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游玩攻略简介(走去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沈芳蕤 • 2023-11-20 18:51:08 • 次
#头条创作挑战赛#
出北京雍和宫地铁站往南,穿过一片浓荫蔽日的道路,可见一牌楼掩映在重重绿树间,上面写着“国子监”,这里就是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包含两组建筑群,一是孔庙,一是国子监。
孔庙始建于元朝,是元、明、清三代祭孔建筑,又名"先师庙"。坐北朝南,大门称先师门,仍保持元代风格。孔庙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
北京孔庙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因为它有碑林,其实就是一部石刻的功名簿。元、明、清三代的读书人,凡中了举人的就在此立一块石碑,“一举成名天下闻”。
▲孔庙
孔庙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代表封建王朝最高建筑规制的黄色琉璃瓦,还有遮天蔽日的古柏和古树,置身其中,庄严与生机并存。
▲国子监
孔庙隔壁就是国子监,国子监又称“太学”,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也是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
▲十三经碑林
国子监里最让人震撼的十三经碑林,有189座高大的石碑,总字数达63万之多,是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十三经碑林是中国最后一部官刻儒家石经,也是中国仅有的一部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
十三经是13部经书——《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十三经刻石由蒋衡花费长达12年的时间,于乾隆年间刻成,因此又称“乾隆石经”。
▲辟雍
在建筑方面,国子监的主体建筑辟雍,是现存唯一可见辟雍完整形制的孤例。辟雍是中国古代的官方大学,也是皇帝讲学之所,但清代以前已久无实物留存,而北京国子监的辟雍是按照远古典章所修建的,是为孤例。
▲辟雍内部
国子监辟雍外圆内方,象征天地宇宙。圆形水池周围护以石栏,中间一正方形小岛,四面是四座石桥。大殿为方形重檐攒尖顶宫殿,上覆黄色琉璃瓦。大殿正面屋檐之下,高挂着乾隆皇帝御笔“辟雍”匾额。辟雍内,是复原的皇帝讲学用的宝座、屏风、书案等,正北上方悬挂乾隆御笔“雅涵於乐”匾额,南边悬挂道光御笔“涵泳圣涯”匾额,东边为咸丰御笔“万流仰镜”匾额。夏季,辟雍外的水池有睡莲盛开,池鱼嬉戏。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而孔庙则是皇家祭孔之地,两者相伴,形成“左庙右学”,承载了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职能。如今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有独特的建筑风貌,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走进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便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