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北京元大都城墙遗址游玩攻略简介(行走记略重走元大都城墙遗址)

沈芳蕤 2023-11-22 09:40:49

摘要:我在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上学时,每次上街都需要从元大都城墙遗址路过。一晃距当年入学已经40年了。最近因故在北京住了几天,得以抽空重走了一遍元大都城墙遗址。现在的

我在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上学时,每次上街都需要从元大都城墙遗址路过。一晃距当年入学已经40年了。

最近因故在北京住了几天,得以抽空重走了一遍元大都城墙遗址。

现在的北京是在原来的元大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定程度而言,没有元大都,就没有北京城。只可惜,元大都留下来的东西屈指可数,元大都城墙也已变成一道土岗。

当年我们刚入学时,城墙遗址还非常荒凉,旁边的小月河也还只是一条普通的水沟,我们从城墙遗址的缺口穿过这条河沟就能直接进入校门。

现在,元大都城墙遗址已辟成遗址公园,小月河也成为遗址公园的一部分,城墙两侧都有公路,正对校门的土城墙遗址的缺口和小月河上的桥变化不大,从缺口和小桥仍能看见学校的大门和主教学楼,但要到大门口则需要经过地下通道。我的印象,整治小月河和修建公路等工程在我们上学时其实就已经开始了。

到了这里,当然很想进学校转一转,但被保安生硬的拦住,未得入内,算是一件憾事。当时脑子一下子冒出李贺《回乡偶书》,仿而改之:当年入校当今回,痴情未改鬓毛衰,保安相见不相识,疑问客从何处来。不过想来也可以理解,疫情期间,各单位守土有责,对于入出单位的管理都相当严格。

现在的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已成为一个很有特点的城市公园带。青砖铺就的甬道四通八达,但我更愿意走一走土路,好像只有走在长满灌木丛的土道上,才能体味当年从这些土道上匆匆而过的情景。

距学校不远处是被称为燕京八景之一的蓟门烟树,上学时就到这里来过,记得毕业前还专门到这里拍照留念,但对于为何叫“蓟门烟树”,当时并未去探究。相传此处是古蓟门遗址,又兼树木繁茂,故有此名。“蓟门烟树”四字是乾隆御笔。但这里的景观金代就有记载,那时称为“蓟门飞雨”,明代始称今名。

别看今天的蓟门烟树无甚出奇之处,却留下很多文人骚客的诗作。蓟门烟树石碑的另一面就有乾隆皇帝的诗。不过,乾隆诗名不佳,不提也罢。下面仅列明代两位诗人的诗作。一是明代文学家金幼孜,诗云:

野色苍苍接蓟门,淡烟疏树碧氤氲。

过桥酒幔依稀见,附郭人家远近分。

翠雨落花行处有,绿阴啼鸟坐来闻。

玉京尽日多佳气,缥缈还看映五云。

二是明代进士杨荣的诗:

蓟门春雨散浮埃,烟树溟濛霁欲开。

十里清阴连紫陌,半空翠影接金台。

东风叶暗留莺语,落日林深看鸟回。

记得清明携酒处,碧桃花底坐徘徊。

蓟门烟树石碑的旁边建有亭廊。长廊刻有反映蓟门烟树历史的书画,长廊的另一端是名为“风雅长存”的亭子。此亭在我们毕业前已经建成,亭子的对联至今还记得:“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看今朝这般光景或许有之。”如今,站在当年自己曾经站立的位置,再默诵这副对联,回想着当年的青涩,想象着已经开始的退休生活,不由得感叹时光匆匆,人生易老。

元大都城墙遗址的起点。可见元大都城墙遗址正好处在两条马路之间。

元大都土城墙遗址一角

原来的土道大都硬化

过校门而难入。

小月河

通过土城缺口和小桥仍可看到政法大学主教学楼,却无法直达

虽然有青砖铺就的甬道,但还是走在土路上更有感觉。

“蓟门烟树”四字为乾隆御笔。

蓟门烟树“风雅长存”亭。

蓟门烟树的对面是北京电影学院。

元大都城墙遗址一角。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