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安吉天荒坪风景区游玩攻略简介(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1)

沈芳蕤 2023-10-31 00:17:40

摘要:2009年5月28日清晨,我们一行数人前往浙江省安吉市天荒坪观鸟。天荒坪以水电站闻名,有两个水库,一个建在峡谷间,称下水库;一个建在海拔800米的山上,称上水库。在白天用电高峰,上水库

2009年5月28日清晨,我们一行数人前往浙江省安吉市天荒坪观鸟。天荒坪以水电站闻名,有两个水库,一个建在峡谷间,称下水库;一个建在海拔800米的山上,称上水库。在白天用电高峰,上水库向下水库放水发电;在夜间用电低谷,将下水库中的水抽到上水库,供第二天发电使用,如此反复,以调节电网用电量。

临近中午,小客车经天荒坪镇朝大山驶去。快要进山时,一对发冠黑卷尾进入我们的视线,它们停在公路旁的电线上,全身灰黑色,中央尾羽短,外侧尾羽长并且末端稍向上卷曲,“卷尾”一名由此得来。我们经过时,其中一只突然向下俯冲,将在草丛上方飞行的菜粉蝶摄入口中,顺势一个回转、爬升,又落到原来的位置上,动作娴熟而准确,一切都在瞬间发生。

午饭后,我们来到下水库上游的大溪村,沿着水泥路向上行走,路旁是潺潺溪水,周围是被茫茫林海覆盖的层层叠叠的山峦,个别处没有植被覆盖是陡峭的悬崖。一对大山雀首先登场,它们因常见而被戏称为“家常鸟”,雄鸟在枝条间跳来蹦去,雌鸟却只是沿着一根水平的细枝跳跃,在做了一个360°的盘旋后,与雄鸟一起飞往他处。

大家轻步前行,溪边的大石块上出现了两只红尾水鸲,一只羽色多为蓝色、尾棕红色,是雄鸟;另一只羽色铅灰色、尾基及外侧尾羽纯白色而其余部分黑色,是雌鸟。这是一对“情侣”,根据它们不太完整的体羽判断,它们在“热恋”但不是“初恋”,很可能今年已经繁殖过了。雄鸟在雌鸟面前极力表现,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位置,尾羽不断地收拢、展开,或不停地上下摆动;雌鸟则较为安静,多了一份“矜持”。红尾水鸲是山谷鸟类中的优势种,沿溪边道路前行不断有红尾水鸲出现,它们都有自己的领地。受到惊扰后,它们一般会沿着溪水前行,但前行过程中有时会离开溪流飞往他处,有时会突然来个180°的大转弯,返回刚刚离开的地方。它们改变前进方向的地方往往是其领地的边界,相邻两巢雄鸟间经过数次较量后会达到一种默契:不擅闯邻居的领地。一家小饭店常有客人出入,一旁溪中的红尾水鸲已适应与人的近距离接触。一只雌鸟站在浅水处,迎着水流钻入水中,晃动头颈,抖动双翼,让清凉的溪水冲洗全身;数秒钟后它抬头换气,然后再次将身体浸入水中,几次之后它才跳到旁边的石块上,抖落水滴,整理羽毛。穿过居民区,泥土路替换了水泥路。与居民区附近的红尾水鸲相比,此处的红尾水鸲可能很少与人接触,警惕性很高,与人保持着至少20米以上的距离,稍感情况不对,或躲于巨石之后,或轻叫一声贴着水面飞走。

山谷越来越狭窄,林木也更加茂密,光线也明显变暗,奔腾的溪水在左突右绕和跌宕起伏中发出巨大而又急促的轰鸣声,我们行进的道路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条羊肠小路。突然,前方不远处飞来一只小鸟,落在溪水边的大石块上。乍一看以为又是红尾水鸲,因为栖息环境相同、体型相近、其尾部也喜欢展开收拢或上下摇摆,但仔细观察发现它仅有黑白两色,这是小燕尾,而且是一只当年出生的亚成体,因为它的额部是黑色的,而成鸟的额部是白色。它注视着溪流来的方向,尾部不停地打着“拍子”。可能是发现了水中的猎物,它直接落入浅水中啄食,很快又回到石块上。

溪水边、竹林中,除了常见的棕背伯劳、家燕、白头鹎、棕头鸦雀、白腰文鸟和白鹡鸰外,我们还有幸见到了娇小的红嘴相思鸟、俊俏的黑鹎、机灵的褐头鹪莺、谨慎的三道眉草鹀和好动的领雀嘴鹎。

当晚,我们一行人乘车来到上水库并住在山上的一家宾馆里。

第二天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林海上方飘着一层淡淡的晨雾。宾馆前和附近的竹林里已经有烟腹毛脚燕活动,传来细细的“嘶嘶”叫声。这些小鸟上体偏灰,腰部白色,胸部和腹部烟白色。它们将巢建在宾馆楼房的屋檐下,距地面超过10米。烟腹毛脚燕巢主要用泥土建成,外形似一个腹大口小的葫芦。雏鸟已孵出数日,勤劳的亲鸟天刚亮就外出捕食。贪吃的雏鸟将头部伸出巢外等待,一旦发现亲鸟身影便张开大口,急切地鸣叫索食。这些雏鸟排便时,调转身体直接将粪便排到巢外,在巢外表面和下面的墙壁上留下一片白色污迹。以前烟腹毛脚燕常把巢建在山高林密、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有的是一个燕巢独居一隅,有的是数个燕巢列成一排,空间较大且适于营巢处也有多个燕巢叠在一起的情况;觅食时它们常三三两两地分散活动,以捕捉更多的昆虫,减少种内竞争压力;休息时则密密麻麻地停落在一片较为宽阔的崖壁上,以及时发现天敌,降低被捕食的风险。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开始有人将楼房建在深山之中,由于人类居住区附近天敌少,并且宽阔的楼房屋檐比悬崖峭壁更能遮风挡雨,一些烟腹毛脚燕便过起了“寄人檐下”的生活。这种变化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家燕和金腰燕等鸟类由野生到与人相伴的演变,以及认识鸟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太阳渐渐升起,晨雾慢慢散去,竹林中传来一种未曾听过的鸟叫声,像是有人故意噘起嘴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尖细的“究竟几个”,鸣声略带颤音,尾音拖得较长。我仔细搜寻后发现是一只雄性白头鹎,它站在一根竹子的枝端,昂首挺胸,不断地鸣叫以吸引雌性,宣示占区。上海分布有白头鹎,每天早晨我还没起床就能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吸引雌性并宣布占区时的鸣叫声类似“我该咋办”,声音远比此地的白头鹎叫声洪亮,颤音也没有此处明显。这种差异应是地理隔离形成的,但这里的白头鹎的原栖息地、鸣声变异对白头鹎种内分化的作用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上海的雌性白头鹎到了此地能否听懂雄鸟的“求爱”声也是一个问题。

太阳高高地升起,活动的鸟多了起来。从竹林方向缓缓飞来几只红嘴蓝鹊,它们羽色以灰蓝色为主,喙和足都是红色,有长长的尾羽,飞行姿态非常优雅。它们经众人头顶飞过,潜入对面的山林中,不见踪影。红嘴蓝鹊在国内分布较广,从平原到山区都能见到它们的影子,山区更为常见;它们常在地面上捕食昆虫或寻觅植物种子,有时还会溜进果园偷食果实;它们貌虽美,叫声却不雅,多尖厉刺耳,偶尔在结尾处会送上一小段动听的哨音。

宾馆楼顶上落着一只雄性山麻雀,嘴里叼着一条鳞翅目幼虫,正在观察周围动静。与国内普遍分布的树麻雀相比,山麻雀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其颊部没有黑斑,雌雄个体之间区别明显,雌鸟体色较淡,具白色眉纹,雄鸟体色较为鲜艳,没有白色眉纹。山麻雀通常在建筑物的缝隙或树洞等处建巢,可这座建筑没有缝隙,附近也没有大树,它的巢建在哪里?我正在疑惑中,只见雄性山麻雀展翅飞到屋檐下,钻进烟腹毛脚燕的巢中,原来是燕巢雀占。在上水库附近,我还见到一只叼着草棍的雌性山麻雀飞到一根柱状电线杆的顶部,这种电线杆杆体中空,靠近顶部的内侧有用来固定瓷瓶的螺栓,它就将巢建在电线杆顶部。树麻雀与山麻雀的食性、筑巢地点几乎完全相同,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存在着激烈的种间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是,在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只有树麻雀;随着海拔升高,山麻雀开始出现,数量逐渐增多,我们在上水库只见到山麻雀而未见到树麻雀。

两只带有细长羽冠的小鸟从草丛中飞起,落到不远处的树上,这是一对凤头鹀。凤头鹀在国内仅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海拔800米是目前的最高分布记录,上水库恰好在此高度上。凤头鹀雄鸟全身辉黑,两翼及尾栗色;雌鸟深橄榄色,上背及胸部布满纵纹。这一对凤头鹀活跃异常,相互追逐着从树上钻进草丛,又从草丛落到地面,然后又回到树上。不管在哪一处活动,极善表现的雄鸟都不失时机地高歌一曲,鸣声响亮而甜润。

在上水库附近除了再次遇到棕背伯劳、棕头鸦雀、白鹡鸰、三道眉草鹀和大山雀外,我们还见到了独来独往的红隼、集成小群的暗绿绣眼、谨小慎微的画眉和性情凶猛的发冠卷尾。

约有上百种鸟在这片林海中繁衍生息,我们一次能见到的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对它们还知之甚少,还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然而,这就是观鸟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了解中国动物,要读中国人自己的原创科普书。 《我的野生动物邻居》,讲中国人看得见的动物,有图做依据,趣味性强,故事性强,科学性强,适于各年龄段人群(尤其是青少年)阅读。 本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22年被列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推荐书目; 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度优秀畅销书排行榜科技榜; 2020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二十大好书; “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今日书香”推荐书目等。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