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振风塔游玩攻略简介(安庆迎江寺振风塔)
沈芳蕤 • 2023-11-02 10:42:10 • 次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端,毗邻长江;其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东南倚黄山余脉。大别山和黄山之间,形成一条通道,长江自鄱阳湖湖口流出,通过这条大通道,浩浩汤汤地向东北而去。长江流过安庆后,就是一望无际的长江三角洲。安庆,就位于这条大通道上的咽喉,春秋之时,吴楚两国也由此分疆划界。
自古以来,古都建康(今南京)依靠宽阔的长江天堑,使得北方政权难以轻易直接跨江南下,他们大多只能向西迂回到长江中游,再顺江而下。而长江从安庆到建康一线,池州、芜湖、铜陵、马鞍山等城市都居于长江南岸,可依托长江天险防守,唯独安庆一城位于江北。因此,攻下安庆,便可对下游所有城市形成威胁。所以,“安庆乃建康门户”一说,缘此而生。
而且,由于有着扼守长江水道,联通长江南北的地理优势,也使得安庆成为近二百余年来一直是安徽的省城,安徽的省名也由安庆和徽州各取一字所组成。
安庆是个繁华的城市,谯楼、柏文蔚焚烟亭、独秀园、菱湖等处,静谧清幽,无不令人流连忘返。不过,老安庆人都说,从四川的宜宾一直到入海口,振风塔是长江沿岸最大最高的佛塔。到安庆,如若不去迎江寺,不登振风塔,那就不算真正到过安庆城。迎江寺和振风塔自明代以来,一直就是安庆城的名片。
迎江寺位于安庆城南长江边,是一座建于明代的佛寺。有意思的是,就在迎江寺山门外,两侧各放着一个大铁锚。看后,不禁令人心生疑惑:一座佛家寺院,为何要放置两个大铁锚?后来听人说,才知道,过去,曾有高人查勘过安庆城的地貌,发现安庆城的地形有如一艘大船,濒临大江。江上风大浪高,若不以大锚镇固,“大船”就会飘摇不定,不利民生。所以,人们就在“船”的“底部”放置了这对铁锚。而安庆城的“底部”,就是这座迎风寺。
迎风寺山门前的一对大铁锚
细看,迎江寺建筑依坡而建,是有点“大船”的形态。有“船”就得有桅,迎风寺里的振风塔,就有如安庆这条“大船”上的桅杆。
振风塔是迎江寺的核心建筑,原名万佛塔,建成于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砌佛塔,塔高61米。塔型歼细秀美,巍然高耸。
塔基为须弥座式,底层塔身直径为8.7米,壁厚3.9米,塔心室供奉着一座5米高的阿弥陀佛。塔的二层供奉着一尊弥勒佛,第三层供奉着五方佛,各层还有砖雕佛像600多尊。
振风塔的塔檐内敛,塔顶为八方攒尖顶,塔刹为铜轴串接5个铁球和一个葫芦状宝瓶。
安庆市迎江寺振风塔
振风塔与众不同的是,塔内的登塔阶梯采用了迷宫式设置:进入塔心室,顺狭窄陡峭的石阶登到二层后,阶梯戛然终止。若要继续向上攀登,就要围着二层的内廊绕上半圈。原来,二层的出口和三层的入口,没有设置在一起,阶梯各自独立。外地游客到了二层,如果没有人指点,往往难以找到去往三层的入口;而在五层至六层之间,又采用了反时针方向的螺旋阶梯。一座塔的阶梯设置迥异多变,游人也要不停地在各层回廊寻觅登塔之路,虽不甚方便,却也令人兴趣大增,一时忘却了登塔的劳累。
那日,我独自登振风塔时,就在二层的内廊里走了两圈,愣就是没找到通向三层的通道!
我正一筹莫展之时,见有几名游客走了过来。我便紧跟在他们的身后,亦步亦趋地再绕了半圈回廊,终于见到了通往三层的阶梯口。
这时,我也发现,原来,这座振风塔是由一座内塔和塔身外墙所组成。内塔和外墙之间,便是可上下的通道。可为什么建塔者要把登塔的阶梯分成几段,而且每层阶梯的入口处都相互远离,人为地形成“迷宫”式?这个设计确实有意思,但我认为,这绝非是设计者仅只为造成“迷宫”效应的猎奇之举,或许是为了营造出佛塔的神秘之感?也或许是为了让游客每登一次塔,就必须要浏览安庆古城的四方美景?反正,我发现,登振风塔的游客,大都兴致盎然地在塔的各层内廊里绕来绕去地“找门”,美滋滋地乐在其中。也或许,如此设置塔梯,就是为了让人通过“找门”来感味人生寻觅奔波的乐趣?
据说,正因为振风塔阶梯设计的隐秘巧妙,在抗战初期日寇侵占安庆时,当时的安徽省图书馆就曾将部分资料藏于塔内。直至抗战胜利,日寇居然也未曾发觉。
为我“带路”的那几位游客中有位熟悉振风塔的,我跟在他们后面,窃听他滔滔不绝地介绍,方知这振风塔大有来头。最初,振风塔其实是为振兴安庆的文风而建,所以起名“振风塔”。据说在明代以前,安庆文风低靡,一直未曾出过像样的学者,更不要说状元了。有风水师解释说,安庆附近,长江水势汹涌,文采自然难以在此落足,只有建塔镇之,才能令文采在安庆扎根。且不论此说荒诞与否,反正自从建成振风塔后,境内的文风还真的就开始昌盛起来,才人频出。仅在在明清两代,这里就出了思想家方以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状元赵文楷、书法家邓石如;这里也成为清代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发祥地,这里还是京剧鼻祖徽班和黄梅戏成长的摇篮,近现代,更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将军外交家黄镇、“两弹元勋”邓稼先、小说家张恨水、佛门居士赵朴初等大家辈出。
站在迎江寺振风塔的六层窗旁,西望江岸蜿蜒,江中货轮如梭;东望大桥飞渡,飞跨天堑;南望,隐约中城郭一片,那是池州城;北望,青笼翠绿中,应是陈独秀的墓园。陈独秀教授是"五四"运动先驱者、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文化伟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他还是成为了革命的局外人。陈独秀先生1942年病逝病安葬在四川江津县。1947年,陈独秀之子陈松年将其灵柩从江津迁回安庆,与原配夫人高晓岚合冢安葬。如今,那里已经成为“安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明天,我就准备去那里拜谒。
果然好一座振风塔!不愧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的美誉。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