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镇海楼游玩攻略简介(漫步八一七镇海楼)
沈芳蕤 • 2023-10-30 10:07:23 • 次
漫步八一七,想带你乘着历史的扁舟,沿着这条独一无二的历史文脉,一路向前,追寻星辰般璀璨的闽都故事。
今日,和小编一起走进屏山,揽胜镇海楼!
镇海楼地处福州古城中轴线起点的屏山顶部,为古城最高楼,重檐飞角、冲霄凌汉,身处阁楼上,西可观西湖,南可望“两山”,福州中心城区风光尽收眼底。
我国有三座镇海楼,一在广州越秀山巅,一在杭州旧城南关之上,还有一座就在福州越王山顶。三座镇海楼都是明洪武初年(1368年)为巩固海防而兴建的。因其凭山控海,俯瞰全城,都成为雄镇一方、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
图源:梁志斌
越王山又名屏山,俗称“样楼山”。明洪武四年(1371年),福州建筑府城以防御倭寇搔扰。建城之前先在越王山巅建造一座城楼,作为府城七个城楼的榜样,俗称样楼,样楼山也因此得名。不久后更名为镇海楼。
在漫长的600年中,镇海楼的作用不在“壮游观”,而是如何振岱所说的:“每当虎门潮生,鹢首南指,有斯楼之准望,虽雾天昏黑,而针盘可以无迷,洵南州之雄构,而北隅之巨标也。”
作为福州古城的最高楼,镇海楼为城正北的标志,并作为海船昏夜入城的指示标志。此外就形势而言,“南可以镇海,北可以防陆”,镇海楼在防卫上也起过重要的作用。
镇海楼所有露明梁柱外饰木质材料,木构件均采用实木制作,表面涂抹大漆,与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漆艺使用同样的工艺和材料,独具福州地方特色。
在梁架之间施以弯枋,采用一斗三升的建筑结构,这是典型的福州传统建筑手法。
图源:GAGALing
若你想来此游玩,推荐你先参观镇海楼负一楼的福州历史文化名城展示馆。该馆展陈面积约1600平方米,以时间为主线,历史为脉络。
设序厅、闽在海中、闽越都城、晋代郡城、唐代州城、宋元路城、明代府城、清代会城、近代城台等分区,展示福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
以上二图:鼓楼旅游
镇海楼不可错过的,还有一楼的“福州古厝展示馆”。展厅面积1000平米,以《福州古厝》内容为主线,将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为中心。
详尽介绍了福州地区具有闽都文化特色的古厝建筑,深入探究地方古建筑所蕴含人文信息,力求多元化、高水准地展现福州古厝的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建筑特色。
置身其中,不但可以极目远眺福州这座如诗如画的山水之城,还可以将福州古厝的百家荟萃尽收眼底。
以上三图:GAGALing
再登上二楼观景台,在此欣赏城内风景,但见蓝天白云下,建筑如珠落玉盘,间缀片片绿植如花。
揽胜坊巷楼宇,恍惚间,依稀看见那些被两千年前月光照耀过的生命和时光。
令屏山家喻户晓的出彩点,当然不止镇海楼。
屏山是福州三山之一,位于福州旧城正北。屏山高62米,公园占地约140亩,风光秀丽,历史悠久,自古为名胜之区。
以上二图:GAGALing
东南为冶山,旁有欧冶池,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处。南麓有座建于宋代,至今保护完好的江南第一木构巨作华林寺,北麓则是屏山公园。
屏山公园自2018年改造升级,围绕“绍越开闽 镇海通津”的主题,现设有屏山叠翠、榕荫清韵、兰馨堂、天泉洗心、龙泉古井、泉塘桥、翠屏廊、桃苑英华、四见亭、饮马泉、环峰台、七曜缸和镇海楼等为主的屏山十八景。
01 屏山叠翠
进入屏山公园主路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4.8米、长16米的照壁。照壁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一般为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
这块照壁墙体正面有八个大字“绍越开闽 镇海通津”,八个题字集自林则徐的字。
“绍越开闽”改造自闽王祠中的“绍越开疆”;“通津”,“津”指港口,王审知的德政碑文里提及“闽越之境,江海通津”,说明福州有着千年的“海丝”渊源,是江海门户,江城福地。
02 泉塘桥
原为泉塘村村民兴建屏山公园时设置的纪念桥。桥之两头石柱上刻有两幅楹联: “小桥俯流水,丛竹引清风”、“双桥两虹影,万古一龙腰”,颇具诗意。
03 七星缸
相传旧时因楼多木质结构,风高物燥,经常发生火灾,故制7个陀螺形石缸,按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成斗勺形。意在斗勺盛水,以制七城火灾。
民国21年(1932) 前,经福州名胜古迹古物保存会重修。2006年重建镇海楼时又重制,供游人观览。
移步易景,屏山何止十八景!显眼的古风长廊,曲径通幽的石板路,凉亭、乔灌木遍布整个公园,还有满目繁花铺成的草坪……闲适午后,来此散心小憩,岂不快哉?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