人。”

但如果没有她,中餐如今在国外的地位不会如此的高。还记得她年轻时说过,她想让美国人吃到真正的中国菜,现在,她真的做到了

图/CNN电视台

参考资料:

1. 这个江南大小姐,一己之力改变中餐在美国地位,才是真名媛,公众号“ 外滩TheBund”

2. 人物|江孫芸的中餐盛宴 讓老美回味無窮,联合报台商版

3. 她用半个世纪,改变了美国中餐,公众号“中国新闻社”

版权声明: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 / 城城

· END ·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