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丘旅游景点攻略(白塔村)
沈芳蕤 • 2023-11-18 06:13:35 • 次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河北省旅发大会#
九龙岗下白塔村
白塔村位于太行深山区,属内丘县侯家庄乡管辖距离107国道58公里,328省道从村边穿过。村落东西北三面临山,面向河川,南岗首原来建有九龙圣母庙,庙后有一座镇水的三层白塔,是附近的代表性建筑,因此人们把此处村庄称为白塔村。明末清初,内丘城东东文孝村刘姓迁来定居,世代繁衍生息,渐成村落。全村现有230户,738口人,多为刘姓,有耕地296.9亩,山场7373亩。
白塔村依山而建,临近内丘县城及东部各县通往山西的官道,经商极其便利,出过一个大财主刘老鞭,号称内丘城西的首富,民居建筑自然上档次。村中有一条南北主街,保存较好的古院落4处。古民居多是青石垒砌的楼房,亦有使用青砖垒砌的楼房,建于清朝中晚期。
大街北部西边有一户四合院,特点突出,坐西朝东,背山而建,开东北门。门楼保存完好,别具特色。门楼上部飞椽出檐,檐上镶砖,两边为砖雕鸱吻。山墙墀头上部为弧形戗沿砖,炉口中为暗八仙砖雕,炉脚杌凳腿添加夸张花饰雕刻。挂落华美,斗拱凸显。进门,有青砖建造的影壁墙,大多雕饰已在“破四旧”时被损坏。院内碎石铺设甬道,镶砖边。原五间西房为楼房,现改建为平房,但基本保持一层原貌。门前有两层十级台阶,一层七级二层三级,合起来是十全十美之意;一门四窗,窗为青砖券拱式,门口两边有砖雕墀头,简而不俗,炉口有花饰图案。门口上过目出檐,檐上镶砖分别刻吉、星、高、照四字,两边鸱吻威武华美。南厢房已翻新,北厢房连东房而建,三间居室,一间影壁回廊,居室为一门两窗,均为青砖券拱式。东房一门五窗,门口上部过木出檐,也有镶砖和鸱吻,两边有砖雕墀头,花饰图案,简约精美。
南北主街南头西侧有一处非常有特点的楼式四合院,坐北朝南建造。据说,从前此院与前后和西边共四院相连,是文秀才的老宅。现在前院已拆,西院和后院也不太完整,唯剩此院保存较好,而且又是原来的中心院落;院落内不但有主楼,还建有配楼。从仍然保留的不完整的木挂落和斗拱可以想象,以前的门楼一定精美绝伦。走进院中,发现主楼是平顶两层楼,每层六间——邢台太行山区一带,一般主房屋建筑多为三、五、七间,六间的实属少见,应有特定的讲究。一楼最西边一间为通往后院的过道,其余五间房设有一门四窗,门口两边有砖雕墀头,窗口为青砖券拱,墙体为青石垒砌;楼内中厅两边有木制格扇,木制楼梯设在房间西北角。上层开六窗,青砖券拱,前墙为表砖和青石混合结构。东西厢房各三间,一门两窗,门口两边均有砖雕墀头。西厢房门口墀头中雕刻“万”字符,寄寓好运吉祥,平安健康。东厢房门口墀头中雕刻“莲蓬”和“菊花”图案,“菊”谐“居”音,寄寓居家清新自然,好运不断。尤其东西厢房北端均向上接一间向南敞口起脊扣瓦小楼房,应为存放晒干的药材之处。西房小楼曾修缮,东房小楼保持原貌,墙体为表砖山石结构,东西各开一圆窗,两山墙有砖雕墀头。
南北大街西边的一个巷子里,还有一处四合院也很有特点。此院坐北朝南背山而建,开正阳门,门前有东西巷子。门楼上面为过木出檐。门楼两边山墙上部有砖雕墀头,正面图案以花饰为主,炉口上部雕刻“福自天申”吉祥语,因“破四旧”时用灰泥抹住而得以幸存。墀头内侧原来也有“福自天申”的带字砖刻,后被故意损坏了,另外还有暗八仙和“寿”字符雕刻。进门为影壁,影壁正面设有砖雕土地窑,背面有火神窑。院内五间北房为正房,一门四窗,门前五级台阶。门口上面为过木出檐。门口两边有砖雕墀头,炉口中左雕牡丹,右雕寿带鸟,寓意长寿富贵;杌凳腿砖雕也很夸张。东西厢房原为三间,后在南部又接建两间,这是一处比较窄长的四合院。
街东边有一套建于清光绪十一年二进院院落,坐东朝西,依山就势而建。后来分为两户,各自开门另居。该古民居原为现前院开正西门,门楼经过改建,墀头简单;进门有扇屏,五间正房东屋,南北厢房各三间,成为标准的四合院格局。后院门口现开在西北。院内有碎石与砖铺图案甬路,通向各屋门口,且有水路空间。二层楼房为正房,坐东朝西背山而建。一层五间房屋为石灰和工整的条石(青石为主,间或有少量红石)砌墙,三级青石台阶;设有一门四窗,窗口皆为砖拱结构。门口上部过木出檐,砖雕鸱吻。门口两侧墀头上是弧形戗沿砖,墀头内侧有清晰砖雕年号,左为“光绪十一年”,右为“四月创建”;炉口中所雕吉祥语损坏,不辩字迹;杌凳腿部位雕刻蝙蝠,展翅飞翔。室内原来有格扇,右为卧室,左为客厅,木楼梯设在左后侧,现已被堵上。楼房上层的前墙和山墙脊部均为青砖石灰卧垒,在山区大量使用青砖实为少数人家,充分彰显其富有程度。二层原为五窗,后来把两边窗户改为门口,从两厢房过桥式进屋。楼顶为抬梁式建造,房顶坡度很大,覆盖小布瓦,有利于排水。屋脊右端有一吉星窑,气势高耸,内刻“吉星高照”四字,为镇宅福佑之用。从建造形式分析,主楼二层是囤积货物之处。左右厢房均为三间,一门两窗。门口两边有简单墀头。
在二进院楼房南边隔一户,原来有一处形式差不多的建筑,二进院加楼房式,主楼已翻建,现在只剩下北部的一座二层三间平顶式配房楼:底层楼墙体主体为山石建造,一门两窗,门口有砖雕墀头,窗为青砖券拱式;上层楼房墙体为表砖山石结构,开三窗,青砖券拱式。南厢房为平房建筑,门口两边有砖雕墀头,炉口有“万”字砖雕。
白塔古民居墙外的拴马石为圆形石凸出在墙壁外侧,石中开凿小孔,用于穿系牲口缰绳。
白塔村因依临官道,多出富商,商家注重教育,讲求文武全才,所以刘家在清末出了文秀才,也出了武秀才,传说武秀才使用的大刀有130多斤。村民传说,民国时期时局混乱,山中不时闹土匪,但因有武秀才护村,土匪向来不敢到白塔村打家劫舍。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到内丘深山区与杨秀峰领导的冀西游击队搞摩擦,路过白塔村,欲进村驻军,武秀才出村与之交涉一番,部队乖乖开走。
白塔村是一个地处偏僻的小山村,遍地大山与乱河滩,缺少耕地。1963年夏,暴雨如注,山洪滚滚,白塔村土地、房屋多被冲毁。在遭遇1963年特大洪水灾害之后,白塔人在河北省劳动模范、村支书刘从荣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治山治水,艰苦创业,大战东峪沟,会站九龙岗,重建南门闩河滩,高筑胜天坝,开挖地下水,营造防护林,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历尽艰辛,奋战数载,植树5000亩,造地400亩,使白塔村山河容颜一新,成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先进典型;1977年和1978年,白塔村建造了两排楼房式的新民居,成了省地县样板村。
如今,白塔人以刘从荣为榜样,重整旗鼓,依靠集体力量,在全县第一个建起了电视收转台,在全乡率先办起了育红班和成人科技学校,普及了学前、小学和成人教育。
白塔村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三面环山,山川秀丽,白沙河北支流从村南流过,村边柳树、杨树、花椒树众多,山上植被茂密。春季来临,满山的苹果花白中蕴红,景观场面宏大;夏秋时节,果树飘香,苹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人文景观有刘从荣碑亭、九龙庙、大寨火车厢式民居、清代古民居。白塔村是一个山川秀美、人文底蕴丰厚、和谐安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李振旭 赵思凡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