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三明中山公园游玩攻略简介(防洪娱乐两不误)

沈芳蕤 2023-10-31 16:07:54

摘要:改造后的中山公园大门改造后的防洪石刻浮雕墙改造后中山公园外人车分离道路夜晚不少市民在公园门口灯牌下打卡出门就是公园,开窗即是景色,是不少人向往的生活。近日,位于三元区
防洪娱乐两不误!老公园焕发新活力

改造后的中山公园大门

防洪娱乐两不误!老公园焕发新活力

改造后的防洪石刻浮雕墙

改造后中山公园外人车分离道路

夜晚不少市民在公园门口灯牌下打卡

出门就是公园,开窗即是景色,是不少人向往的生活。近日,位于三元区江滨南路与胜利路交界的中山公园吸引了不少市民打卡拍照,闹中取静的惬意空间,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也提升了周边居民的幸福感。

改造园内设施 提升园内环境

“以前来中山公园,部分路面年久失修出现了坑坑洼洼的状况,如今的公园道路不仅平整干净,还宽敞了许多。”5月27日傍晚,在附近散步的市民郑程韦看着中山公园的变化感慨道。

曾几何时,作为三明市规模较大的公园,这里吸引了不少市民茶余饭后在此休闲。然而,时过境迁,园内长廊布满了青苔和雨污流过的痕迹,长椅松动、护栏锈蚀,让市民的舒适感大打折扣。

不仅如此,中山公园园内外的道路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建设初期只考虑了步行市民的通行,在前些年新增自行车道后,公园内外留给市民步行的空间便少了近一半,人车混行的情况愈演愈烈。

为了让市民记忆中的中山公园重焕新颜,市水利局争取了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三元区城关街道(中山公园)段项目立项,由市闽江上游防洪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承建。项目范围为城关大桥上游250米至育才路下游200米,综合治理总长约1.85公里,景观提升面积35200.8平方米。防洪堤部分建设主要有防洪景墙、廊架、防洪堤等;景观工程建设内容共分为山水文化、中山记忆、理学之源三个部分,除上述景观外,还包括了人行慢道、骑行道及景观地形塑造、景观特色廊架、铺地、异形景墙、景观坐凳、绿化、功能性照明等。

整洁的红漆白墙、融入客家文化的防洪石刻浮雕墙和长廊廊架、人车分流的宽敞道路……现在,防洪工程主体部分已拆除围挡,供广大市民休闲观光散步。

“休憩的木椅多了,我们一家人每到晚上都会来中山公园纳凉。”家住附近的市民李宇帆说,休憩的木椅建在绿化带的台阶上,栽种多种植物的绿化带和河边吹来的习习凉风,让他享受着此刻的宁静。

新兴网红打卡点 防洪娱乐两不误

全面提升的园内软硬件设施,营造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点,也是此次中山公园改造的重点之一。

“这里有三明本土元素,光影色彩各种要素都很齐备,随手一拍就能出大片。”5月29日晚,市民刘德卫在自行车道路段的灯光标识牌前笑着说,一家老小在这儿照了张全家福,效果很好。

每当夜幕降临,自行车道路段的灯光标识牌就会亮起,“保持热爱奔赴山海”“年轻人愿你照耀三明”……一行行色彩明艳的字体配上绚丽的灯光,让路过的市民纷纷驻足,成为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此外,中山公园这段工程也是城区防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关街道(中山公园)段工程为三元区堤防改造提升先行试验段,于2022年6月29日开工建设,建成后在保障城市的防洪安全基础上,还将改善市区内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项目建成后可将中山公园段的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级别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沿线景观等附属设施建设,提升周边流域水环境。

“以前住在河边居民楼低层的住户总要担心雨季发大水把家淹了,现在在中山公园逛了一圈,看到这里的防洪排涝设施,总算是放心了。”家住胜利路的李健梅对这个家门口的公园很满意。

来源:三明日报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