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小西天游玩攻略简介(西方圣境小西天)
沈芳蕤 • 2023-11-24 03:03:23 • 次
说到“小西天”,也许有的人会说,那是个美妙的神仙般的极乐世界;也许有的人会想,那《西游记》里妇孺皆知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殊不知,在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一个叫小西天的地方。据说唐僧去西天取回的“全部经卷”就珍藏于此。
—— 题 记
小西天,原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凤凰山巅。明崇祯七年(1634)东明禅师创建,距今已有389年的悠久历史。小西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风景名胜区。
相传,在远古之时,有一对美丽非凡的凤凰遨游天下。一天飞经隰县时,被眼前的山水景色迷住,环回飞翔,留连不已。其中有一只凤凰因观景入迷,竞然撞于山头而跌落下来,坐化而成了一座形似凤凰的山峰,此山峰后被称之为凤凰山。
我于2007年、2017年两次游览小西天。相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愉悦的心情,异样的感怀。
10年前的小西天,进山道路坑洼不平、尘土飞扬;周边环境破破烂烂、不堪入目;登山步道极其狭窄、行走艰难;山顶建筑残垣断壁、色彩暗淡。10年后的小西天:进山道路水泥硬化、平平坦坦;周围景观建筑别致、池桥扮靓;上山之路铺筑石阶、铁索防护;山顶古建修缮一新,古色古香,如梦似幻。
此行,我从交口县城出发,驱车58分钟44.4公里后,到达小西天山门前,停放车辆,购票步入山。先经过“天池”之岸,跨过“通天仙桥”,然后踏上 226个石级台阶,再穿越10米“洞天”,道入“西天天门”,我便步入犹如若天堂般的“西方圣境”一小西天。
登上凤凰山巅,放眼四望:有山翼然,面绕城堞,背拥岗峦,大河平涵,旁溪潆带,山形奇绮,俱含飞动之情,脉络纵横,实挟回翔之势。登斯处三面环山,河流潆洄,树木森森,凤凰山峭崖突兀,小西天雄踞山顶,直指云空,恰似琼楼玉宇半空悬浮,飘飘然有 “小西天”之意境,真乃一方充满神灵之气的风水宝地。
雄居凤凰山巅的小西天,依势而设建,孤桐峰上高耸的观音阁建在“凤头”上,下院是“凤背”,沟两旁的山翼像凤凰展开的“翅膀”。上院大雄宝殿背山而筑,与东端的摩云阁遥相呼应,为“凤尾”。纵目远望,就像是“一只低头俯视的凤凰”,又像是扬帆起航巨龙,赋予人以无尽的遐想。
登斯处,向东远眺,隰县县城新貌尽收眼底:天高云淡,山清水秀,高楼林立,色彩斑斓,绿茵环抱, 美不胜收。
隰县隶属于临汾市,位于临汾西北边缘,晋西吕梁山南麓,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县政府驻龙泉镇。东临汾西,西连永和,南与蒲县、大宁接壤,北与石楼、交口毗邻。总面积1415.3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余人。历史上文物古迹达30余处。以城西明代建筑"小西天"最为著名。土特产是金梨,以个大汁多、营养丰富而闻名三晋。
据导游介绍:小西天寺院,分上下两院,以布局新颖,精巧玲珑,格调别致而著称。
下院是寺庙的主体。院内的无量殿面东而筑,内设数10尊铜铸佛像和木雕楼阁,是僧人诵经的禅堂。无量殿对面是韦陀殿,韦陀像是一整块楠木所雕,威武逼真,工艺精湛。由韦陀殿背后两侧进“疑无路”上“别有天”便可到孤桐峰。峰两角分建钟、鼓二楼,峰顶有摩云阁,内祀观音菩萨,外祀奎光文星。登阁远眺,田园如画,令人神往。在院北房珍藏了一部明版善本藏经。这样完整的藏经,在国内同类藏经中已经为数不多。据说,如果将7310卷经书打开,一页一页连接起来,大约有130公里长,可以连到临汾城。
上院,是全寺的精华,正面是大雄宝殿,文殊、普贤两殿左右相峙。大殿内正面排列着5个相互连通的佛龛,“药师”“弥陀”“释迦”“毗卢”和“弥勒”等诸佛端坐莲台,各饰锦衣,神态自若,面容慈祥;10大弟子分站两旁,造型优美,生动传神,表情含蓄,惟妙惟肖。殿南山墙上塑着“四方三圣”、“四大天王”等佛教人物故事,殿北山墙上塑着须弥山上33层“仞利天”、佛传故事和释迦牟尼的本生传说。大梁上,8大金刚威武雄壮,粱间墙壁悬塑着富丽堂皇的“极乐世界”;众多的人面飞天、神鸟、孔雀、鹦鹉、仙鹤,游弋在飘渺的云头上,12乐伎菩萨,身姿轻盈,温柔高洁,往来自如地表演着“天界”歌舞。整个殿内,天宫楼阁,层层迭迭,云雾缭绕,粉彩妆銮,呈现出一派仙宫佛国的迷人景象。
小西天的建筑风格独特,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小、巧、精、奇”。”兹山之高,不过数百步耳,兹山之大,止设数十塌耳。这里的景象一切都在小中发生,一切都在小中体现,足见她“小”得不俗。而“因地布景,种种清秀”,雕塑传神,呼之欲出,妙在布局的变化,足见她“巧”得灵活。寺院布置得体。殿堂构造缜密,精雕细刻,出神入化,足见她“精”得细微。“左仰古寨,千仞绝壁,右带西坡,峰峦叠翠”。再加上举世罕见的悬塑,足见她“奇”得拔萃。如此精巧别致的格局和清幽雅洁的景象,在中国建筑史上真可谓别具一格,独具特色。
小西天的真正价值不只在于其外形,而在于大雄宝殿保存完美无缺的悬塑艺术。殿堂彩塑是我国迄今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彩色艺术群塑,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8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看了小西天的悬塑照片后,曾挥毫为大雄宝殿书联:“东土西方微尘不隔,人间天上万象庄严”。2002年5月25日毛主席之女李娜,看了大雄宝殿之后,出来拍完照片,重又返回殿堂,对大雄宝殿的悬塑流连忘返。
大雄宝殿殿内悬塑大多绘塑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到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之间,殿内之悬塑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精美动人,完整如新。殿堂之内满布彩塑,除佛坛之上的5尊主像外,墙壁、檩柱甚至屋椽之上,皆塑绘着1978个彩塑。其中用7公斤黄金之多。宝殿建筑面积仅有217平方米,其中雕塑面积达169.6平方米。这些彩塑姿态各异、造型生动,置身千佛国的殿堂楼阁之中。高者达3米多,小者仅有拇指大小、繁而不杂,靡而不乱,井然有序地表达着佛教的大千世界。在国内的许多名山古刹中,虽不乏各种类型的悬塑,但无一处如小西天之纷繁华艳,无一处如小西天之精美绝伦。
据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颗宝珠落在大雄宝殿,这颗宝珠叫避尘珠。大雄宝殿380多年从不打扫,但殿内却无一点灰尘,实属奇妙之事。
如果说大雄宝殿中鬼斧神工的悬塑艺术令人惊心动魄的话,那么殿内梁架中的彩绘更是弥足珍贵,这就是用沥粉贴金制作的近似于宫廷的龙凤和玺彩绘。这种彩画形式属明清建筑彩画中的最高等级高,是属于皇室专用的彩画。由于等级高、造价昂贵,实物保存下来的十分罕见。然而,这种高等级的彩画能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寺院中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著名的国画家潘絜兹曾用充满情感的诗篇赞美道:
仙宫佛国信难求,
何期凤山起层楼。
法身万千费雕镂,
粉彩妆銮非俗手。
朱明陈迹尚如新,
入眼平生叹未有。
顶礼赞颂非关佛,
能工巧匠当不朽。
这首诗篇中准确地表达了人们对小西天悬塑艺术的仰慕和赞赏。相比之下,小西天的楹联: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这更是充满了佛学的气息,让人肃然起敬。
重游小西天,令人感触颇多,这正是:
佛院高筑凤凰山,
梨花几树朝根还。
西天不留红尘客,
东土正道大有年。
漫言朝阳已夕阳,
满眼桃园享李园。
五湖四海来复去,
龙泉子孙九州衍。
(离石融媒)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