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潮州涵碧楼游玩攻略简介(一树红棉向阳开涵碧楼一游)
沈芳蕤 • 2023-11-23 12:14:37 • 次
在暖意融融的春日里,西湖边的木棉花开了。一朵朵红得耀眼,红得绚丽,宛如英勇的火炬,又像仰天长鸣的号角,召唤着人们前来观赏。沐浴着清晨的阳光,我和爸爸来到潮州涵碧楼参观,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感受积淀深厚的革命精神。这一场奇妙的时光之旅,令我感受良多,收获颇丰。
红棉向阳开 英雄气长存
在美丽的西湖边,矗立着木棉树高大伟岸的身姿,花开艳似火,花落满地红。爸爸说:“木棉树是英雄树,是潮州革命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朝气蓬勃的活体文物。1927年,在这棵木棉树下,周恩来总理向群众演讲革命道理,鼓舞工农奋起斗争。”我凝望着眼前栩栩如生的浮雕,耳边仿佛回荡着周总理振聋发聩的演讲,仿佛感受到了现场工农群众汹涌澎湃的革命激情。
如果没有革命先辈的发动、引领和奋斗,就没有民众的觉醒和红色政权的建立,革命之火也将无法在潮汕大地熊熊燃烧……我抬起头,仰望那一树璀璨夺目的红棉,心中忍不住感叹:“红棉向阳开,英雄气长存!”它们用热烈鲜艳的花朵讲述着家乡的红色故事,映红了家乡的壮丽山河。它们时刻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们,永远不要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缅怀好总理 激扬少年志
涵碧楼是一座灰砖水泥结构的洋房,楼宇正面“涵碧楼”三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楼内分为两个楼层,一楼为“人民的好总理”展览厅,二楼为“潮州七日红,青史垂千秋”专题展览。整座涵碧楼以遗址实物和史料相结合的形式,讲述革命故事,再现红色记忆。
在一楼的展厅,有一幅周恩来总理的画像。画像上的周总理身穿戎装,目光炯炯,注视前方。他那坚定的目光仿佛在向我们传递“革命必胜”的信念。细细品读,慢慢观看,周恩来总理的生平故事仿佛铿锵的鼓点敲击着我的心灵,激发了我对周总理的崇敬和怀念。音容犹在,丰碑永存。敬爱的周总理,我将时刻铭记您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小立志,刻苦奋斗,长大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潮州七日红 青史垂千秋
二楼的展厅以“潮州七日红,青史垂千秋”为主题,通过历史图片、雕像群、AR动画等生动再现了“潮州七日红”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1927年9月23日,南昌起义军南下潮汕,起义军第三师司令部就设于涵碧楼,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人都曾在此进行军事部署。起义军驻守潮州前后共七日,帮助潮安成立革命委员会,史称“潮州七日红”。
就这样,涵碧楼与中国革命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承载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其中,最让我感动的革命故事是“血战竹竿山”。
1927年9月30日下午,国民党黄绍竑部9000兵力攻打潮州起义军留守部队。当时,留守潮州的部队只有600余人。敌我双方在城外的竹竿山阵地展开了激战。我军的工事被敌军的重炮所摧毁。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躲在山石后面,依旧顽强地抵抗。他们的子弹用完了,就在地上捡一些石头,或在牺牲的烈士身上翻找一些子弹,去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看着显示屏上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力拼搏,浴血奋战的样子,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都要感恩那些负重前行者,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换来了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楼展厅不但有丰富的内容,翔实的史料,而且有珍贵的革命文物展出。透过玻璃展示柜,我看到了起义军战士当年穿过的破破烂烂的军装,戴过的早已褪色的军帽,以及用过的破旧肮脏的白毛巾……那几把长枪、短枪锈迹斑斑,高高挂在墙上,仿佛在讲述着他们的主人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这些饱经沧桑的文物伴随着战士们出生入死,如今已变成了历史的见证,岁月的印记。它们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奋斗的革命故事,彰显着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抗战精神。
除此之外,展厅里还融入了广济门、城墙等极具潮州特色的建筑元素,无不令人感到潮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涵碧楼外,木棉树下,我再次抬头仰望楼宇正面那闪闪发亮的红星,心中感慨万千。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时代新人。从现在开始,我将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发扬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作者:吴晋逸(小学组一等奖)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