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醇亲王南府游玩攻略简介(阿力游北京醇亲王府南府)
沈芳蕤 • 2023-11-04 12:01:24 • 次
大清醇亲王府龙脉旺盛,“一朝摄政、两度‘潜龙’、三修府邸”说的就是醇亲王府。“一朝摄政”指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载沣是摄政王;“两度潜龙”指的是醇亲王府出了两个皇帝,光绪和溥仪;“三修府邸”指的是作为皇帝出生地的“潜龙邸”只能封存不能再继续居住,所以只能再建新府。但只可惜,选址在中南海内的第三座醇亲王府尚未建成,大清朝就灭亡了。所以,在清朝末期,北京醇亲王府有三个,其中一个没建成,现存的醇亲王府只有两个,即后海北沿的北府和二环西便门附近的南府。
醇亲王府位置
醇亲王府平面图
历史上北京二环西便门附近有一个不大的湖泊叫太平湖,这个湖泊一直存续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由于修地铁和二环路填平。南府就在太平湖东侧,南府的西部花园与太平湖相接,花园东面就是王府坐北朝南的中东西三路建筑。
南府总体上分建筑和花园两大部分,建筑部分又分中东西三路。中路原来由南往北依次为府门、宫门、银安殿、启门、神殿、后罩楼。东西两路原来各有六进院落。现在东路院落保存较好。西路古建筑大都拆除。西侧花园原来引太平湖水入园,并建有亭、榭、船坞等建筑,现已不存。
古侧门遗存
古八字墙遗存
中路现存府门3间,两侧有八字影壁,内有东、西二门分别至东院和西院。中路新建礼堂一座,尚存两进四合院。
南府在顺治年间是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之孙的府邸,清乾隆年间改为乾隆第五子荣亲王府邸,称为“荣亲王府”。1850年道光皇帝(1821-1850)的第七个儿子奕譞【宣xuān】(1840-1891)在被封为醇郡王。咸丰(1851-1861)九年奕譞分府出宫,咸丰将荣亲王府赐给了奕譞。奕譞在同治(1862-1875)十一年晋升为“醇亲王”,王府改称为“醇亲王府”。
光绪皇帝出生的地方
游廊
游廊
奕譞是清末政坛上的风云人物,颐和园就是奕譞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奕譞的夫人与慈禧是亲姐们,他是慈禧的妹夫。更厉害的是,奕譞的二儿子竟然成了皇帝!(同治皇帝驾崩后,由于同治无子,奕譞的次子载湉【tián田】入继为帝,即光绪皇帝。)奕譞更是风光无限。
光绪十六年(1890)奕譞死后,其子载沣【丰】(1883—1951年)继承了亲王爵位。
然而,谁能料到,十几年后,载沣的儿子成了皇帝——溥仪皇帝,醇亲王府似乎真是“龙脉过盛”宝地。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出生,是光绪的侄子。溥仪的父亲载沣也成了摄政王。载沣是光绪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下可好,北府也成了“潜龙邸”,小醇亲王一家又得寻找另外去找地方住了。不久,朝廷颁旨,在中南海紫光阁西侧兴建第三座醇亲王府,但大清末年政局动荡,这第三座醇亲王府开建不久,大清就覆亡了,摄政王载沣一家人没能搬进新的醇亲王府。
中央音乐学院大门
文物碑牌
奕譞去世后,南府的前半部改建为醇亲王祠,后半部仍作为"潜龙邸"。1949年后,中央音乐学院占用了南府。新世纪伊始,国家对南府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投入1500余万元,历时一年半,共涉及王府的东路三组院落、西路两组院落,中路的后罩楼和转角房共24座单体建筑,拆除杂建1200平方米。东、西路建筑采用墨线大点金的彩绘,而中路为整个王府最重要的建筑则采用最高等级的金线大点金彩绘,共用去金箔数万张......但醇亲王府南府整体上早已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看着那残垣旧瓦,人们只能在脑海中猜想着它昨日的辉煌。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