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大悲寺游玩攻略简介(苦行僧妙祥定8项戒律)
沈芳蕤 • 2023-11-18 01:18:54 • 次
“中国最干净的寺庙”,“不收金钱”的寺庙海城大悲寺,主持妙祥法师被誉为当代苦行僧。
曾经香火鼎盛的大悲寺,如今却庙门紧闭,多年不曾开放,原因众说纷纭。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还有一位苦行僧,穿百衲衣,不受金钱,行脚乞食三十载,用苦行修功德,以弘法为己任,为世人祈福,他坚信世间的苦难是一定的,只要把苦吃完,世人就能得到幸福。
他就是妙祥法师,坐守辽宁海城大悲寺,三十年来坚持乞行,日中一食,传播佛法精神,为世人解惑祈福。
从军人到佛门大师
妙祥法师俗名王巨祥,年轻时为保家卫国曾入伍参军。退伍转业后,选择从医。有妻有子,家庭幸福,但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王巨祥与体清老和尚相识,老和尚口中高深的佛理让他的内心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宁静。于是,他便皈依佛门,法号妙祥。
1995年,妙祥携性空师两人,自山西五台山行脚,沿途托钵乞食,一路步行,途经山西、河北、辽宁等地,终至盖县茅蓬,期间历时80多天,行程千里。行脚结束,妙祥在本溪茅棚闭关三年,每日一食,长坐不卧。后来妙祥法师的事迹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不断有信众前来拜师问道,妙祥法师带着这些弟子四处游历,参禅悟道、弘扬佛法,妙祥僧团的队伍逐渐扩大。
大悲寺,最初位于辽宁省鞍山市,据载在清朝道光同治年间修缮过(约1840年前后)在光绪八年(约1882年)曾由百姓们捐款筹资改建大悲寺,香火鼎盛,但是战争爆发后,大悲寺历经战火洗礼,僧人纷纷离去,寺中只余一位老信众守护。
建国后,鞍山市宗教局将大悲寺迁移重建,短短一年便将拥有百年历史的大悲寺和寺中的物质文化古迹等尽数迁移并完成重建,重建后的大悲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一山坳中,寺院整体以灰色调为主,沉稳庄重,环境清幽,依傍山势,没有华丽的色彩。
“禁止放钱,不设功德箱”
妙祥带领的僧团,有着严守戒律的名声,2000年2月在当地政府及信众的邀请下,妙祥法师带领僧团常驻大悲寺。
妙祥刚到大悲寺的时候,寺庙乱象丛生,乌烟瘴气,庙前放着功德箱,寺内乱杀牲畜祭祀,殿内放着道教神像,殿外道士卜卦算命,寺外还有“大仙”卖5块钱一桶的“仙人泉水”。妙祥僧团将泉水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是不能饮用,并将结果公之于众。
妙祥制定8项戒律,取消全部功德箱,不准供奉、抽签、看卦等,禁止任何营利活动。
这8项要求,大概意思是:不摸钱不接礼不求人,每天中午一顿饭,每天睡4个小时,穿百衲衣,脚行天下乞百家食、坐禅学习、集体劳动,这是大悲寺每个僧人和居士要终生遵守的修行准则。
妙祥僧团实行的种种措施,触犯了他人利益,引来了强烈反击,前一天僧人将庙内的道教神像搬走,第二天就有人来找麻烦,曾有数十个闹事者围堵僧团,互相推扯,甚至有闹事者把道教神像放到小货车上,让数人围着车一起向庙内冲去。多名僧人遭到殴打,不愿还手,无奈居士们只能躺倒在公路上,以身相阻。最后,有忍无可忍的信徒,也唤来了数十个“社会人士”,双方激烈打斗,大悲寺一方取得胜利,战败的闹事者便和大悲寺的居士谈和。
妙祥僧团入驻大悲寺后因为清除外道、立严规,影响了当地很多固有势力,一直有人来找事,持续多年才勉强平息,寺院也对僧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能再硬来,要以理服人。
曾有居士问妙祥法师:之前水库那有个人捣乱,山门总是建不起来,今天出门遇见捣乱的人,你是不是恨他?最好把他抓起来,打他一顿,你看这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妙祥法师答:哎呀,那都是我的父母啊,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前生把他得罪了,所以他今天才这样对待我,这业障在我,不在他。
寓意要多看众生的长处,多原谅别人,而且更应该尊重别人。
大悲寺完全免费开放,为防止游客捐钱,妙祥法师还特地让人制作了一个“禁止放钱”的牌子放在寺庙中。
大悲寺在妙祥僧团的治理下,获得很好的口碑,一时之间香火鼎盛,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地方上希望把大悲寺建成旅游景点,但是妙祥法师并不同意,并在大悲寺门口挂上了“修行道场,禁止旅游”的牌子,在寺内墙上贴出《遗教经》,经里说,寺院的僧人是不能做生意,不能经商的。算是断了地方想开发旅游的念想。
如今,多少寺庙、僧人打着佛祖的名号,把世人向佛的心变成了香火钱,美其名曰:造福众生,强制供奉,索要无尽的物质或者金钱,却又假清高,装佛弄鬼,糊弄世人。佛若一直高高在上,又怎能体谅世人的艰辛。
扩建大悲寺
随着大悲寺的僧人及居士不断增加,寺内地方不够,这么多人常年生活在一个空间,若是太过狭小肯定不利于人生活,空间若是能大一点,僧人修行也能方便点。基于这一理念,大悲寺增大了占地面积,横跨2个山头和一个水库。
这些地皮都是向周边村民承包的土地,寺院从开发之初就向政府申请地皮,但是始终没有给予划拨用地。大悲寺在与村民的相处中,也给了村民一些便利,大悲寺为村民在山门外盖了几间房子使用,算是村民把土地给寺庙使用的补偿。
“不收金钱,怎么扩建修缮寺院?不摸金钱,僧人们吃的穿的用的,从哪里来?”
随着辽宁古城大悲寺的声名远扬,关于妙祥法师及大悲寺的争议也是不断,最主要的几点如下:
- 大悲寺扩建的资金来源
妙祥法师曾举例解释,大悲寺是依靠居士的供养来做建设的,有物出物,有力出力都是向佛的一片心,比如,若有居士想供养一尊佛像,就告诉他们佛像的大小,他们就采取方法去做,若没有居士发心,就不做。我们不收钱,僧众也不摸钱,寺院也不设功德箱,全靠居士的一片心,当然我们也是有规划的,不能乱做,而且一切都是在佛制合理的范围内。
大连张秀娟居士以血书《妙法莲华经》虔心供养大悲寺妙祥僧团
2015年3月,大连张秀娟居士以血书《妙法莲华经》虔心供养大悲寺妙祥僧团,上妙下祥法师代表僧团接受并珍藏于藏经楼。张居士学佛多年,护持大悲寺已有十二年之久。为报三宝深恩,利乐有情,在发心出家前,她刺血为墨,濡笔恭书了一部《妙法莲华经》,共七卷,计六万余字,以此作为最胜供养。
2.对“不捉金钱戒”有争议
主要是“不为金钱,怎么能把建庙建好,怎么维持僧人的生活?”这个也成为世人一个普遍攻击妙祥法师的理由。佛陀制戒,是为了护持自己的心和众生的心,而使众生趋入解脱,使正法久住。持金钱戒也不是出家人不能有钱,按照佛制也是可以如法拥有,放在一个如法的居士那里,用时去让居士买办,僧人自己不触摸金钱,以免引起贪欲。
3.妙祥法师坐京牌丰田越野车
寺庙内有一辆京牌丰田越野车,妙祥法师会坐车去寺里各处施工工地,有时也接送他去斋堂吃饭,这成了有些不明人士的攻击点。
这辆车是整个寺院唯一的一辆车,不是只有妙祥法师一人使用。寺庙内有众多事情需要妙祥法师处理,寺院建在山上,经常要爬上爬下,而坐车能够及时、快速处理问题,再者妙祥法师经年行脚,年纪已大,脚病也越来越严重,甚至有时候需要2个人搀扶,所以使用车辆是很正常的事。至于居士供养什么车,这不是主要的。佛说如果你守住戒律,你不摸金钱,你可以有房、有地、有车,这是佛允许的。
来自网络
4..关于寺庙提出项目由信徒认领
妙祥法师说,不存在认领,我们不号召、不攀比,有条件就做没条件就不做,时间长短无所谓,主要是给众生一个舍去贪念,一心向佛的机会。
5.关于燃指一事
有人认为妙祥法师燃指是一种残害身体的行为,寺庙不应该提倡僧人燃指供佛。
妙祥法师说,他燃指是1996年在本溪闭关的时候,按照菩萨戒,燃一指,或者燃一肢体,或是燃一柱香,都能消无始劫的罪业,舍弃自己对身体的贪爱。妙祥法师说自己并不是自残,寺庙也反对自残,这是佛的戒律。如果你不能舍下自身,没有布施之心,还想达到无我之心去普渡众生,是做不到的。你没有这个舍,就没有那个舍,它是一个连串的关系,和自残是两个概念。
在人世间这么多沉醉于世俗名利的和尚中,妙祥法师是一个真正的苦行僧,他徒步千里,乞万家食,在风雨飘零中参悟佛理,经历人世疾苦,在苦行中教化众生,比起那些道貌岸然者,不知强多少倍。
“我不求官、不求名、不求利,就是要把释迦佛的衣钵,最如法、最清净地传下去。”-妙祥法师
大悲寺有两座门,一座清凉门,一座解脱门。俗人都在追名逐利的时候,他却无欲无求,这样才能品行高洁,清风自来吧!
清凉门
妙祥法师曾说: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僧人将来去当法师,不希望你去当法师,希望你们当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不是给别人讲理论去。我们想培养出的人是不怕苦、不怕累,而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修行。
在妙祥法师的带领下,大悲寺成了一股清流,世人将大悲寺称作“最干净的寺庙”,对于佛教信徒来说,这里,大概就是梦中的圣地吧。
佛门佛法千千万,佛道各不相同,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修行之路也各不相同,我觉得只要自己做事能无愧于心,便也算是一种修行了。
仿效佛祖当年托钵乞食
每年过了八月十五,妙祥法师都会带领弟子外出乞食修行,徒步行走600多公里,每次修行至少要大半个月,途中全靠乞讨化缘果腹,不受金钱,遇到刮风下雨,只躲在废弃屋檐下桥洞中,不打扰民众,仿效佛祖当年托钵乞食。
僧人乞食,既是接受别人的善意,也要承担别人的苦难,既是为众生,也是为了自身修行。
乞食也有各种讲究,僧众不能挑食物的好坏,不能挑贫拣富,不能自己动手去拿等等。僧众一天最多乞食七次,若是没有乞到食物,说明自己佛性不深,今日只能饮水充饥。僧众每天过午不食,即使有信徒来送食物也不要能受用,能够接受的只有清水而已。
行脚途中,经常会遇到给钱的信徒或村民,面对这种情况,妙祥法师始终这样告诉布施者:“戒律里有规定,我们出家人不能碰钱。”
就会有人很不理解:“你们不要钱,这么远,出来干什么呢?”
这也许恰恰是妙祥法师想要告诉世人的道理,金钱不是万能的,沉沦在物质的欲望中,只会越陷越深。
妙祥法师自1995年出家,坚持行乞约30年,里程超过万里,曾有人问妙祥法师,修行方式千千万,你为什么非要采取这种苦行的方式来修行呢?
妙祥法师这样答道:“我翻遍经书,没找到一位祖师,是不经过苦修,就能成就的。修行就是修心,不是故意穿得破,装可怜博同情,而是要降伏我们的心魔,修去慢心、贪心、嗔恨心。”
妙祥法师选择以广游四方,脚行天下的方式进行修行,从中领悟佛法,随缘度化众生。
在物质如此丰富的今天,还能坚持苦修,是多么难能可贵。
妙祥法师语录
有人问:什么是师父?妙祥法师答:那就是戒律,佛戒才是真正的师父,以戒为师。戒律是怎么要求的,那我们就怎么做,那就是师父。你再提出另外一个师父,那就是还不了解“以戒为师”。
最后
在川藏线上其实也有苦行僧,很多都默默无名,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在远离城市的崇山间,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背着行囊走过千山万水,三步一叩,九步一拜,风餐露宿,承受苦难,只为走向心中的圣地。
很多人并不理解这种修行的意义,也许他们只是以肉欲为载体,在风雨飘零中感受人间疾苦,走的多了,也就见的多了,体验人生百态,以社会底层之姿去修行,清心寡欲,充实自己吧。
若是他日有缘一见,请不要吝啬,给予他们一些便利。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赛#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