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盘门游玩攻略简介(水陆萦回苏州盘门景区一)
沈芳蕤 • 2023-10-28 23:10:08 • 次
座落于苏州古城区西南隅的盘门景区,拥有久负盛名的瑞光古塔、绝无仅有的水陆城门、享誉海内外的吴门古桥,分别为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传统古典园林"一池三山"格局的中央庭院及古建精品、水乡风情、山池亭榭、湖光山影为一体,显得雄健、舒张、大气,使盘门景区既不失苏州古朴沧桑的历史感,又具豪放、明快的现代气息,让游客在休闲中时刻感觉到苏州吴文化、历史的深厚底蕴。
站在苏州阊胥路的泰让桥上远眺古城河。
泰让桥跨胥江,是旧日苏州往城西南的主要出口通道。1927年为了大马路的畅通,修建此桥,命名为泰让桥,也是纪念吴国创始者泰伯的让国之义。
古城河对面是接官厅,古代在这里迎送朝廷官员,南来北往的官员乘船经盘门水关入城,泊岸后,或步行或坐轿,经来远桥到达接官厅。
苏州自古就是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宋室南渡后,官宦来往、文书传递愈加频繁。宋绍兴十四年(1144),秦桧的内弟平江知府王唤下令在胥门南侧建姑苏馆,并于城上修筑姑苏台,台下有百花洲,洲东有射圃,建筑雄伟。接官厅成了官府在姑苏馆迎宾款客和传递文书的水马驿站,后遂成地名。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就是从这里的御码头登岸。作为迎送朝廷官员的第一水埠,《姑苏繁华图》中的接官厅,沿线驿馆连绵、一派生机。
走下泰让桥南堍,向东穿过皇亭街小区来到古城河西岸,可见一亭。
环古城风貌串起的这根珍珠项链,其中有一颗是皇亭御迹,指的就是坐落在胥江之滨的皇亭三碑。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苏州巡抚汤斌,把拜见皇帝的经过和皇帝的训斥都刻在了一个石碑上,并在树碑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万寿亭来纪念,这块碑就被称之万寿亭碑。后来因为万寿亭叫起来比较拗口,老百姓都管亭子叫皇亭,石碑也就呼之为皇亭碑,这也成为小区得名的由来。
2000年3月中旬,皇亭街低洼地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在改造过程中,在4号天井中清出三块巨碑。巨碑的重现天日更加见证了皇亭街的悠久历史,也是皇亭街的得名由来。胥门、胥江一带自有宋以来,就是苏州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清康熙、乾隆两个皇帝南巡时来苏后的第一站码头就是胥门接官厅。康熙、乾隆在位期间曾多次南巡,不仅在当时的官书文献、野史笔记中都能找到,地方政府还多立碑亭,用来记载康乾巡幸时的谕旨。康熙南巡,沿江宁、安庆到苏州,当时在三地都勒碑纪念,但现在只有苏州的这块万寿亭碑保存了下来,具有相当高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
康熙圣谕碑碑帽中间竖刻楷书“圣旨”二字,整体高约6米,宽近2米,下面驮碑的赑屃,头部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斩首”。乾隆诗碑的碑帽亦已缺失,西侧碑身左下部有一道倾斜而下的裂缝。康熙圣谕碑碑文系楷书,共21行,423字,字迹模糊可辨。记录当时康熙南巡时“渡黄河、历京口至苏州”。康熙认为:江南民风之朴不及北方,皆因粉饰奢华所致。为此,康熙告诫苏州公务员要“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激浊扬清、体恤民隐”,模范遵守“两个务必”。
左右两块诗碑碑文行草,均是乾隆亲笔。左边诗碑已经漫漶不清,内容是关于苏州风景民情的记载,以及对自己的自吹自擂。左边为乾隆二十二年诗碑:“泉出寒山寒,秀分支硎支;昔游曾未到,名则常闻之。烟峦欣始遇,林壑诚幽奇;应接乃不暇,而尽登神思。庭前古干梅,春华三两支;孰谓宦光在,斯人宁非新。”
右边乾隆十六年诗碑字迹较清晰,乾隆十六年诗碑:“牙楼春日驻姑苏,为问民风岂自娱。艳舞新歌翻觉闹,老扶幼挈喜相趋。周谘岁计云秋有,检察官方道弊无。入耳信疑边各半,可诚万众庆恬愉。”乾隆的书法很好,所以每到一处,都喜欢留下墨迹,但万寿亭碑这一块是写得最好的,“乾隆御笔碑”是苏州20多块乾隆碑中写得最好的一块。
正南石阶正中,有一方精细浮雕案板,两条盘龙,绕珠起舞,四周祥云环绕,构成一个正圆形图案。
在万寿亭中视角沿古城河向北眺望,可见万年桥。
万年桥为三孔石拱桥,长85米,宽6.2米,中孔跨径16米,两侧边孔跨径11.2米,东西两坡砌步阶,东坡56级,西坡65级。万年桥与南郊的宝带桥(澹台湖大运河边)、山塘街的彩云桥,被苏州人称作桥之“三鼎甲”,这三座桥的桥型之奇、工艺之高、雕饰之美都令人叫绝。
向东眺望,宽阔的古护城河静静流淌,河东是黑黝黝的古胥门城墙和百花洲公园。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让人心旷神怡,怀古之情顿生。
胥江口的水利枢纽也装饰成了粉墙黛瓦的江南样式。
古城河沿岸满是青青的垂柳和芬芳扑鼻的春花。垂柳抽出了青翠欲滴的绿芽,柔软的枝条在春风里摇曳。
河畔的广玉兰花盛开了。
古城河对岸是百花洲公园。百花洲,也是护城河48景之“姑胥拥翠”。百花洲是宋时旧名,原为接待外国使臣与高官显宦的姑苏驿的精致后花园。
对岸的建筑是位于百花洲36号的姑苏区少年宫。
少年宫的主楼名为“聚萤楼”,源自晋朝车胤少时家贫,点不起灯,夏天夜里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囊里,利用萤光读书。后以“聚萤”形容勤苦攻读。楼西是一段仿古城墙建筑,映衬着北面的胥门古城墙。
古城河中,一艘艘满载观光游客的游船川流不息,开启“泛舟天堂水,相约古运河”之旅,观赏两岸一座座粉墙黛瓦的亭台楼阁。
新市桥北的游船码头旁有一幢民国建筑,是从前的苏州火柴厂厂房,被保护被保留,被改造成鸿盛楼食府。现维护中。
楼左侧有一棵树形硕大的海棠树,红色的海棠花开得正艳。
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所以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和“花尊贵”的美称。
百花洲上的墨胜亭。
北面横跨古城河的是胥江路上的新市桥。
再往前走是一片桃林。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
粉里透红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条,它们像一群漂亮的小泵娘,正在展示自己婀娜多姿的身材。
一阵春风拂来,朵朵桃花像一只只花蝴蝶,扇动着美丽的翅膀,翩翩起舞。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