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兴安省旅游景点推荐(兴安最后的举人)

沈芳蕤 2023-11-19 19:33:40

摘要:大凡一个地方,都有一些代表性的景点,叫“八景”、“十景”之类的。这些景点大多都是在历史上就已经叫出来了,它们也是一个地方历史的风景表征。兴安是历史文化名城,灵渠在这里流

兴安最后的举人,和他的兴安八景

大凡一个地方,都有一些代表性的景点,叫“八景”、“十景”之类的。这些景点大多都是在历史上就已经叫出来了,它们也是一个地方历史的风景表征。

兴安是历史文化名城,灵渠在这里流淌了2200多年,自然也有这样的景点。
1932年,兴安县最后一名举人彭榕走访兴安名胜古迹,创作了一组《兴安八景》的画作与诗作。这便就是兴安八景的来由。
_ 在兴安流淌了2200多年的灵渠
图片提供@灵渠胜地

这八景,大部分就位于灵渠沿岸或者沿岸附近,可以说是灵渠历史存在的风景写照。另外,非常特别的是,它们是被一位读书人在20世纪30年代命名的,其中也包藏着这个人所处的时代和他的当时心遇之种种。

彭榕其人兴安最后的举人和他的兴安八景

彭榕,诗人,画家。名利仁,字榕,又字御萱,号晦园。生于1879年,卒于1940年。据彭氏家谱,是为今兴安县严关镇六口岩村人,其父叫彭良济。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彭榕24岁,中了癸丑恩科广西乡试举人。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从彭榕考了举人到科举废止的这两年,兴安再也无人中举,他因此也成了科举废除前兴安的最后一名举人。
民国初,彭榕曾任广西法政学校校长。后脱离政界,回家乡,居兴安县城,做过中医,又自办经馆教学生。

_ 彭榕的故乡,1980年代的六口岩

摄影@盛玖永

1932年间,彭榕走遍兴安所有的名胜古迹,以兴安八景为题,创作了一组诗画书法作品,包括八幅画作,八幅七言绝句诗作书法。所谓的兴安八景,即“铧嘴观澜”“秦堤拜石”“渡头唱晚”“越岭歌风”“北郭耕云”“金峰待月”“乳洞餐霞”“严关玩雪”。细心观察下,会发现这八景的选材组合,其实是以灵渠在兴安的流向线路为主线,再关涉到附近越城岭、乳洞岩、点灯山(金峰)等景点。作为风景,它们也可以说是灵渠在兴安的历史存在现行的风景写照。
事实上,这些景点或多或少在彭榕之前也有被人说道书写,在兴安和灵渠的历史上都已为人所知。然而真正将它们组合、正名为兴安八景的,彭榕是第一个。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内有军阀混战,外有日寇虎视眈眈,可谓内忧外患,不得安宁。彭榕作为清末举人,就是个旧时代遗老,他的人生并不顺畅。《兴安八景》画作与诗作中,有他”犹有渔簰三五起,一歌一答唱还家“的闲适惬意,也有”北望边尘旋地起“的忧思愤懑。

除《兴安八景》,彭榕有《晦园诗文遗稿》留世。作为画者,他擅画没骨铁梅。他脱离政界回乡,行医办学,一生多有友善义举于乡里。然而他在兴安,最为后人记得的,还是通过画作与诗歌,给后人留下了兴安八景。

_ 灵渠与兴安摄影@飞客阿文
风景总能留下,那些为风景心动的人,注定要先离开。然而这也是兴安的幸运,无论哪个时代,它这里的人总有在努力记住它,为它去书写。

兴安八景作为兴安的“八景”,实际上也带着为它们命名的那个人身上的很多东西,他所身处的历史时代,他当时的心境。来灵渠,不可不看这八景;而要真正看懂这八景,则不得不去认识彭榕这个人。
因为它们不只是风景,也是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记忆。


兴安八景一个人的当年心境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然而我们也没办法知道彭榕太多的事情,他的逝去,虽仅是上个世纪中叶的事,然而历史文献对于他的记载并不多。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兴安,但对于这座城市的历史,他或不过是其中的惊鸿一瞥。

但无论如何,我们总能读读他的诗,看看他的画,看被他命名的兴安八景——

▌ 铧嘴观澜

_ 彭榕1932年画作《铧嘴观澜》

图片来源@盛玖永


澎湃汹汹激上矶,横流倒泻震声威。惊疑蛰起龙分水,舞爪掀鳞势欲飞。

铧嘴即是灵渠南北渠的分水堤,位于渠首分水塘中。铧嘴观澜是兴安八景之首,而铧嘴如今也已成为灵渠工程的标志性景观。

_ 灵渠铧嘴

摄影@飞客阿文


水浅时,铧嘴长堤静卧在分水塘里,波光粼粼,形同缀着无数光鳞的明镜,就像彭榕画作《铧嘴观澜》题跋描述的:“春夏之交,江水暴涨,怒激天平而下,狂澜骇浪,伟然大观。”


秦堤拜石


_ 彭榕1932年画作《秦堤拜石》图片来源@盛玖永
障地如砥拳多大,国计民生歌永赖。不但棱皴品格奇,襄阳一见倾心拜。

秦堤拜石,拜的就是灵渠南渠秦堤段上著名的飞来石。从飞来石开始,秦堤便进入工程险要处。兴安的民间传说,他是一位云游仙人从四川峨眉山调来此处,帮当年修堤的秦军镇压河妖,以牢固堤坝的。


如今石上有很多古人的题咏书刻,旁有凉亭,两边径道蜿蜒,掩映着绿荫青竹,自有一番幽静古意。

_ 飞来石

摄影@飞客阿文


“拜石”是个典故,出于宋书家、“苏黄米蔡”之一的米芾。米氏是襄阳人,也称米襄阳,诗里的襄阳说的就是他。米芾不仅写得一手“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字,更素有迷爱奇石的癖好,每每一见奇石,便拜为“丈”,拜为“兄”。彭榕说飞来石“襄阳一见倾心拜”,足见此石之奇。

渡头唱晚


_ 彭榕1932年画作《渡头唱晚》

图片来源@盛玖永

渡头风景晚来佳,夕影炊烟画不差。

犹有渔簰三五起,一歌一答唱还家。


渡头江是兴安人对县城东面湘江河段的称谓,因此处曾有渡船摆渡,所以叫渡头江。渡头江有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古石桥一座,为九十六米长、一点六米宽的平铺石桥。桥西为一深潭,水深且涟,两岸柳荫依依飘拂。旧时,岸北多是渔村,村民或以捕鱼为业,或耕作之余来此捕鱼作乐。每当夕阳西下,常有渔人歌而归家……


这便就是彭榕兴安八景里的“渡头唱晚”了。

越岭歌风


_ 彭榕1932年画作《越岭歌风》

图片来源@盛玖永


越城岭上草婆娑,碧血殷殷迹未磨。北望边尘旋地起,登临合唱大风歌。
越岭即越城岭,但它并非现在说的这个越城岭。后者是指横亘于云贵高原东南端、属南岭山系西北支的一道山脉,而此处的越城岭,则是指兴安县境内的一座山岭,又名临源岭、始安峤、全义岭。它位于兴安县城西北部,与县城呈掎角之势对峙,古时为军事要塞,历代多有名将屯兵。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有军阀混战,外有日寇在侧正虎视眈眈,可谓内外不安。这样的不安显然也为偏居西南一隅的彭榕感受到了。“北望边尘旋地起,登临合唱大风歌”,就是这位旧朝举人眼见国难当头却报国无门忧愤喟叹。

北郭耕云


_ 彭榕1932年画作《北郭耕云》

图片来源@盛玖永


时雨时晴布谷鸣,春来郭外带云耕。

省耕亭上凭栏望,一幅豳风谁画成。


兴安城北门,是与柳宗元有极大渊源的。柳宗元的表弟开了北门,柳氏还专门为此写了个《全义县复北门记》作为记述,可谓灵渠与兴安的一段历史佳话。

_ 1960年代末的渠田垌

摄影@盛玖永


如今在兴安,无论北门、西门或者南门,都已非往昔模样或不复存在。现代的城市有现代城市的版图样式。昔时的北门,还有一个省耕亭,站在亭上,城外就是兴安城北最富庶平坦的“渠田垌”,春耕时节茹菜花白,油菜花黄,苜蓿花紫,风和日暖……这就是彭榕的“北郭耕云”了。
今天我们在这里看的,就是渠田垌。是它的历史,它从“渠田垌”变成城市的沧桑历程。
金峰待月

_ 彭榕1932年画作《金峰待月》

图片来源@盛玖永


纵横眼界如披画,开拓心胸胜读书。有酒不妨人去后,无诗且待月来初。

金峰,即点灯山。在兴安县城西部,是兴安城西近处的最高峰,登峰顶可将县城四周风景尽收眼底。据载,旧时陶处士就在这里读书,他夜读时城里可见到山上灯光,因名“点灯山”。彭榕说:“山上有藏书岩、爆书台、陶亭、一瓢泉诸胜”。旧时,秋日在这座山上登高赏菊,上陶亭、拜金峰怀念先贤,是为兴安文雅之士的一种习惯。


乳洞餐霞

_ 彭榕1932年画作《乳洞餐霞》

图片来源@盛玖永


巉岩三洞乳晶莹,隐隐霞光映上清。到此飘然尘浊净,无须云母一身轻。


乳洞,即乳洞岩。在今兴安城西南部,有上、中、下三洞,风流宰相李邦彦亲自为古洞题名“飞霞”“驻云”“喷雷”。


作为兴安八景之一,乳洞岩三洞景色各异,乳溪中还有肥美的鱼,洞前有流动的云雾,浓荫中的鸟鸣、蝉唱……可谓仙境般的宁静、幽雅。


▌严关玩雪

_ 彭榕1932年画作《严关玩雪》

图片来源@盛玖永


一夜雪飞不过关,满山都是玉为颜。重楼十二城一座,白玉京原在此间。

_ 严关

摄影@乌不白


信息来源:天下灵渠

桂林灵川

旅游

全州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灵渠

驿站

阳朔

旅游

灌阳文化广电体育和

旅游局

龙胜

文旅

资源县智慧旅游

文化

平乐

荔浦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旅游

恭城

临桂

文旅

桂林市

象山区

文化馆

叠彩区文化体育和

旅游局

逍遥

秀峰

遇见

七星

桂林雁山

旅游

广西桂林

图书馆

桂林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桂林

有戏

桂林

非遗

甑皮岩

国家考古

遗址公园

靖江王陵

文物管理处

桂林

博物馆

桂林群众

艺术馆

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

桂林

美术馆

桂林

画院

桂林市旅游公共

服务管理处

桂海碑林

博物馆

李宗仁文物

陈列馆

八路军桂林

办事处

纪念馆

桂林市导游

管理服务中心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