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阳朔福利古镇游玩攻略简介(历史文化古镇福利)

沈芳蕤 2023-11-19 17:15:29

摘要:为进一步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与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保留历史记忆,彰显地域特色。福利镇大光亭、忠孝祠两座建筑列为阳朔县第一批历史建筑。福利镇的文化传统表现在建

历史文化古镇——福利为进一步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与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保留历史记忆,彰显地域特色。福利镇大光亭、忠孝祠两座建筑列为阳朔县第一批历史建筑。

福利镇的文化传统表现在建筑上,便是原有的三街、九井、十八巷、三宫、两寺、一宝塔。这些建筑多古色古香,工艺精湛。

九井十八巷

古镇的房子都是清末年间建造的,都是青砖砌成,每间房子的屋檐上都是泥塑,雕刻而成花花鸟鸟栩栩如生。房子还有一个共同点:每间房子都有一个大头门,每个头门都对准其前面一所房子的后门,因此整条街几十间房了基本上都是连通的,一家连一家,街内的小巷甚多,故有九井十八巷之称。

深山藏古镇,青峰倾廓门

从天后宫的后门可以直到兴隆街,全长500多米,这就是古镇的最大特点。那时若登高鸟瞰,便有“深山藏古镇,青峰倾廓门”的情韵。


三亭

大光亭,始建于民国17年,系砖石结构二层楼亭;魁星楼高拱入门是河岸通老街的城门,至今古城仍保存完好,大石方砌,十分坚固,溪水穿镇由此洞流出而注入漓江,古埠头有城门、高墙、溪流。
观景亭与这里的青山、流水、帆船、沙洲构成一幅动静结合、古今掺和的水墨画。在岭背街的南端立着一座红砖门,那就是福利市门,即福利圩的南门,门外就是福利港的码头了。门内的右侧有一座较矮的门,门额上写着“忠孝祠”三个字,忠孝祠,始建于清朝初年,从此门穿过,便可看到横跨在玲溪水口上的接龙桥亭,也叫龙母亭。

玲溪,又名泠溪,其上先后建有两座小石桥。一座为料石结构的单孔拱桥,名“龙母桥”,侧面还有一座平行相靠的石桥,名“接龙桥”,两桥桥孔上下错落呈“吕”字形,合称吕仙桥,但码头重修后,这一景观已经看不到了。亭子虽然建在龙母桥上,但也有人称其为接龙桥亭。


天后宫、忠孝祠

桥亭另一端几米外就是天后宫(又称妈祖庙)和忠孝祠。而“龙母桥”和“接龙桥”名字的由来就与这天后宫息息相关。旧时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初八两日先后举行颖考叔(公公)和妈祖(婆婆)(龙母娘娘)的游神活动,接龙母神像的当地民众届时会从此桥通过,故而得名。


奎星楼

走出天后宫和忠孝祠所在的这条小巷,码头最西端的奎星楼便近在眼前了。这是一座四方砖墙、青瓦屋面、飞檐翘角的重檐凉亭。亭子建在石拱门上,西面重檐之间悬挂着“奎星楼”木匾额,石门上刻着“水天一色”门额,东面门额是“蔚起人文”,石阶旁立着民国37年所刻《重修奎星楼记》碑。南、北两门外侧都镶嵌着石刻楹联。

福利古建筑从整体来看,错落有致,协调统一,构成巷街木楼石板路,青砖小瓦马头墙的优美画面。粉墙、黛瓦、马头墙、忠孝祠花格窗、砖木、石调、壁画等和谐组合,构成了福利古镇建筑的基调,处处彰显着古建筑的神韵。
信息来源:阳朔县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作者:黄继芳

桂林灵川

旅游

全州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灵渠

驿站

阳朔

旅游

灌阳文化广电体育和

旅游局

龙胜

文旅

资源县智慧旅游

文化

平乐

荔浦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旅游

恭城

临桂

文旅

桂林市

象山区

文化馆

叠彩区文化体育和

旅游局

逍遥

秀峰

遇见

七星

桂林雁山

旅游

广西桂林

图书馆

桂林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桂林

有戏

桂林

非遗

甑皮岩

国家考古

遗址公园

靖江王陵

文物管理处

桂林

博物馆

桂林群众

艺术馆

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

桂林

美术馆

桂林

画院

桂林市旅游公共

服务管理处

桂海碑林

博物馆

李宗仁文物

陈列馆

八路军桂林

办事处

纪念馆

桂林市导游

管理服务中心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