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碧云寺游玩攻略简介(京城文保行)
沈芳蕤 • 2023-11-03 18:51:26 • 次
#用笔和相机记录生活# #京城文保行# #北京旅游#
为什么在碧云寺前面加上香山两字,不是因为香山名气大,而是因为,一是从地理位置上说他和香山山水相连分不开,二是从行政隶属关系他归香山管理,三是在他的南路禅堂院自2006年开始就举办《千年香山》历史文化展。但他又和香山里面的其他景点不一样,单独售票自成一体。
碧云寺大门
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相传为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勒弥舍宅开山而建,始称碧云庵。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御马监太监于经曾在寺后营建生圹,对寺进行扩建,并改碧云庵为碧云寺,后魏忠贤亦在此营建生圹,重修碧云寺,但二人均获罪未能葬于此地。
至清乾隆年间,又对寺进行大规模修建,除对原有殿宇重加修葺外,复于乾隆十三年(1748),按西僧所供奉的图样建金刚宝座塔,还新建行宫和罗汉堂。此次修葺对寺原有建筑改动不大,寺之殿宇仍因明之遗构。
寺院位于香山公园的北侧,依山而建,坐西朝东,呈南北走向。占地40000多平方米,殿宇错落有致,中路共有六进院落。山门、弥勒殿、释迦牟尼殿、菩萨殿、中山堂、金刚宝座塔布局中轴线。左右有配殿、厢房等建筑。
2001年6月25日,碧云寺作为明、清古建筑,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文保碑
参观游览自下而上,沿寺庙中轴线一路而上参观。首先是山门又称山门殿。这山门殿建于明代,殿内是我们俗称的哼哈二将。左边的怒颜张口为“哈”,右边忿颜闭口为“哼”。在佛教里是守护寺门的神将。我们现在看到的塑像是1992年重塑的,高4.8米,姿态猛勇,头戴宝冠,手执金刚杵。
过了山门,拾阶而上就是弥勒殿了,从这殿名您就知道这里供奉的是弥勒佛。弥勒佛为铜制,高2.5米,喜笑颜开,造型生动。弥勒殿前左右分别是钟鼓楼。
穿过弥勒殿有一汉白玉石桥,桥两侧有水池,里面放养着金鱼。与桥相对的就是全寺的主殿—释伽牟尼殿即大雄宝殿。在大殿的前左右各有高约8米的八角形汉白玉经幢,上刻经文,经文已经看的不是很清晰了。大殿为明代建筑,面阔三间,灰瓦单檐方形庑殿顶,檐下有斗栱。殿正面上方有“能仁寂照”牌匾,据查是乾隆皇帝御笔。大殿内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左右胁侍为文殊、普贤菩萨及佛的两位弟子迦叶、阿难尊者。两侧有十八罗汉和悬山云海。背后塑观音菩萨,左右胁侍为善财、龙女,立于海岛中央。
大殿再往后是碑亭和菩萨殿。碑亭为重檐八角攒尖琉璃瓦顶,上下檐均有斗栱装饰,亭内立碑,上刻乾隆御笔记述乾隆十二至十四年重修碧云寺情况的碑文。菩萨殿正在维修,在此不做介绍。
碑亭
正在维修的菩萨殿
殿后就是孙中山纪念堂。此处原为寺后殿,名普明妙觉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在此殿停灵四年;1954年,将此殿辟为中山纪念堂,面阔五间,前出廊,两山墙后镶嵌汉白玉石碑刻,内容为“中山先生致苏联政府的遗书”。室内陈列孙中山先生的一些革命活动的照片,次间还有1925年3月30日前苏联赠送给孙中山先生的玻璃盖钢棺一口。“孙中山纪念堂”牌匾由夫人宋庆龄题写。
孙中山纪念堂
纪念堂北侧为2011年恢复原状,正式开放的:宋庆龄守灵休息室。1929年5月23日至25日,在普明妙觉殿设灵堂,举行三天公祭,宋庆龄夫人及亲属在此亲祭时,此殿为其休息室。此殿往西是“纪念世纪伟人 孙中山”的专题展览的第一展室,分“立志救国”、“领导起义”、“创建民国”、“捍卫共和”、“伟大转变”等五个部分,及东侧殿第二展室的“抱病北上”、“病逝北京”、“咱厝碧云”、“移灵南下”、“永恒纪念”等五个部分,共计十方面内容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伟大的一生。
宋庆龄守灵休息室
再继续往山上走,就是孙中山衣冠冢即塔院。塔院位于寺院最后,院内有北京最高的金刚宝座塔,塔基正中开券洞,券墙上有金字“孙中山先生衣冠冢”,1929年孙中山的灵柩移往南京后,为其特制的楠木棺和停灵时穿戴的衣帽封于洞内,故为其衣冠冢。
孙中山画像纪念碑
塔院单独为院,上台阶过院门,先看到的是汉白玉牌坊,牌坊中门上方刻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沿步道前行,过桥后两侧各有八角形碑亭一座,南北相对,亭内放乾隆御制金刚宝座塔碑,左亭内为满、蒙文,右亭内为汉、藏文。再上台阶,进二道院,可见三门砖石牌坊。过牌坊后,左侧是,1983年将颐和园东门外因拓宽马路而委弃路旁的孙中山画像纪念碑,移建寺内金刚宝座塔前空地上。右侧是2006年4月15日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在碧云寺参观孙中山纪念堂,拜谒中山先生衣冠冢后植下的一棵白皮松。
金刚宝座塔位于全寺最高点,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塔仿北京五塔寺形状建造。这种塔北京地区有三座,另两座是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和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高34.7米,分搭基、宝座、塔身三层。塔基呈方形,砖石结构,外以虎皮石包砌,台基两侧有石雕护栏。塔身全部为琢磨过的汉白三石砌成,四边还雕刻有藏传喇嘛教的传统佛像。但现在塔座往西未开放参观,要想看到塔的全貌建议远观,近看以石刻、石雕等工艺为主。
下山时参观了寺院南侧有罗汉堂及禅堂院。
罗汉堂
禅堂院内景
禅堂院正门
罗汉堂是参照杭州净慈寺罗汉堂而建,平面呈“田”字形,每面九间,中间有四个小天井用以采光,堂的外貌似盝顶,堂中心建有重檐歇山十字脊的多角亭阁,中央矗立有小型喇嘛塔,堂正面出轩,其余三面各出抱厦一间。殿内有木雕贴金罗汉像500尊,加上佛、菩萨以及蹲于梁上的济公和尚等共计508尊雕像。
禅堂院现有《千年香山》历史文化展。
寺院北侧水泉院,原为乾隆皇帝行宫的一部分,此次并未参观。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