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鹰潭旅游景点攻略(江西篇鹰潭必去的八大景点)

沈芳蕤 2023-11-04 22:37:36

摘要:第一:龙虎山风景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鹰潭市,距市中心18公里,由仙水岩、龙虎山、上清宫、洪五湖、马祖岩和应天山等六大景区组成,有55个景点、261个景区景观,面积达200平方

第一:龙虎山风景区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鹰潭市,距市中心18公里,由仙水岩、龙虎山、上清宫、洪五湖、马祖岩和应天山等六大景区组成,有55个景点、261个景区景观,面积达200平方公里。此外,还包括弋阳龟峰等独立景区(点),面积40平方公里。

龙虎山为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景区面积220平方公里,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其道教圣地、碧水丹山与古崖墓群被誉为“三绝”。

龙虎山森林覆盖面积62%,雨量充沛,气候温润,龙虎山景区的空气负离子含量超过正常值15倍,中国国内景点中名列前茅的天然氧吧。

第二:上清古镇

清古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该镇属龙虎山风景区,距鹰潭市区25公里。位于上清宫景区内,距鹰潭市区25公里,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富有特色的赣派建筑名胜古迹,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当地特产有:板栗、豆腐、茄子干等

古镇上名胜古迹很多。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沿河栉比栉次的吊脚楼和船埠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河畔浣纱村妇、捣衣少女、戏水孩童,以及渔舟片片、白鸭浮水形成了一条韵味十足的古镇风景线。镇东面有上清宫、东岳宫,东北面有南宋(1127-1279年)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书院,泸溪河对岸有明朝(1368-1644年)宰相夏言的故里——桂洲村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红十一军和中央红军会师之处。

在距古镇4公里的地方,还有天门山生态游览区。那里有原始森林、瀑布群以及一些古民居。

天师府占地5万平方米,有500多间房舍。楼台殿阁金碧辉煌,曲径回廊不计其数,府内古木参天,是历代张天师的起居之所。天师府原建于龙虎山下,后迁于上清。

张道陵是中国道教创始人,后人尊他为张天师,而张天师的名号也被历代帝王特许世袭。张天师已经是张道陵的第63代孙了。

自张天师来此地后,其后人已历经63代一千九百余年,是全国重点对外开放的道观之一,上清镇也因中国道教发源地而闻名天下,明初,上清镇即形成这于今日的规模,至明代后期,上清古镇已相当繁荣,《徐霞客游记》称上清街“甚长”。拜访了这座古镇,发现除了修复一新的天师府,依稀可见几座古建筑和旧码头,似乎在述说着曾经的繁荣,大部分清代木质建筑已经破旧不堪,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第三:天师府

嗣汉天师府,又称龙虎山天师府、相国仙府、天下道庭,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龙虎山上,地处龙虎山中部,南朝琵琶峰,背靠华山,门临泸溪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后屡加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明清建造遗存,为道教第十五洞天第三十二福地、道教正一派兼龙虎宗祖庭。

嗣汉天师府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格局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有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箓局、提举署、万法宗坛等建筑,是现龙虎山地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

第四:鹰潭方特东方神画

鹰潭方特东方神画是江西省重点文旅项目,是华强方特集团继赣州方特东方欲晓之后,在江西建成运营的第二座方特主题乐园。位于鹰潭市龙虎山北大道16号,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投资36亿元,由鹰潭市国控集团和华强方特集团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公司建设,包含方特东方神画和方特水上乐园。

乐园以中华历史文化传承为主题,包含9项方特独家打造的室内大型高科技主题项目和32项室外游乐项目,以及200多项特色休闲景观、主题商店、特色餐厅等。

鹰潭方特东方神画以中华历史文化传承为主题,“文化+科技”为核心理念,通过全新的内容创意、技术创新和精妙布局,采用国际一流的主题乐园技术打造出一座融合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俗风情和鹰潭道文化、古越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的高科技主题乐园。

乐园包含9项方特独家呈现的室内大型高科技主题项目,32项室外游乐项目,并综合运用球幕飞行影院、全景式AR、综合立体轨道、4D动感特效等领先科技,以参与、体验、互动的方式,打造了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的方特经典项目《女娲补天》《九州神韵》、《神画》,根据鹰潭本地道文化、古越文化创作的全新项目《大道巍峨》《古越情歌》。

以及结合方特原创超人气IP熊出没打造的《熊出没剧场》《森林时光》,更有惊险刺激的《龙潭漂流》《马戏大狂欢》《飞越狗熊岭》等十多个特色主题项目。

第五:正一观

龙虎山正一观,为龙虎山道教宫观,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据《龙虎山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赐帑重修,并改演法观为正一观。

鲁迅先生说得好: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而中国道教的发祥地就在龙虎山麓的正一观原址。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率弟子入云锦山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云锦山便由此而改名为“龙虎山”。第四代天师张盛回龙虎山,为祭祀祖天师而兴建起“祖天师庙”,每逢三元节,登坛传录,各地学道者纷至沓来,形成了“昼夜长明羽人国”的繁华景象。桑海沧田,“天师庙”也几经修葺,名称也多次更改,明嘉靖时改为“正一观”至今。现在的“正一观”,是在原址按宋代建筑风格重建,并吸收了明、清时的一些合理建制和艺术特点,整个建筑灰瓦白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仙骨傲然。

第六:无蚊村

无蚊村位于江西龙虎山泸溪河东岸仙水岩景区的许家村,共有50来户人家200余人,据载为许真君的后裔。历来靠打鱼、种田为生,村中人多长寿,所以又有长寿村之称。该村依山傍水,峰峦秀丽,村内树木葱茏,村前碧波荡漾、舟楫穿梭,这里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可是村里却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是极为理想的避暑胜地。

鹰潭龙虎山无蚊村 “无蚊村”群山逶迤,溪水曲折,翠竹满坡,生态环境极好,已渐成都市游客的避暑纳凉胜地,是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山、谷、溪、瀑、古树,一切皆为原生状态。气候宜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水资源达到一类饮用水标准。

来到景区,首映眼帘的便是一代巨匠吴昌硕先生的故居,门前由吴昌硕先生的得意弟子王个簃劲书“吴昌硕故居”,门前的昌硕艺术广场则以“诗、书、画、印”体现了一代宗师的四绝艺术成就。无蚊村由前、中、后三个景区组成。前景区以峡谷溪流、曲径通幽为主,两边山谷高耸,山脚溪流潺潺。中景区以茫茫竹海为主,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更有一丈高的撑腰石,相传路人在此倚石休息能治腰痛。无蚊村休闲度假区一年四季游人如织,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登高,冬可踏雪观竹。

第七:白鹤湖

白鹤湖风景旅游区位于鹰潭市19公里处,景区面积48.4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0平方公里。景区环境清幽,空气清新,水库、果林、山岭是景区的三大资源要素,2004年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白鹤湖景区以水域风光为特色,四面环山,连绵成岭,与水库风光相得益彰。

水库有5座形态各异的小岛,岛上生长着野生红豆衫、香樟、罗汉松、银杏等多种植物,并栖息着数千只白鹤、大雁、野鸭等珍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让游人于湖光山色、梨园飘香的“仙境”之中,享受远离城嚣、亲近自然的心旷神怡。

龙虎山景区集七个“国家级”称号于一身,1988年龙虎山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2月被批准列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1月被评为全国“4A”级风景旅游区,2001年3月被批准列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2001年6月龙虎山仙水岩崖墓群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月龙虎山九曲洲农业观光园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上清天师府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宫观。2003年4月龙虎山又率先在江西省各大景区中同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09年,龙虎山入围“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景区”金奖。 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把“中国丹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虎山已经成为我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

第八:《寻梦龙虎山》实景演出

《寻梦龙虎山》是由北京阳光媒体集团成员企业北京阳光新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手江西龙虎山旅游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耗时两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剧目。该剧主创集合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和阳光文化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主席杨澜,中国当代著名编导家,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14年南京青奥会总导演、东方歌舞团团长陈维亚、多媒体制作数虎图像等一线著名编导,剧情分为《序.入梦》、《生之逍遥》、《山水之逍遥》、《心之逍遥》、《尾声.出梦》五个篇章,紧扣“神仙地,逍遥游”这一主题,着重展现“千古名岳,道都仙山”的仙境风光,突出表现龙虎山丹山碧水的旖旎风光,其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古越民族留下的千古之谜,都将作为素材及主故事线索进入到剧情中。

突出表现“新、奇、特、情、趣、美” ,让本场实景演出的过程成为一个心之所往之处,让所有观演的观众在群山之中、岁月之巅放牧心灵,走一程山岭、淌一段水路,在别有洞天、如梦似幻的夜晚,盈一抹领悟;于穿越时光的流淌间静看花开花谢;在浓到极致、淡到归真的仙境中,找回自己内心如初的温暖,将龙虎山最美的风景收在心间,留下思念。

主创团队立足于江西,以道教文化为根基通过实景演出这种新颖的形式,以“艺术家对山水自然的崇敬、艺术家寻梦的过程和艺术家的情怀”三个方面为主要的创作思路,着重去表现人在自然中对自身的追寻和思考,运用“天人合一、上善若水、仁者爱仁”等文化观念对传统进行解读,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老百姓的结合点,使该演出的艺术水准和创意层次大大提升。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