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汶川映秀地震遗址游玩攻略简介(汶川地震15周年探访震中映秀重建房可防89级地震)

沈芳蕤 2023-10-27 10:01:39

摘要:从成都一路向西,经过都江堰,沿着都汶高速再走不远,就是汶川县的映秀镇。镇子坐落于河谷,岷江从这里流过,与岷江相伴的还有213国道。初夏时节,山上的树木绿意盎然,汶川车厘子也到了

从成都一路向西,经过都江堰,沿着都汶高速再走不远,就是汶川县的映秀镇。镇子坐落于河谷,岷江从这里流过,与岷江相伴的还有213国道。

初夏时节,山上的树木绿意盎然,汶川车厘子也到了成熟的季节,果农采摘后,背到路边或在街上售卖。映秀的商业街上摊位排成一条长龙,牦牛干、菌菇、熊猫玩偶、编织披肩……无不体现着这个小镇的地域与民族特色。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逾8.7万人遇难。这场地震的震中在映秀,震源点在映秀镇向西约2公里的群山深处——牛圈沟(当地人又称牛眠沟)。

今年是汶川大地震第15周年。九派新闻实地探访汶川,回到映秀,看看这里15年的变化。

有人带领村民完成灾后重建、之后又办水厂、建民宿、修摩天轮,生活欣欣向荣。有人曾是中学老师,地震发生后,随学生们辗转都江堰、山西上课,如今退休,做起了民宿老板。也有人听到“5·12”充满抵触,摆摆手:“不要再提了,都过去十五年了,该往前看。”

【1】“新房采用重钢结构,可防九级地震”

“按照国家要求,这里是震中的震中,房子必须最安全、最坚固,所以全部采用了重钢结构,可防九级地震。在整个阿坝州,还是第一次。”

站在牛圈沟,望着河谷上的新家园,杨加辉回忆了震后重建的情形:地基打的都是筏板基础,一米多厚的混凝土、钢筋、双层八字……

牛圈沟临近震源点,杨加辉震前就住在这里。2008年地震发生后,整个村民小组被山间滚下的泥石流掩埋,十多户人家,遇难十几人,其中,有好几位是他的亲属。

震后,杨加辉来不及悲痛,作为民兵连长的他立马组织救援、搭建临时帐篷。人们都尽量搜集粮食,一起吃大锅饭。震后十多天,他再次上来查看已不复存在的家时,惊讶地发现饲养的两头猪还活着,“我就找人把它们弄下去吃掉了。”

5月11日,震源点牛圈沟附近,左下方滩涂是杨加辉家的位置。图/九派新闻 武菲菲

如今,村民小组已经被合并到渔子溪村,杨加辉也成了渔子溪村支部副书记。十五年里,他亲历了灾后重建,也见证了映秀镇的诸多变化。

杨加辉还记得分新房那天,他给每间房屋编号,把序号写在乒乓球上,让村民抓阄。有一个老百姓看到装修过的样板房,就想要样板房,结果最后真的抓到了,“我们也很为他开心。”

杨加辉表示,2008年以前,由于经济落后,映秀的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灾后,保罗·安德鲁了参与映秀镇的重建设计。这位法国设计师,曾先后主持或参与设计了法国戴高乐机场、中国国家大剧院等世界著名建筑。

“映秀就像嘟嘟小镇一样,小而实用,我们小区能防九级地震,映秀镇上的是八级。”杨加辉说。

5月11日,从牛圈沟俯视,杨加辉的新家就在下坡的路口处。图/九派新闻 武菲菲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映秀镇成立了民宿、餐饮、讲解三大协会,他所在的渔子溪村,也相继办了水厂、建了民宿、修了摩天轮。今年五一,映秀镇接待了几十万游客。

当映秀与外界的联系不断加强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在自我改变。杨加辉说,灾后,东莞对口支援映秀时,大家都不太会说普通话,为了沟通只能慢慢学习。后来,映秀发展旅游,要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现在老百姓几乎都会说普通话了。”

【2】“都过去十五年了,该往前看”

地震前,萧云(化名)是漩口中学(现汶川七一映秀中学)的老师。2008年5月12日那天,她正在家里午休。感到房屋晃动后,她穿着拖鞋从二楼奔跑下来,身后的大楼随即完全倒塌。

“脸和牙齿全是黑的,没想过穿拖鞋能跑这么快。”在得知丈夫没事后,萧云才感受到自己心脏的跳动。

震后第五天,全校师生就乘着大船前往成都平原,当地的学校都给学生放了假,为他们腾出空间。“就在那里正常教书,也知道孩子们静不下心,但还是要上课。”萧云说。三个月后,师生又搬往山西,过了一年,他们回到映秀隔壁的水磨镇进行过渡。2011年3月,学校终于迁回了映秀镇。

5月11日,渔子溪二桥,东莞援建。图/九派新闻 武菲菲

地震发生以后,萧云曾去寻求过心理师的干预,她形容“从漫长的黑夜到青草地和大海,痛苦不断释放,生命逐渐打开”,她也遗憾当时没能带女儿去,那时候女儿在外地上学,没有时间。“我和她爸爸会多给她一些安全感。但是,在那个情况下,我觉得还是有专业的干预会更好。”

萧云从小生活在映秀镇,长大后又在这里工作、成家。她的全部社会关系,都在映秀交织。那场地震,她失去了很多朋友。在萧云的讲述中,很多人花了三四年才走出来,之后,又重新建立家庭、建立生活的秩序,只是曾经发生的一切都不愿再提。

有些离世的朋友撇下了儿女,时隔多年,萧云依然关注他们的现状。“如果那对夫妻还在的话,她(他们女儿)应该能有更好的发展,不过她现在也挺幸福,下个月就要生小孩儿了。”

5月11日晚上,一位曾经的同事来找萧云丈夫玩,碰巧丈夫不在家。提到明天是“5·12”,同事坐在椅子上摆了摆手:“不要再提,都过去十五年了,该往前看。一直沉浸在里面,也不是什么好事。”随即转身离去。

萧云告诉九派新闻,地震发生的时候,这位同事就在学校里,“学校怎么垮的,他比讲解员知道得更清楚。”

2018年退休后,萧云装修房屋,做起了民宿。她说地震对她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了二次“改造”。“后来,我评职称的时候,能评就评,不能评就算了。你吃干的我喝稀的,我们一样生活,而且我还能减肥。”她开玩笑说。

这种佛系心态也被她用在经营上,民宿日常只有她一人,打扫、登记、接客……在萧云心里,对待顾客就像对待学生一样,拿出好的态度和真心就行。有平台打电话告知最近民宿流量不好看时,她也全然不在意。“没人的话就歇歇喽,我自己就拿本书坐在外面看一看,很清静的。”

【3】“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汶川,我希望它越来越好”

除了“5·12”,这两天,被映秀人挂在嘴边的还有即将举办的汶川马拉松。多家民宿都表示房间已经被选手订满了,在岷江边散步的大爷也和同伴闲聊着马拉松“要从映秀镇跑到水磨古镇”。

5月11日,渔子溪河畔,民宿、餐馆都亮起了灯。图/九派新闻 武菲菲

胡富有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这次他报名了半马。5月10日晚,他从浙江坐火车赶到成都,领了参赛服后,又坐大巴来到映秀,打算先熟悉路线。

从水磨到映秀的公交车票为10块钱,同行的马拉松参赛者开玩笑说:“5月13号那天,胡大哥能省10块钱的路费呢。”

今年是汶川马拉松第六年,首次开创了无忧跑组别,设置距离为5.12公里。从南京来的陈玲就是这个组别的。

她说,15年前的5月12日下午2时许,她正在南京一所学校的操场上进行每日长跑训练。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单位号召捐款,她没有多想,捐了一千多块钱,相当于她一个半月的工资。“后面出现郭美美事件,我没有去关注,我当时捐款,初衷就是帮助地震中的孤儿,哪怕帮到一个人都行。”

陈玲称,参加本次马拉松,70%的原因是想来汶川看看:“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汶川,我希望它越来越好”;30%则是自己一直有参与各项马拉松赛事的爱好。

来映秀的大巴上,陈玲特意选了一个前排靠窗的位置,方便拍照记录。一路上,青山连绵起伏,远处雪山矗立,山脚河流湍急。她不停地感叹,手机隔着车窗,见证着沿途一段又一段的风景。

5月11日傍晚,岸边的民宿和餐馆亮起了黄色的灯光,人们三两结伴,乘着有些凉意的晚风散步、闲聊。岷江南去,水声涛涛。夜幕中,映秀,像它的名字一样美丽。

九派新闻记者 武菲菲 四川汶川报道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