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上海长乐路游玩攻略简介(这条529米的道路)

沈芳蕤 2023-10-31 11:15:59

摘要:《上海女子图鉴》里有句台词说:只有在梧桐树下,才是上海。虽有些片面,可在历史悠久的城市总是有那么一片地方被认为是“原教旨式的老牌街区”,例如梧桐树下才是上海,只有四九城里

《上海女子图鉴》里有句台词说:只有在梧桐树下,才是上海。

虽有些片面,可在历史悠久的城市总是有那么一片地方被认为是“原教旨式的老牌街区”,例如梧桐树下才是上海,只有四九城里才是北京。

  • 长乐路的法国梧桐

喜欢长乐路,是因为一本书,名字就叫《长乐路》,书里有段话我很喜欢:

19世纪中叶,当欧美国家划界而治时,法国人种下了这些梧桐。将近一个世纪后,法国人走了,树留了下来。

如今,长乐路上的餐厅、小店琳琅满目,极具小资情调。当我漫步于人行道上,不禁想起这条路见证的那些风起云涌。此处,一个帝国崛起、衰落、又再次崛起。唯有树木恒立。

在长乐路上闲逛之所以让人如此心旷神怡,还要多亏像CK这样的人,正是他们心中怀揣的理想和情怀,支撑起这条狭窄马路两边的各色小店和咖啡馆。这些目光炯炯的外来者将各种梦想层层叠叠垒在一起,希望有机会在大城市里将它们实现。

但你知道吗?法国梧桐既不是梧桐,也不来源于法国,这种树的本命叫作“三球悬铃木”,只因叶子似梧桐,误以为是梧桐。

因一位法国人上世纪中叶把它带到上海栽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一带作为行道树),被耳口相传,从此,三球悬铃木被叫作了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树下光影洒下的小店,和那些怀揣着梦想的人啊,就像是一期一会,你不知道下次会不会再遇见,所以更加珍惜这梧桐树下的光影时光。

时光缓慢流逝,太阳逐渐落下,看着阳光从额头落到脚尖,是我喜欢的岁月。

  • 淮海中路的十字路口

长乐路往南,便到了淮海路。作为东西向的主干道,淮海路很长,不像长乐路那般小资,更像是要彰显店家的资金实力,这里,是资本的聚集。

以淮海中路和瑞金路的十字路口为例。

MUJI755店在15年开业的时候,门口的人排到了后面的安德玛,平均等待时间1小时起,也阻挡不住大家想要一睹这世界最大的无印良品旗舰店。时至今日,6年过去,周末时里面的人也依然排队结账。

三楼的上海首家“Café&Meal MUJI”、和首次登陆中国并将书籍与商品一同“编辑”陈列的卖场“MUJI BOOKS”让大家感受到了十足的新鲜。依稀记得当时MUJI餐厅里还有50多块一热两冷一咖啡的套餐,每次要排队吃,份量小但足够精致,拍照尝鲜体验都很好。

可后来这个套餐就没有了,和我一样有这份记忆的并同样怀念的快留言告诉我~

MUJI对面,如今新起的niko and...同样是来自日本的生活居家连锁店,似乎成了新晋打卡地,一楼有自营的咖啡店和女装,二楼除了男装,有很多新奇的小玩意,好玩的帽子、看文案就想入手的香水、气氛灯、超大的捕梦网,在这层还能发现很多上海限定。喜欢淘小物件的可以在里面逛一逛,会有惊喜~

逛饿了的话可以去三楼的餐厅,晚餐是5点开始取号,288的惠灵顿牛排来晚了就没有,提前预约比较稳妥,我们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功课,去的时候已经停止拿号,惠灵顿牛排也没有了,所以,下次要吃记得提前去或者预约哦,顺便告诉我味道怎样。

  • 南昌路的图书馆

从muji和niko and 中间的路往难走,就到了南昌路。

与淮海路仅一路之隔,却如此静谧,法国梧桐抽出新的枝桠,不像淮海路上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基本是走几步发现一家小店,是不期而遇的惊喜。而这次,我想推荐给你们一家叫一见的图书馆:一个不卖书、不卖饮料只卖思考的图书馆。

一楼免费参观,2-5楼是会员制的自习室,无限量提供咖啡、红茶和水。体验价格也不贵。很适合在这里看书放空。

楼顶的楼台,可以看到满目的梧桐。凭栏而栖,透过树影斑驳,俯瞰行走的路人,是件很舒服的事。

店内还有博尔赫斯墙。馆藏也很丰富,会员还可以免费借阅,很想带你来这里坐一下午,正如博尔赫斯说的,如果有天堂,它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

下一个午后,我们在这里放下手机,好好看会儿书吧。

  • 永康路的咖啡店

沿着南昌路往西走到尽头,往南走两个街道,便到了永康路。

大概所有的咖啡爱好者,都会被这里的氛围所迷住吧。可以这么说,在上海,几乎没有一条街能复制永康路的故事!

清光绪十年(1884年),这条路以法国商人名命名为雷米路,1943年改名为永康路。当时沿路的花园里弄里,住的都是洋行工作的外国人和本地富人。

后来的发展却不那么顺利,2006年,隔壁的南昌路菜场拆除,这里便成了鱼龙混杂的菜市场。2011年是永康路发展的一个拐点。一家名为Le Cafe des Stagiaires(实习生咖啡)的法国酒吧试水入驻,从此魔都“酒吧一条街”开始野蛮生长。

可酒吧晚上噪音大,还时常占道经营,一度引发楼上老居民们集体泼水抗议。

后来经过一番整改,才逐渐变成了如今的模样,这条529米的小马路、腔调与烟火气并存,是魔都探店圣地,也是潮人聚集区。

作为咖啡馆最多的中国城市,上海人爱喝咖啡是出了名的。如今近20+咖啡店齐聚,每走两步就是一家咖啡店,就算一周喝5家,也足要喝上一个月!十足的咖啡爱好者的天堂了。

但更吸引我的,是这每一家店背后,自己的故事。

GRIFFIN,号称永康路三大巨头,美式复古风的店面,偏深烘的豆子,最适合点一杯Flat White,坐在店门口慢慢喝着。

昔日的“永康路咖啡三巨头”只剩下Café del Volcán和GRIFFIN(Beautiful concept已遗憾关闭)。被叫做“火山岩”的Café del Volcán是永康路第一家咖啡馆,也是本土唯一一家上榜2019年亚洲50佳咖啡店的店。

BATHE COFFEE作为曾经火爆抖音的浴室咖啡,现在热潮过去,反而有位置可以坐下拍拍照,都很出片。

甜品和咖啡也出乎意料的挺好吃,推荐桃园三结义,冰博克牛奶加上燕麦奶的奶盖,是惊喜。店家还会给你一张澡票,上面写着咖啡的身世,很新奇。

去年末突然火起来的熊爪咖啡也在这里,一个小洞,熊爪会和你互动牵手手,扫描洞口的小程序可以点单,门口店员会叫号,价格统一都是20元,这次点了冠军拿铁,但后来才知道这边的招牌其实是果味特调咖啡,下次准备试试。

但我喜欢这家的点,在于这是由聋哑残障人士组成的咖啡师团队。至于传递咖啡的熊爪,并非噱头,只是这样会让聋哑小伙伴们工作起来更自在,不会使她们紧张。你也可以和TA握手击掌,为他们打气。

咖啡师细心地在每一杯上贴一片玫瑰花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虽然只是一小片玫瑰花,看得也格外暖心。

十字路口的In Dough We Trust,曾经因为随机给分量的提拉米苏而爆火,那时候排队都吃不上,现在好像也没有那么拥挤了。

还有之前很喜欢的一家咖啡店,门口有两只柯基,可是这次来的时候那家店铺却不见了,还挺可惜的...

除却咖啡甜品以外,这是一条怎么拍照都莫名好看的道路。

同款拍照攻略给你,用苹果的人像功能,趁着夕阳光照在远处的十字路口,回头或是随便看看附近,和十字路口的车、和过路的人、和吐着舌头的狗、和呼啸而过的机车......

最爱的机位是在In Dough We Trust门口的十字路口,同样用人像模式,可以拍到背后行走的路人和法国梧桐树下的永康路,还有后面的雷米咖啡馆。下次去可以试试这个角度~

这便是我爱的永康路了,咖啡还没喝全,下次再去。

这里的人们在街边或站或坐,看着遛狗的人走过,喝一杯咖啡,记录下一段时光,起身拍拍屁股,说一句再见了。

不知道是下次再见,还是再也见不到了。时光的魅力,也大概在此吧。

这便是我爱的地方,下次来,一起逛逛吧。去拍拍照,晒晒太阳,喝喝咖啡看看树。

那么,你呢?

有什么地方想让我知道,欢迎留言告诉我。

关注我,每天带你环游世界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