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和塔适合单独旅行旅游吗(旅行印记杭州六和塔)
沈芳蕤 • 2023-11-05 21:40:30 • 次
不知在哪本书上看到过这样几句话,说“如果你去巴黎一周,关于巴黎你可以写一本书;如果你去巴黎一个月,你可以写一篇文章;如果你去巴黎一年,可能说不出啥来了”(大意)。写作需要即时的新鲜感。一月之后,初见的冲击力在弱化、退化、钝化。一年之后,再惊异的感觉也变得不过尔尔,稀松平常了。
小童鞋端午节去的杭州六和塔。当时信誓旦旦,要把思绪观感付诸笔端,计划六月六出稿,附和着“六和”之意。六月六过去了,没动静。七月七,倏忽也过了,仍然只字未展。拖延症和懒癌晚期是凡夫俗子的两大痼疾。小童鞋100%命中。
答应别人的事要做,这叫信;答应自己的事要做,这叫念。周末捋了捋头绪,应付交差,还是得写几句。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众多。为什么独独选六和塔去逛呢?其实也没太多用意,主要就一条:估计人少。小童鞋旅游有个避热趋冷的怪癖。人一旦摩肩接踵,体验感立马下降,心生逆反而无意泛览。即使为了虚荣心而不得不去的热门景点,也尽量择其人少之时,比如晨雨中的西湖,或是黄昏后的普达措。
六和塔位于杭州钱塘江畔,坐拥月轮山,目视钱塘江。据说初建时候,是为了镇压钱塘江潮,也可以为夜晚航行的船只指路。关于六和塔的来历,说法不一。一种朴素的说法是,传说古代钱塘江里的龙王十分凶暴,经常兴风作浪,淹没良田,百姓遭殃。渔童六和的父亲被江潮淹死,母亲被卷走。六和万分悲痛,整日投石镇江,震得水晶宫摇晃不定。龙王只好求饶,以金银财宝与六和讲和。六和提出:一要放回母亲,二不许潮水祸害百姓。龙王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从此,钱塘江潮水不再泛滥,人民过着安居的生活。人们为了感激六和,就在他投石的小山上建了一座塔。这就是六和塔。
也有说取自道教之“六和”,即天、地+东西南北四方。
或谓取自佛教典籍之“六和敬”,曰“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哪种说法都说得通。信哪种说法,都无伤大雅,这也算口和无诤。小童鞋喜欢六和塔,不仅在于其建筑结构的精巧,更在于“六和塔”三个字传递的意蕴。
“六”,是一个偶数。偶数也叫双数。提到“六”,容易让人想起“好事成双”“六六大顺”之意。
“偶”通“藕”。古时,有一副经典谐音联比较有名。叫: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也可以读成: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需媒。所谓佳偶天成。
“六”不仅是偶数,还是十个自然数偶数的中间数(2、4、6、8、10),是偶数的中间和代表。古人往往也会把不同类别的事物用“六”来合成。比如,天地四方谓之“六合”。“阴、阳、风、雨、晦、明”,曰“六气”。“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经”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韬”是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韬》这本书还没看过,抽空寻来看看。
“六”,从一个平凡的数词,逐步演化为能够化合、整合、聚合,延伸、伸展、伸发出带来吉祥的如意之数。我之偏爱,还因毛毛就是阴历六月六生的。本来是想写篇东西,赶趟送给他的,也耽延掉了。
“和”,更不用说了。和美、和谐、和睦,温和、柔和、冲和,能想到的,基本都是比较舒服的字眼。前面讲六和塔有一种说法是取自佛教的“六和敬”。这个也很值得玩索一番,用到待人接物和文化建设、社会治理上也不乏借鉴意义。比如杭州市域就有一个“六和塔工作体系”。
第一和:见和同解,就是观念上、见解上保持高度统一。也就是企业里讲的统一思想,凝聚统一的价值观。
第二和:戒和同修,就是遵守共同的制度、规矩。含义约法三章,持守共同的行为规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第三和:身和同住,就是大家住在一起,身在一起,共参共修。有点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味道。
第四和:口和无诤,就是不做无益的辩论。大家要谦和礼让,和颜悦色,互相抬举。职场不欢迎杠精。
第五和:意和同悦,就是大家用意良善,和睦相处,欢心快意,一起祝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己乐乐不损他乐乐。
第六和:利和同均,就是有利益共同分享,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知识上的,经验上的。不独吞,不私藏,有福共享。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