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长沙蔡锷墓游玩攻略简介(岳麓山上的蔡锷墓与黄兴墓)

沈芳蕤 2023-11-17 13:39:38

摘要:看过爱晚亭后过枫林桥,在密林中见到一座形似僧帽的古塔。到了岳麓山,风景秀丽自不必说,更让人向往的是山上埋葬着许多近代革命的先贤,可见长沙在自辛亥革命起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看过爱晚亭后过枫林桥,在密林中见到一座形似僧帽的古塔。到了岳麓山,风景秀丽自不必说,更让人向往的是山上埋葬着许多近代革命的先贤,可见长沙在自辛亥革命起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和地位。

岳麓山上的蔡锷墓与黄兴墓

岳麓山上一共有五十三处烈士公墓,埋葬着诸多在辛亥革命、护国讨袁、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前赴后继的献出生命的湖湘英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蔡锷和黄兴的墓地,我久慕其名,终于有机会身临其境瞻仰他们的安息之地。

对近代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对这两个名字陌生,他们对国民革命的胜利均做出了巨大贡献,在1916年底先后因病辞世,令举国悲痛,毛泽东曾评价二人“邦之模范”,次年4月,国民政府经国会决议,为二公在岳麓山举行隆重的国葬,开国葬之先河,长沙各届送葬者超过了六千人。

我们再往上行,来到蔡锷墓庐,它位于麓山寺后上方的山坡上,门悬孙中山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彼。”1917年4月12日蔡锷自日本归葬于此,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

墓由冢、碑、石祭器等组成,墓地周围筑有石阶,广植松柏、香樟;墓前左右有高大石级导人墓坪;冢以花岗石砌成,上为花岗石碑,碑高七米,碑正面嵌铜板,上刻“蔡公松坡之墓”,墓周嵌汉白玉或青石二十四块,上刻当时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广东、热河、察哈尔等省军政首脑撰写之铭文和挽诗;墓前置石祭桌、石香炉、石鼓。墓坪右侧通道两边,两棵高大古枫肃立。

我们转了一圈后,又来到蔡锷墓庐正上方的黄兴墓,它位于云麓和禹碑两峰之间的小月亮坪,我们穿过杜鹃花丛,才见方型墓塔,仅石柱和铁栏围护,略嫌简陋,而墓碑如长剑直插云天,却有一番丈夫气慨。

章太炎悼黄兴曰:“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说明黄兴乃盖世英雄也。墓坐西向东,由三层近百级石砌台阶步入墓地,墓碑用一整块四棱形乳白色岩石琢成,高八米,东向正中嵌铜板,上刻“黄公克强之墓”。

墓表四周绕以石基柱的铁栏杆,前有拜台、石凳,地面铺以花岗岩,外围同样广植松柏、香樟;墓区占地近一千二百平方米,地处岳麓山顶最中心的位置,亦是岳麓山最大陵墓之一;院落依山临池,院内有歇山琉璃顶楼房一栋,陈列黄兴生平事迹图片;墓庐附近,池塘亭榭,曲桥回廊,幽雅恬静,形成“园中园”建筑小群体。

我以为湖湘文化的博大厚重在岳麓山风景区体现的是相当的淋漓尽致了。这里是佛道儒三家的福地胜场,这里是民间的“八宝山”英烈墓葬所在,这里还是风景优美、气候怡人的长沙后花园。

如今,这里也成为岳麓山最有名的人文景观,供无数后人观瞻。岳麓山烈士墓葬还有陈天华、姚宏业、蒋翊武、刘道一、禹之谟、焦达峰、陈作新等人。

站在岳麓山的最高处,背靠高大的长沙电视发射塔,四面环望:眼里,是满目翠绿的山林;脚下,是滔滔不绝、滚滚而去的湘江;江中,是毛泽东中游击水的橘子洲;远处,是气象万千、风情无限的长沙市区。

(图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