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揭阳关帝庙(潮汕人对关公的英雄崇拜)

沈芳蕤 2023-11-21 17:27:01

摘要:关羽(公元160-219年),字云长,东汉末年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后人尊称为关公、关帝、关圣、武圣等。历史上的关公,从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开始,忠诚奋战为蜀汉,恪守情义待刘张

关羽(公元160-219年),字云长,东汉末年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后人尊称为关公、关帝、关圣、武圣等。

历史上的关公,从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开始,忠诚奋战为蜀汉,恪守情义待刘张。关公忠勇无双,义薄云天,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忠义英雄,赢得后世景仰,受到普遍崇拜。从南北朝开始,关公备受历代封建帝王的祟封,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名扬海内外,成为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潮汕人也十分崇拜关公,一直把关公作为的忠义英雄来崇拜。

潮汕人建关帝庙,崇拜忠义英雄关公

潮汕人的关帝庙又称关王庙、武庙、武帝庙、武侯庙、将军庙等。潮人第一个关帝庙是元代至正年间建于潮阳新街城隍巷口的“勇义行祠”。此后,关帝庙如雨后春笋,在潮汕大地纷纷涌现。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春,倭寇大举侵入潮阳,焚掠村寨,围攻县城。潮阳官民同仇敌忾,坚守40多天,才击溃强敌。摆脱战火的潮阳人,把曾在战争中显灵的关公庙宇修复,人们祈望得到这位勇武战神的永远保佑。隆庆元年(1567年),潮阳知县陈王道在北门外建起另一座“关王庙”。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南澳副总兵于嵩在南澳镇城(今南澳深澳镇)建造汉寿亭侯祠。这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继光、俞大猷、刘显剿灭与倭寇勾结作乱的海盗吴平有更直接的关系。在战斗中,戚继光夜梦得到关公指点,打败负荷顽抗的吴平。将士们都以为,打败吴平,多亏了战神关爷显灵相助,应该建祠祭祀开报答。于嵩来到南澳之后,用心策画,将士们也尽力协助,把关公的庙宇建成。潮州同知何敢复为庙宇写了《碑记》。《碑记》说,“遗像俨然,赫奕在上,使人瞻视,恍若侯怒气横戈助兵灭贼时也”。

万历廿九年(1601年),通判署揭阳县事何景宪在县城北门外创建关帝庙。万历卅三年(1605年),方天福等人捐资,在惠来县城西关中街建造关帝庙,后来,知县游之光又重加修葺。崇祯六年(1633年),普宁知县杨大行在县治西建了关帝庙。

有清一朝,潮州官建的关帝庙有所增加。顺治六年(1649年),潮州总兵郝尚久在韩山之麓兴建关圣帝庙。大约在康熙三年(1664年),澄海县南门内也建了关帝庙,到康熙廿一年(1682年),水师副将王训重建。丰顺县南门内的关帝庙,由总兵吴六奇于康熙四年(1665年)创建。潮州府城一直没建关帝庙,直到雍正皇帝诏封关帝父祖三代为公爵,要求地方春秋致祭,载存祀典,潮州才在镇署左边保善坊兴建关帝庙。雍正十年(1732年),庙成立碑,碑上署名的,有道台、知府到知县各级官员。

潮州城里保善坊武庙的建成,足见官府对关羽崇拜之空前隆重。就如《新建保善坊武庙暨田地碑记》所言:“保善坊武庙,祀汉前将军汉前寿侯亭关夫子,志敬也。今天下畿甸郡县,薄海内外穷村绝域,无贵贱智愚贤不肖,皆庙祀关夫子,敬恭悚扬,如事严父。所谓凡有血气,莫不尊亲者乎。历代褒崇曰公,曰王,至于巍然而帝。今上圣神文武,崇德报功,以夫子忠义格天,有功世教,追封三代,爵为上公。地方有司,于春秋致祭,载存祀典。于戏!可谓隆矣。”

揭阳关帝庙

据黄挺先生的统计,见诸于潮汕地方志的关帝庙多达42个。

1、海阳县镇署左,未详。康熙潮州府志卷三。

2、道署后,未详。

3、府署左,未详。光绪海阳县志:皆民间私建,乾隆潮州府志卷二五。

4、湖山,未详。

5、南门堤,未详。

6、竹篙山,未详。康熙潮州府志卷三。

7、韩山麓,顺治六年总镇郝尚久等建。潮州溪东关圣帝庙碑记。

8、校场,未详。乾隆潮州府志卷二五。

9、潮阳县北门外,隆庆元年知县陈王道建,春秋致祭。

10、和平中社,未详。邑人户部林萃芳建,康熙潮州府志卷三。

11、揭阳县县治西横街,未详。乾隆潮州府志卷二五。

12.北门外,万历二十九年通判署县事何景宪建。

13、饶平县县治东北,未详。

14、黄岗镇,未详。

15、大埕所,未详。

16、惠来县西关中街,万历三十三年邑民方天福等输资建,知县游之光重修。

17、外南门濠边未详。

18、西关十字街,未详。

20、靖海所,未详。

21、澄海县南门内。康熙三年以前建,康熙二十一年水师副将王训重建。

22、秀水乡,未详。名四座宫,一祀关帝。嘉庆澄海县志卷十六。

23、外砂乡下社。未详。

24、东陇上社。未详。

25、樟林城南门内,乾隆九年守备谢英重修。

26、南洋城内,未详。邑绅许龙建。

27、东门内,未详。

28、普宁县县治西。崇祯六年知县杨大行建,乾隆潮州府志卷二五。

29、县治东,康熙四十二年知县安定枚重修。

30、鲤湖埠。未详。

31、东门外新安寨。未详。

32、丰顺县南门内,康熙四年总镇吴六奇建。

33、大留隍。未详。

34、金瓯寨。未详。

35、石坑角。未详。

36、南澳县城内文庙前偏右。万历七年副总兵侯继高建。据南澳镇城汉寿亭侯祠记,此庙万历十一年由副总兵于嵩建成,民国南澳县志卷十二。

37、隆澳前江埠,清雍正年间建,光绪间重修,民国重建。

38、青澳山岗,未详。民国南澳县志卷十二。

39、隆澳龙地乡,未详。

40、隆澳西阁乡,未详。

41、隆澳羊屿,未详。

42、云澳澳仔乡,康熙间建,光绪十二年重修。

当中,较有名的关帝庙是揭阳榕城天福路的北关帝庙、澄海莲阳关帝庙、饶平黄冈关帝庙、南澳深澳关帝庙、南澳后宅前江武帝庙等。而这还未包括汕头市升平路的关帝庙、汕头蓬洲关帝庙、濠江厂前街关圣古庙、汕尾关帝庙等。值得一提的是,南澳除了地方志记载的7个关帝庙,还有4个不起眼的小关帝庙。也就是说,南澳这个小小的海岛总共有11个武帝庙。澄海莲下许厝村关帝庙,是由清初邑人大官许龙从南澳深澳镇关帝庙恭请神像真身来奉祀而创建的。

揭阳古榕武庙(关帝庙)

潮人撰写楹联,崇拜忠义英雄关公

潮汕各地的关帝庙楹联基本上都是赞美、讴歌关公英雄事迹、英雄气概,寄托人们对忠义英雄关公的崇拜。

饶平黄冈关帝庙联:“神尊龙位万勋名垂竹帛;威镇凤岗千秋义勇壮山河”“忠昭赤日,维社稷功高武穆;义贯青天,读春秋德配文宣”“允文允武,三分鼎足纡筹策;乃圣乃神,万国衣冠拜冕旒”“大德昭昭,春秋匪懈祀典;精忠耿耿,宇宙长存神功”“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等。最值一提的是,其中有一联把关帝庙与黄冈的重要历史事件紧密地联系起来,联曰:“庚戌建城,成就商埠立武庙;丁未举义,尝将圣殿作桃园”。揭阳榕城关帝庙内有“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秉烛岂避嫌,斯夜一心在汉室;华容非报德,此时两眼已无曹”、“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等楹联。汕头关帝庙的楹联也是“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汕头蓬洲关帝庙联:“浩气可吞吴,单刀笑指一江月;雄威堪抑魏,匹马嘶回千里风”。澄海莲阳关帝庙联:“先武穆而忠,大汉千古,大宋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澄海关侯庙:“学贯春秋,胸底惟存蜀汉;气充道义,眼中那有孙曹”。澄海上华关爷宫:“志在春秋,足与尼山千古;目无吴魏,岂容汉鼎三分。”潮州市区的关帝庙有两副柱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驱驰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对嫂非避嫌,此夜心中思汉;赦瞒岂报德,当时眼下无曹”。潮安庵埠镇的关帝庙有两副柱联:“圣继仲尼,山东与山西相映;神先武穆,大汉偕大宋并传”“先武穆而忠,大汉千古,大宋千古;后文宣以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南澳深澳武帝庙楹联:“忠心辅汉室,万代瞻仰贯日月;义气载青史,千古英名震乾坤”、戏台对联:“千里路途三五步;十万雄兵七八人”。

潮汕人祈求发财,崇拜忠义英雄关公

自唐宋开始,潮州商业贸易不断发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红头船造就了著名的潮州商帮,与晋商、徽商并称“中国三大商帮”,潮人以善于经商而赢得“东方犹太人”美誉。因此,潮州商人崇拜关公的忠义与诚信,几乎所有的商家都将关公作为财神予以祭拜,逐渐形成祭拜关公习俗。

潮州商家把祭拜财神关公作为庄严的事情,要以诚心诚意按规范礼仪进行。祭拜以每月初二、十六为宜,日常敬拜以本心随缘;祭拜时,必须备足关公像、香炉一尊、青灯一盏、香烛一对、白酒三杯、素果五碟、清香若干、拜垫等物件;祭拜的程序是:斟满白酒三杯,先中后左右,双手持香举过头顶向四方天地神灵各三揖,再面对关公像,在司仪引导下三拜九叩,最后是说祝词。

潮汕商家平时喜欢悬挂关帝圣像、摆放关公塑像。潮汕商人对关帝圣像摆放十分讲究。首先是选像的讲究。选择关公塑像,要注意审造型、看做工、辨材质、选产地等几个要点。其次,对关公塑像的摆放,必须注意事项:关公像一般安放在正面朝向大门的位置,切忌与厕所对冲,也不可将关公摆放在卧室当中,特别是放置在有孕妇的房间里面。在公司中最好是将关公摆在公司大堂离门1/3的距离,而且要在中心位置放置;请关公圣像时,应从圣像的底座拿起,然后扶住头部,切不可直接从圣像的头部位置提起;关公圣像安放时,应高过自己的胸部为宜;案台上摆放供品为双份,贡香需专用的财神香。在关公像前还要摆放酒杯,沉香杯为关公的酒杯;关公圣像用红布裹身,摆放时,取下红布披挂在圣像上或收起垫在圣像下;关公圣像底座处,有一方形红布贴座,是封底印记,勿拆开;如果在关公圣像的两侧配置花瓶,花瓶不得高过圣像的头部。

潮商在祭拜关公习俗中,传承关公的忠义精神,传承关公的诚信精神。诚信的海内外潮商把关公英雄崇拜文化做大做强,扩容提质。

潮汕人编造传奇故事,崇拜忠义英雄关公

除了托梦戚继光、指点戚继光剿灭盗寇吴平的故事外,潮汕民间还编造、流传着不少关公的英雄故事,如 “关公砍狐怪故事”“关公与倒枫树村故事”“后宅帝君扎头巾故事”“关公助戚继光剿海盗吴平故事”等。

普宁梅林镇盘龙阁东畔有一块巨石,石中央自上至下有一裂缝,裂缝常年不断流淌着红水,故名“红石”。这里面就有一个关公砍狐怪的故事。

古时盘龙阁东畔有一狐怪,专门偷这窃那,为害四方百姓。时逢四月初八,高埔圩赶集日,民间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圩集日的高埔圩,皮影戏数棚,都演着古装潮剧《桃园三结义》,看戏的人都为刘、关、张的英雄气魄喝彩。这时,久食人间香火的关公从附近的关帝庙走出,前来看热闹,并把宝马栓在戏棚脚。

关公刚离开,狐怪便偷了他的宝马。等到关公发觉,狐怪牵着马已走了很远,关公急起追赶。看看追上了,狐怪却逃入了巨石之中,这巨石便是狐怪的老巢。关公巡视四周,不见狐怪。火性大起,挥刀朝巨石一砍,只听“啪”的一声,巨石崩裂,宝马腾空跳出。狐怪被砍死在石中了,所以,这块巨石一直淌滴着血一样的水。

普宁大南山下有一个村庄叫倒枫树村。关于这一村名的来源,有一个“关公与倒枫树村”的故事。

据说,这个村原来没有名字,村中有一棵老枫树,年长月久,成了树精,经常侮辱村中妇女。特别是新娘,新婚第一夜一定要让给枫树精,否则,天灾人祸便将降临。离这个村不远,有个高埔村,村中有一女孩,从小听人讲三国关云长义薄云天的故事,对关云长虔敬得不得了,每逢初一、十五,一定要吃素烧香敬拜。这女孩长大后,嫁给了这个村中的一个年轻人。出阁那天,征得母亲同意,把平时供拜的关帝瓷像带到夫家。

新婚初夜,新郎新娘喝过交杯酒后,新郎借故出去。这时,妖风大作,枫树精闯了进来。就在这时候,天上来了一位神明,面如重枣,长须飘指,手持关刀,挥刀朝树精砍去。树精大叫一声,负伤而逃。新娘被这一幕吓呆,忙唤来新郎。新郎一听,也感到惊讶。待天明去看枫树,树身暴裂,一条刀痕犹新,并有红色树浆渗出。不久,枫树枯干,倒下了。新郎欣喜万分,村民们也十分高兴。为感念关帝恩德,村民们在树旁建了一座关帝庙,村子就命名为“倒枫树村”。

南澳后宅前江埠武帝庙就是一个较有名的关帝庙。农历正月十八日,是南澳岛后宅区十三乡一年一度游神日。其中所扛的前江海埠武帝庙木雕神像时,帝君头部总是扎着头巾。此为何故?南澳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

嘉庆年间,有一天夜里,纵横于闽、粤、台海面的贼头朱尧,率贼船驶近前江,打算登陆抢劫后宅,但见沙埔上有无数灯笼火把,闪闪烁烁,估计乡人有备,故不敢贸然上岸。

后来一个白天,朱尧登陆暗访,遇到一个小孩,问:“这前江夜间,沙埔上的灯笼火把为何哪么多?是乡民在巡逻?”小孩率直地说:“这是老爷公(指关帝)显灵,派兵丁拿灯笼火把在保乡,不让海贼来劫。”

朱尧获此秘密后,有一天半夜,派了一个贼头潜来庙内作恶。那贼头,头戴乌生锅,身披棕蓑衣,伪装成一只狗,偷偷地爬上前江海滩,溜进关帝庙内。守门神误为他是狗,想入内避寒过夜,也就不介意。

这时,帝君已经熟睡,而未睡的周仓将军,发现了有人弯腰窜进庙内,便喊醒关平将军,小声说:“此人半夜窜进来,居心不良,把他杀了。”

关平揉揉双目。睁眼一看,来者爬地,分明是一只狗,便说:“这是一条狗,不是人,不能杀。”说完又睡去。周仓见来者确实似狗,也就不理睬它,睡觉去了。

那贼头,像狗似地,蹑手蹑脚,躲在庙角观察。当听到关帝、周仓、关平三人的鼾声,知皆酣睡时,便轻轻爬进关帝面前,趁其熟睡,左手执着大铁钉轻放在其额头,右手挥起所执的铁锤,狠命地打下去,把大铁钉打进头里!

关帝痛叫一声,昏了过去。周仓、关平闻声醒来,忙于抢救。贼头则早已溜之。

此际,守门神哪有放过贼头之理?当他逃出门外时,猛步上前,挥锤击之,把他打死。埋伏在海边贼仔慌忙逃上船去,船立即驶走,朱尧贼众再也不敢来抢劫后宅了。

天亮,一对妈孙入庙拜帝君,发现它额头有支大铁钉,便慌忙报告了庙祝。

众渔夫闻讯分外吃惊。商议后,想用铁钳把大铁钉取下来,但因大铁钉被钉得好深,故取不出来。

没多久,遇到后宅区一年一度的正月十八日游帝君神。乡民想,若让帝君额头打着铁钉去游行,多么难看。于是,用头巾把帝君额头包扎起来。

此后,每逢游神前的正月十四日夜,渔夫从事镇压鬼魔仪式时,装为帝君化身的人,头上也扎着红布的头巾,与别处不同。他身穿黄甲,左手抓着一只白色雄鸡,右手执着长剑,走在前,后有由8人扛的关帝坐轿,及随行,共30人,一起到10多个要口地面,各打下一支扎着红布的榕树枝,表示镇住鬼魔,不让它们出来活动,以让游神顺利进行。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春,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1587年)奉朝廷之命,从浙江带兵来南澳,协同广东都督俞大猷,征剿了倭寇汉奸巨魁吴平,留下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海盗吴平在深澳临海的山坪上,安营扎寨,取名吴平寨,以此为据点,无恶不作,抢劫过往船只,危害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戚继光奉命,率领水师,前往南澳岛,助总兵俞大猷平定吴平贼。

吴平寨西南海面上,有猎屿、虎屿作屏障,寨后三面环山,高峰峻岭,林密坑深,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吴平除了筑堡建城,构筑工事,还在营寨至猎屿,猎屿至西炮台一带海底,各填乱石,布设暗礁。

这天夜里,戚继光在饶平与南澳交界海面的青屿上,审讯涂礼之后,进入了梦乡,朦胧间,一位红面美髯伟丈夫,踱着大步,走到他的床前,和蔼地问道:“戚都督,攻贼用何计也?”戚继光抬头—看,认出是关公,急忙施礼答道:“关公,我军已围堵海面,准备择日强攻,一鼓全歼之!”关公手抚长髯,摇着头,然后授计说说:“俞军四月无绩,何也?乃单用正面水攻。今汝应水陆并进,率部伍上隆澳,再转云盖寺进深澳,配以火羊阵奇袭,靡不破矣!”戚继光惊魄欲追,已不见关公,原来是南柯一梦。

此后,一连刮了十多天大风,大海才平静下来,戚继光按梦中关公所授之计,亲率三千将士,以傅应嘉为前锋,由降将涂礼带路,避过吴平探兵船,暗转到南澳西部,到达隆澳海面,又在南侧的刣猪澳登陆,再沿着海滨,向东伐木开路,挺进二十余里,抵达云澳,继而在向北的群山中,破木割藤,且息且进,三日道开,神不知鬼不觉地到达离吴平寨仅四里的深澳山下。

第四天凌晨,戚继光布兵列阵之后,命士兵在事先准备好的羊群,点燃了绑在羊尾巴的火把,然后敲响铜锣,驱赶火羊,住吴平寨冲锋而去,随后铳炮齐发,军声震天,戚继光骑着枣红马,手挥利剑,督率军士,向贼寨猛冲。这时,海上俞总兵等望见陆上火号,知步兵已出击,即命大小船只,也向吴平寨发起进攻。

此时,还在梦中的吴平与众贼,被震天的铳炮声、喊杀声惊醒,跑出门外—看,只见黑暗中闪着无数火把,直扑而来,疑是神兵从天而降,正惊慌未定,寨内已是一片大乱,自相残杀起来。戚继光扬鞭策马,率着中军,冒着炮火,直取吴平大本营。左军取后寨,右军攻土围,边进击边烧木棚,散发了劝檄文,贼军军心大乱。经一昼夜厮杀,贼军被俘达三千人。

翌晨交战中,戚继光骑在马上,撞见吴平,便大吼—声:“倭贼,还不快快受降,以免一死!”吴平不予理睬,一枪刺来,戚继光避开,闪身挥剑砍去,几个回合,不分胜负。吴平无心恋战,策马而逃,他的党羽陈二老等人,前来接战,护住寨王脱身而去。

潮汕民间还编造、流传的关公英雄故事,基本上是围绕他忠义英雄来展开的,都是赞美、讴歌关公忠义英雄。

潮汕人崇拜忠义英雄关公,改姓为关

饶平县柘林镇新街社十八姓居民弃原姓,改姓关,建忠义庙共祀,并建立聚华堂大宗祠,排辈序,以表亲密无间,共生死共命运。

潮汕人崇拜忠义英雄关公,缔约和谐

清雍正年间,南澳隆澳前江建起了关帝庙。隆澳十三乡乡民共同祭祀关帝,每年正月十八日,关帝要出游十三乡个村落巡境。隆澳十三乡之外,又有山顶乡和山边乡。这两乡的神明,原来都在正月十六日出游,如果遇到风雨天,日期就会后延。因为两乡比邻,游神路线有一个地方是交叉的。早先,在这一个大家都必经之处,两支游神队伍相遇之时,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互不相让,争先向前,不免因此滋生事端。到了同治七年(1868年),两乡衿耆一齐来到前江关帝庙帝君座前,谋求解决矛盾的方法。衿耆决定把两乡游神的日期,改成正月十六、十七前后两日,就在关帝面前焚香拈阄,定下前后轮流次序,并盟誓“嗣后不得逾约争先,致伤和气,违者议罚大戏四台。”这个在关帝面前立下的盟约,一直被两乡共同遵守。

作者:陈友义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