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仁和街道旅游景点攻略(杭州古建筑之仁和蔡婆桥豆腐桥和余庆桥)

沈芳蕤 2023-11-04 04:18:56

摘要:蔡婆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奉口村宋家塘自然村“六亩漾”西侧小河道上,据余杭通志记载:“此桥名蔡婆桥,桥上题刻清晰,有清嘉庆辛酉年(1801)纪年文字,桥的保存状况较差”,古桥结

蔡婆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奉口村宋家塘自然村“六亩漾”西侧小河道上,据余杭通志记载:“此桥名蔡婆桥,桥上题刻清晰,有清嘉庆辛酉年(1801)纪年文字,桥的保存状况较差”,古桥结构为2墩3孔石梁平桥,南北向横跨小河道,长约十二米,宽约一米五,桥台镶嵌桥帽石和石排柱(2条石竖直并列为壁立柱式样),桥台基本上融入两侧河道,仅剩不多也被藤蔓覆盖,金刚墙、桥帽石和桥名等无法辨识,桥面桥板为两列条石分三节排列(但东侧条石完全被藤蔓覆盖,无法行走),而且南北两侧桥板中间已经裂开很大距离,两侧无石栏望柱等。

目前整座古桥几乎完全隐藏在覆满杂树野草的河道和野草榛莽间,观赏性不佳,而且在荒野田地之中,寻找也困难,如有兴趣前来,姑且可把古桥南头的一棵香樟树作为寻找目标;目前古桥保存状况很差,也无文物保护等级,未来状况堪忧。

北侧上桥,可见东侧桥板已完全被藤蔓覆盖

可通行的西侧桥板

桥上看风景,东望

桥上看风景,西观

裂开的桥板间隙

被藤蔓覆盖的桥帽石梁头

南侧上桥

西南侧观

拉近,可见石排柱

西北侧观

近处观1

近处观2,可清晰见2条石竖直排列的立壁柱式样的石排柱(东侧石排柱有明显拼接)

近观桥台、桥帽石和石排柱

地图中位置如下图黄圈所示:

豆腐桥又名豆富桥、斗富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东山村豆腐桥自然村,东西向横跨东港漾,据有关资料记载:豆腐桥原系一座2墩3孔石梁平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改建成单孔敞肩水泥拱桥,但由块石错缝平砌的桥台仍是旧有的,长约30米,宽约2米,桥高约4米,桥面为水泥浇筑,两侧有水泥栏杆和望柱,桥额上有桥名“頭富桥”,或许是人为误写,现今在该桥临近北侧新建有水泥大桥通行,该桥已被废弃,保存尚可,现无文物保护等级。

大桥整体

东侧桥台1

东侧桥台2

西侧桥台

大桥底下

桥名“頭富桥”

东侧上桥

水泥栏杆

桥上看风景,南望

桥上看风景,北观

西侧上桥

正面

侧看1

侧看2

侧看3

侧看4

余庆桥,当地村民称为后墩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东山村后墩桥自然村,后墩桥水闸北侧,东西向横跨中塘河,结构原为2墩3孔石梁平桥,桥台(金刚墙错缝平砌)镶嵌有桥帽石和石排柱(3条石竖直的立壁柱式样),两侧桥台及西侧石排柱尚属老桥原物,而东侧石排柱以及整个桥面均已是由水泥钢筋浇筑,两侧现有水泥栏杆和望柱,长约35米,宽约1.8米,桥高约3.5米。从西侧排柱上刻着的那方莲花碑上的图案分析此桥应建于或重建于清代晚期或民国初年,保存尚可,现无文物保护等级。

后墩桥水闸上看

西侧上桥

重修后铺在桥台上的原桥心石

水泥桥面

水泥望柱和栏杆1

水泥望柱和栏杆2

桥上看风景,北望

桥上看风景,南观(可见后墩桥水闸)

桥下看桥帽石梁头1

桥下看桥帽石梁头2

东侧上桥

东侧看桥下

西侧看桥下,3条石竖直排列的壁立柱式样石排柱

石排柱上莲花功德碑的图案

桥台金刚墙,错缝平砌

桥台镶嵌桥帽石和石排柱

东南侧

东北侧

西北侧

西南侧

侧观整体

豆腐桥和余庆桥距离很近,地图中位置一块标出,如下图所示:蓝圈为豆腐桥,黄圈为余庆桥。

这二座桥,不能完全算是古桥,都被大范围地重修过,称为“半古桥”更合适,全部位于仁和街道东山村内,相距不远,但可观性并不强,聊以自慰罢了,东山村本来还有一座位于毛墩坝自然村的“永昌坝桥”,但已经被重修的丝毫看不出一点古桥韵味,这里便不在介绍,憾!

这是最新才知道的仁和街道三座(半)古桥,寻访仁和(半)古桥总数也达到26座。(再次感谢风声琴声博友的博客帮助)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