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6501风景区游玩攻略简介(一个农民在山上放牛)
沈芳蕤 • 2023-11-20 06:02:00 • 次
#头条创作挑战赛#
《盗墓笔记》中九死一生的地下墓穴相信让很多观众都难以忘记,可谁曾料想到,剧中情景也可照进现实呢?
位于湘鄂赣交界之处的“湘北门户”湖南省临湘市境内,“龙潭湖”风景区又称“6501”风景区,被誉为“中国地下长城”,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留下来的地下军事工程,经放牛农民的偶然发现,现已重见天日,得到了旅游部门的开发。
该风景区是目前已知的中南地区公开的最大人工洞窑,全长超过一万多米,分上、中、下三层,各自相通,高山依旧屹立于此,而山体却已被当时的工程团体掏空,留下了深邃如迷宫一般的遗址。
6501
洞中分二十五个厅室,洞洞相连,十七个通风竖井与地面相通。经过专业部门的仔细勘察,可知大洞甚至可有火车通过,就算是小洞也可经卡车流动穿梭。
除了完整的运输通道之外,地洞中还藏有十几个巨大的圆形水泥坪,各坪上放置着十几个油罐子。只有进入洞中自行领会才会知道,如此大的空间,曾经一定储存有更多器物。
进洞后四面墙上刻有醒目的口号,如“练出本领打好仗”、“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等,颇有当年国家队竭尽全力搞生产时的气势。那么,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一位农民发现了当年的“秘密基地”呢?
6501
当年绝密军事工程,是如何再现世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某一日,临湘市一位农民照常上山放牛,可午后的暖阳照得他直犯困。就在他倚靠大树打盹儿的时间里,他的牛不见了。
农民醒后十分焦急,如热锅上的蚂蚁,毕竟那时候的农村家庭,几头牛不仅是劳动力的存在,更是一笔不少的财产。
老农民开始四处寻找,可这荒山野岭,四下无人烟,找到牛恐怕要费些力气。
此时农民扒开齐腰的荒草,一个幽深的洞穴映入眼帘。这洞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农民担心牛会失足掉落于洞中,他便鼓足勇气准备一探究竟。
起先他朝洞中扔了几块碎石,听着细微的声响猜测此洞应该比较深,他又拿出他两米多长的粗麻绳往下甩了甩,农民更是忧心忡忡,原来绳子都探不到洞底。
洞
“不管了,豁出去了”想起了自己的牛,农民只能硬着头皮往洞里找去。可农民毕竟年事已高,路又不好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下到洞底下去。可就在农民渐渐往洞内部走的同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
洞内通道逐渐变得高大宽阔,越往里走,存放的一些钢筋啊、铁桶啊、机械啊就越多,眼看着岔口都出现了,不知是着急还是害怕,满头大汗的农民见四周都没有牛活动的痕迹,便快速原路返回了地面。
回到村子后,这桩奇闻逸事便在村里传开了。消息的不胫而走,村民们都纷纷赶来一探究竟。凑热闹的有,起了歪心思的人也有。
眼看着洞内数不尽的钢筋、钢板等建筑物品,很多人便寻思着偷摸拿去临近市场给卖了。
洞
此事更是惊动了许多盗墓团伙,这盗墓贼的手脚可是比村民们快多了,不仅摸通了洞内各个洞之间的走向,哪个犄角旮旯能搬走卖掉的全都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
据统计,当时市面上来路不明的建筑材料便价值三百多万。
这巨额的变化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政府随即便派来了公安部门管理此事,更是请了许多勘探人员对洞穴做一番细致“检查”。
可当专业人员赶到时,洞内物件已经所剩无几,和现在的样貌差不多了,那么历史研究便失去了许多重要考察依据,大洞的“身世”在当时也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洞
此后有许多媒体想了解此事,便采访了当地居民。由于居民也是后来搬迁过来的,居民也都只知道放牛农民发现神秘洞穴的事情,却不知为何有这个洞,这个洞曾经是用来干什么的,更不得而知。
后来《望东方周刊》的记者偶然间采访到了原桃林铅锌矿矿长,他对山里地形比较熟悉,在带领记者实地游览一番后,他根据山洞内地形和形状描述此山洞与一般的矿洞不一样。
就算是次生的人工矿洞也是具有许多天然沉积物的(形似钟乳石一块一块凝结而成),且一个矿洞的规模不允许有这么大。
此洞四面墙壁光滑,有多处通向外界的竖井,矿长推测此洞是早年用来储备军事物资的。
6501
“6501”身世揭秘
经过各路学者翻阅各种文献资料,对于洞穴来源有三种说法,但最具有说服力的,还是属“6501”工程。1971年,随着中央军事法庭的判决,反革命政变事件渐渐水落石出。
林育容建立的散在全国各地的秘密军事工程也一个个被发现,最终都荒废在了深山老林中。其中包括浙江杭州704工程、浙江台州温岭004工程和广东坪石7011工程。
后来经过查阅,湖南临湘市的这个洞穴可能跟中央军委1965年第一号文件中的秘密军事行动有关,且该工程签收人是林育容,因此被命名为“6501”工程。
该工程所有细节都不得向外展示,属于机密文件,但大致粗略的信息还是可以搜集到的。
6501
“6501”工程是国内现知最大的人造军事用途洞穴,自1965年动工,持续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可如此浩大的工程,物资运输进进出出,怎会有村民不知道呢?
看过《沙海》的观众便深有体会,在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思想都比较单纯,不关乎于自己的事情很少打听。
况且核心工作都是交给亲信完成,粮食、军用、建筑等物资都是承包给不同的工程队,他们只管开车、上货、卸货,也打听不到上面工程的具体信息,人们无从得知该工程服务方向和被废弃的原因。
还有专家认为这个洞穴是六七十年代军事家们特地选址,为了储存备战物资和发射导弹用的。
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如火如荼,两极格局初步形成,美国、苏联在全球施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工人
国家利益冲突不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朝鲜半岛南北分治、越南战争、五次中东战争等,虽未掀起全球性质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但局部武装冲突接连不断,就算是到了现代,中东地区都还有美国霸权主义的影子。
而那时一向与中国友好建交的苏联“老大哥”,终究藏不住强大后列强一般的“狐狸尾巴”。驻扎于东北的苏联红军军纪败坏,强抢东北妇女,掠夺劳动人民果实。
加上斯大林瞒着毛主席便同意了金日发动朝鲜战争,把那时还在休养生息的中国强行拖入战火。
明面上商议的是中国出军队,苏联出军火,可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却只有中国军队和那落后的军事武装,以顽强的毅力,血肉筑起堡垒,反抗美国敌军。
抗美援朝
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保卫了中国领土不受侵犯,在那时对于苏联对抗美国也能多一层屏障。
可苏联不仅不感谢中国,反而翻脸不认人,又要求中国偿还贷款。
并不是说贷款不需要还,还钱乃是天经地义,可是经过了血流成河的抗美援朝,中国早已是贫穷不堪,国库空虚,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
但在这种急需要帮助的危难穷苦时刻,中国拿不出钱,苏联便要求就算挨家挨户出几个鸡蛋也要把债还上。他们甚至派人到农村家庭收取鸡蛋,拿着那种一定规格大小的铁圈,高高在上地让百姓把鸡蛋放到铁圈上来测量鸡蛋是否合格,那不合格的呢?
便摔落在地上砸碎了。要知道在那个没饭吃的年代,如此羞辱我们,浪费我们的粮食,是多么的让人悲痛欲绝。就此,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渐渐恶化。
毛泽东
那么前有狼,后有虎,资本主义国家对共产主义国家封锁包围已久,和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此时又与苏联老大哥结下梁子,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也害怕侵略战争又一次打响,便想着未雨绸缪。
在全国各地尤其是西北部、西南部建立军事秘密基地。此猜测也是有史料依据:就在全球工业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毛主席却组织了“三线建设”工程,即将东南沿海等地发达的工业产业大规模迁往祖国内陆即大西北、大西南地区。
这种看似倒退的行为,在当时中国的国际形势下,却是急需完成的。
而西南、中南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取得了良好的屏障作用:多山地的地形地势险恶,易守难攻,就连当时清华大学等高校联名南迁避难,选址也在西南部,更名为西南联大。
6501
西南、中南地区保留了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火苗,自然也肩负起了五六十年代军事屏障的重任,就连当下的国防科技大学选址都在中南地区。相传那里的大山深处埋藏了许多军事备用洞穴,而“6501”的出现也会让人联想于此。
随着美国全球侵略战争投入过多,力量相对减弱,1979年中美友好建交,中国的国际形势也渐渐明朗起来。在外交部不懈的努力之下,越来越多国家与中国友好往来,那开战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小,那些洞穴也就因此而荒废掉了。
第三种说法则更加小众,便是有人推测该洞穴是那个年代开发出来准备组织地下炼油炼矿的工业洞穴。
由于地底下施工作业,空气流通不畅,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和易燃易爆气体,危险系数极高,又加上当时技术不发达,不能准确测量气体浓度和检测工人身体健康状况,那个洞穴也就因此而废弃了。
工人
总结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上山放牛的农民偶然间发现了“6501”工程,由于那个年代对文物保护的知识还未完全普及,大伙儿也只看见了眼前的利益,使得洞穴中的材料肆意流入了市场。
也让该洞穴所有特征性的外观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其用途和来源也是众说纷纭。
随着年代的推移,政府对盗墓贼的非法行径采取了越来越严厉的打击,文物保护工作也是越来越全面。
文物保护工作之所以极其重要,是因为文物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就如6501工程,墙上的标语展现了当时淳朴的人们具有极高的生产积极性,那些油罐、钢材折射出军事工程的开展。
6501
那么当下的我们不仅需要熟知文物保护法,更要将文物保护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在外旅游要对景区文物持以敬畏之心,不可乱涂乱画损坏文物景点,这不仅仅是一个公民的责任,更是延续华夏历史的责任。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
《解密6501》–临湘新闻网 2015–06–09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