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尹昌衡公馆游玩攻略简介(成都老城区的民国公馆)
沈芳蕤 • 2023-11-05 15:27:12 • 次
说到公馆你会想到什么?诸侯、达官还是富豪?古时候的公馆是王公贵族的住所,而到了近现代则成为了冠以某姓的官僚富人的住宅。民国时期兵荒马乱,多地处于战乱之中,而成都因物产丰富且交通闭塞,成为躲避战火的世外桃源,富商巨贾、达官贵人们纷纷在此建造起了自己的公馆,于是保存到今天的这些公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成为了成都市区的一道风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民国时期成都的那些公馆。
01. “蜀派园林”的代表:刘存厚公馆
地址:西珠市街42号

在毗邻文殊坊的闹市区,一座修建于上世纪初的典型中西式结合的民国建筑,也和原主人命运一样,在岁月的浮尘下面,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这就是刘存厚公馆。
刘存厚是四川简州(今简阳市)人,民国陆军上将,川军领导人之一,曾任四川督军。刘存厚公馆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曾为德国驻成都领事署所在地,2009年被认定为“成都市优秀近现代建筑”,2013年成为成都首批挂牌保护的13处历史建筑之一。公馆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公馆附属花园,俗称“北园”,是民国时期“蜀派园林”的代表。
现存主体建筑及附属用房两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小青瓦歇山屋顶,东侧建有廊。东侧廊和北侧共有十根石柱,石柱下有白色柱础,式样简单,造型优美。附属用房原为刘存厚警卫队居住和瞭望场所,建国后作为商业铺面使用,2003年-2008年改为观华青年旅社后名噪一时,成为诸多驴友的最爱,如今是中德成都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所在地。
02. 闹市中的民居大院:谢无圻公馆
地址:青羊区包家巷99号
包家巷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自然坐落在包家巷的历史建筑也比较多。谢无圻公馆位于包家巷99号,原为川军将领谢无圻的宅邸,谢无圻死后把宅子捐给了政府,现在成为了民居,有多户人家居住在里面,充满了市井气息。公馆外有一道2米左右高的围墙,前后两棵5米多高的大树。公馆的朱红色柱子保存较为完好,飞檐上的雕花清晰可见。外观看来是中式建筑,里面呈西式装饰,堪称是川西民国公馆建筑中中西结合的典范。
谢无圻 (1897年-1952年),字德堪,四川华阳县(今成都双流区)人。1912年考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第二期步兵科。抗日战争时期,奉命留守四川后方。1949年12月在四川彭县随邓锡侯起义。解放初期,任解放军第六十军一七九师师长、川西行政公署委员等职。1952年在成都病逝。
03. 昔日叱诧风云都督府:尹昌衡公馆
地址:锦江区王家坝4号

在成都红星路4段王家坝街,有一栋中西结合的老式公馆遗址格外引人瞩目,它青砖石瓦、木梁古旧,别有韵味,其八角小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这便是原四川都督尹昌衡的官邸,有150多年历史。这栋始建于民国初年的公馆是成都为数不多保留下来的老式公馆,也是成都市首批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原为四川军政府都督尹昌衡的公馆。
尹昌衡,四川彭县人,辛亥革命功臣。1911年12月8日,成都发生兵变,城内一片混乱。尹昌衡率部队连夜入城,平定了叛乱,遂被成都军政各界会议推为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尹昌衡公馆是其平乱后买下的官邸,是成都市区目前尚存较为完整的公馆之一,2007年6月1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公馆,抬头就能望见那座六角宝塔式的二层小楼,这栋成都主城区最后的小姐楼一共两层,楼下是楼堂,楼上是小姐的闺房,隔着骑楼窗户依稀可忆小姐依窗远眺的身影。如今“尹府”门楣尚在,白日里安静祥和,晚上则人来人往,是备受食客欢迎的烧串小酒馆。
04. 成都百年工业的见证:康季鸿公馆
地址:锦江区通盈街699号
康季鸿(1892-1985年)是四川安岳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留学,是民国时期成都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上世纪30年代末,康季鸿在海外奋斗多年后,带着实业救国的梦想回到成都,在东门外小桥子边(如今的沙河)创建了一座经营花果、养殖、烘烤和砖瓦业的私营农场,农场内建有两处房屋,其一便是康季鸿公馆。
公馆400多平方米,是上世纪中期成都著名的新派建筑代表。原有东、西两栋,无论布局还是建筑形式都选择了中西合璧的形式,材料大量采用川西坝子最常见的小青瓦和青砖,而外形却如西式小洋楼,使得建筑风格既有中式建筑群的封闭与内敛,又具有西式建筑的开放特点,有很高的建筑价值。
公馆建成之后,一直都颇受民族资本家的青睐。他们在康公馆里叙述情谊,议论时政,并相互鼓励生产,一批近代民族实业家开办的工厂企业在沙河边陆续诞生,久而久之让康公馆成为了民族资本家生活和进行社交活动的知名场所。后来经过公私合营,农场最终发展为国营食品公司,也就是成都市罐头食品公司。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而公馆也慢慢演变为公司办公的场所,从而成为留存成都东郊工业记忆、见证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民族资本家公馆。现基于建筑保护利用的需要成为庄园1998花园餐厅,环境宜人,备受食客喜爱。
05. 粪便里走出来的黄金屋:薛公馆
地址:金牛区解放路北一段15号
薛公馆是一座建于1929年白砖黑瓦的小院落,属川西民居风格,建筑面积为280平方米,是成都主城区目前保存极少的民居院落之一。薛公馆最早并不属于薛家,而是祖籍福建的川籍少将副官江冀州于1929年斥资4000大洋所建,后被当时成都有名的北门“粪霸”薛志全所购,故称薛公馆。
薛志全掌管着成都城北一带的公共厕所,每年春耕的时候,驷马桥、天回镇等地的农民就聚集到他家来买粪,买粪大军从北门车站一直排到现在的府青立交桥附近(直线距离约1.5公里),可谓生意火爆。改革开放后这里则做过皮鞋厂,办过火锅店,开过茶馆,几经流转,见证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变迁。
今天呈现我们面前的薛公馆继承了川西民居的建筑特点,又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表现手法,还融入了部分西方建筑符号,虽然墙面斑驳的痕迹和门楼上杂芜的荒草难掩岁月的印记,但仍然保留了这座古宅当年的风采。

春去秋来,时代变迁,这些百年公馆依然屹立在原来的地方,保留着当年的风采,记录历史并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成为了成都最独特的风景线。说了这么多,如果你有兴趣,快快行动起来,去看看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听听它们的故事吧!
文:远蜀
编审:赵霞
投稿邮箱:cd3000y@126.com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