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金马镇旅游景点攻略(市井小巷中的一代名寺金马寺)

沈芳蕤 2023-10-27 15:34:37

摘要:早已耳闻昆明东郊有一座金马寺。可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一睹他的尊容。在最近的一次闲逛时,却在不经意间邂逅了这座千年古寺。位于市井小巷中的金马寺金马寺位于昆明市东郊昙小

早已耳闻昆明东郊有一座金马寺。可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一睹他的尊容。在最近的一次闲逛时,却在不经意间邂逅了这座千年古寺。

市井小巷中的一代名寺——金马寺

位于市井小巷中的金马寺

金马寺位于昆明市东郊昙小路官渡段,西邻金马小学,南边是金马镇镇政府。据传,早在东汉时期,金马山上就有了金马神祠。之后,在唐朝仪凤元年(公元676年),蒙舍诏威成王逻晟炎加封金马山神为“金马名山至德景帝”并名寺额“灵应寺”,这就是最早关于金马寺的文献记载。元末明初,云南的统治者梁王把匝拉瓦尔密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将灵应寺依照佛教寺院的风格加以改建,成为了当时昆明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金马寺正门

金马寺寺门前立有对该寺的简介和确定其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时间的石碑。拾阶而上,寺门上的金色匾额镌刻着的“金马寺”三个黑色篆体便映入眼帘,两旁书写对联“化道无量众;弘开不二门。”

据文献记载,旧时金马寺由三个部分组成,最古的是金马神祠,其它二部份分别是三贤祠和灵应寺,旧时建筑宏伟,古树参天,民国政府曾发布过保护金马山古树的政令。金马寺原为坐东向西,后因城市建设等诸因改为向西北。

现今的金马寺建筑群落,分为前后两进。每进平列二殿,厢房三幢由左至右亦成平行,从而与配殿组成左右并列排的四合院落两所,占地面积约为1360平方米。寺后右方以阿育王殿为主,其左侧以三太子殿为主。两殿式样一致,皆单檐硬山顶,前者通面阔11.9米,通进深10米余,高约8米,后者略小。

阿育王殿

关于寺院中为何建有阿育王殿和三太子殿,则是因为一个传奇故事。传说在古时候,印度阿育王有一匹骏马,身高八尺,红鬃赤尾,毛有金色,日行千里,称为“神骥”。阿育王视其为至宝。他的三个儿子都争着要得到这匹金色之马,但该马惟见金辔始受控御。阿育王喜爱三儿子至德,有心将神骥给三儿子,但他不便明说。乃命左右曰:“将我神骥纵驰而去,有能追获者主之。”同时,阿育王悄悄地将金辔交给至德。神骥东奔,至滇池。阿育王的三个儿子也追到滇池。由于三太子至德有金辔,在滇池边东山控御了金马。此后,东山称为金马山,至德发现金马奔驰的山叫做跑马山、呼唤金马的山名称为呼马山。之后,第十三代南诏王隆舜“幸善阐城,仍为东京,祭阿育王子金马、碧鸡二山,景帝及祀神明天子各庙立。”由此,金马神灵也演化为佛教护法之神。

神驹亭

左侧院内建有神驹亭,呈方形。每边长约7米,周围装置格扇门,内塑贴金巨马一匹,身高2米许,长4.5米。多年以来,民间一直将金马塑像当成马神的化身,十里八乡的养马者纷纷慕名前来朝拜和祈祷,以求马神的佑护。

金鸡塔

在禅院内修建有一座十三层密檐实心砖方塔。塔身底层高3.5米,全塔高约24米,每层用青砖六层直线砌筑,呈台阶状。十二层以下四面皆有一小型佛像,内藏佛像一尊。塔基正方形,长条砂石砌筑,边阔3.5米。塔顶建有铜罩金鸡,故名"金鸡塔"。该塔修建于明朝,当时,不仅宝塔是一道风景线,如登塔而上,还能将金马寺周遭的田园美景尽收眼底。

金马寺内景

明初,云南的驿道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横跨昆明地区的驿道上,在东边的金马山上建有有金马关。明代郭文在《重建金马山灵应禅寺记》中说,“西南多名山大川,而金马碧鸡尤为著。盖以其山据坤维之雄浑,涵滇海之清瑩,秀异所钟,蕴为神灵,蒸为云雨,祷为休徵之应,理固然也若。”因此,“金马朝晖”成为明代的昆明八景之一。

长期以来,金马寺虽历经千年,随时代的繁荣而兴盛,随时代的动荡而没落,几经损毁又几经重建,但他在昆明地区的影响依然巨大,香火终究绵延不绝。始终雄居昆明名胜古刹前列,在昆明文化遗产构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