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霍梅尼墓游玩攻略简介(卡尚▏世遗古园菲恩庭院百年古宅布鲁杰迪)
沈芳蕤 • 2023-11-24 16:07:24 • 次
波斯文化之旅(3)
写在前面
不求资料翔实全面,不求论证无懈可击,但求真实记录旅途中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我行故我思。
今天是6月15日(第二天),行程安排是去往卡尚(Kashan),但一早出发先去霍梅尼陵寝,补上昨天未完成的行程。
霍梅尼陵
霍梅尼陵寝位于德黑兰市南郊,我们一路向南,继续欣赏德黑兰市容市貌。
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Ruhollah Musavi Khomeini,1900-1989),伊朗什叶派宗教大阿亚图拉。
1979年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经过革命及全民公投后,霍梅尼成为了伊朗国家最高领袖,是国家政治和宗教上的最高职位。
霍梅尼是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他在著作和讲道内容里扩展了十二伊玛目派乌苏里派主张的“法基赫的监护”(教法学家的监护),即是伊斯兰教法学家的神权统治,其代表作是《伊斯兰政府:法学家的权力》。
十二伊玛目派或简称伊玛目派,是什叶派中最大的派系,因尊崇阿里及其后裔等十二代伊玛目而得名,也是伊朗的国教,主要分布于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
霍梅尼在伊朗人质危机时支持挟持者,又颁布追杀英籍印度作家萨尔曼·鲁西迪的命令,因而闻名。霍梅尼在伊朗被称为“广受支持、别具魅力的领袖”,有什叶派学者视他为“伊斯兰复兴的战士”。美国和西方自然是对其恨之入骨。
霍梅尼陵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南郊的贝赫什特-扎赫拉公墓烈士陵园中,于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后开始动工兴造。
翻译小马说,与我们国内陵园差不多,一看到街头售卖花圈、鲜花的小贩,就知道快到陵寝了。
霍梅尼陵外观上更像一座大清真寺,事实上也是。
从停车场要走不少路来到大门。进入陵寝大门和二门,男女有别,要分走不同的入口处。女性还要把头巾围好。
接受安检更是要男女分开的,并且与国内清真寺一样,所有人进入时都要脱鞋。
进入陵寝(寺)大厅,大理石地面锃光瓦亮,屋顶灯光璀璨。
霍梅尼(下图右)和伊朗现任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Xamenei)的大幅画像极为吸睛。
陵寝内共有124个石柱,柱间距22 米,意指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日(伊历11月22日)。柱高12 米,表示什叶派有12个伊玛目。
这是霍梅尼追随者朝圣之地,是伊朗的象征,外国要人有时也会拜访这里。可以发现,伊朗本国的拜谒者也不少。陵寝本身也是清真寺,可以用来进行礼拜活动。但它也对非穆斯林开放,否则,我们作为外国(非穆斯林)游客也进不来。
霍梅尼的墓穴安放在寺的正中间,围以铁栅栏,其子艾哈迈德·霍梅尼的墓穴安放在旁边(下图左后)。人们可以将布施从铁栅栏间放进去,那里也总是堆着厚厚的钱。
据介绍,霍梅尼的孙子哈桑·霍梅尼负责照看陵墓。
拜谒者可以席地而坐,这里也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者准备了椅子。
寺内方柱、圆柱各具特色,地面几乎全铺着地毯。翻译小马介绍说,整座陵寝耗资USD20亿,不差钱儿。
寺里的空间就很大了,再加上寺外的空地,可以同时容纳几万人祷告。
霍梅尼陵全部竣工后占地将超过20平方公里,包括一个文化和旅游中心、一座研究伊斯兰教的大学、一座神学院、一座购物中心,停车场可容纳20,000辆汽车。
离开陵寝,我们的大巴驶上高速公路前往卡尚。
卡尚(Kashan)是伊朗伊斯法罕省的一座小城市,是一座人口约40万的古城。
我们奇怪路边上矗立的画像上都是什么人。翻译小马介绍,这是在伊朗本国或国外牺牲的英雄,为了纪念他们而树立这些画像,后面的行程中我们还会看到。
中午用餐的庭院有售玫瑰香水香料之类的,小院一个角落展示的就是提取(萃取)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设施。这和在新疆伊犁薰衣草庄园里见到的差不多,香精萃取工艺其实并不复杂。
菲恩花园
位于卡尚的菲恩花园(Fin Garden)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波斯园林,201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菲恩花园可能在萨菲王朝(Safavi Dynasty,1501-1736)前就存在,但现在的建筑是在阿拔斯一世(Sah Abbas-e Bozorg,1571-1629,伊朗萨菲王朝第五任沙阿)治下的1590年完成。
入口处的门房(上图)比较豪华、讲究,它是一座二层小楼。一楼是出入前厅、门卫边房,以及出入花园的廊道。二楼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大大的阁楼,镶嵌有网状窗扇和漆画过的顶部。
后世的君主如法特赫-阿里沙·卡扎尔(Fat′h-Ali Shah Qajar,1772-1834)对其不断扩建,费恩花园已成为伊朗现存最古老的园林。
伊朗是比较干旱的地方,这座花园的水系显得尤为珍贵,水是哪里来的呢?
翻译小马介绍说,这里的水是经过暗渠,从500公里外引入的。此话一讲,我们自然想到了新疆的坎儿井,小马说差不多同理。但是,新疆坎儿井更早,还是中亚这里更早呢?
据资料介绍,关于新疆坎儿井的来源,有若干种说法。其中一种就是来自中亚。证据是:“坎儿井”来自维语“karez”,而维语名“karez”与波斯语“karez”读音与拼写形式完全相同。
不管那么多了,地下暗渠也好,坎儿井也好,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们全团先在花园中最大的这座建筑前来张“全家福”,一个都不少。
水池底部好像铺设蓝或绿色的瓷砖,因此清澈的水池泛着蓝绿光。
整个花园有一整套水系,走到哪里都有水伴随着。在中国江南,水一点也不稀奇,但在这里却显得极为珍贵,给整座花园增色不少,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套水系怕是“居功至伟”吧。
不仅有水,水池中还有喷泉(foutain),这也是庄园主卡扎尔钟情之处。
有水就有绿,花园里绿树成荫。在沙漠干旱地区能看到这么多树,实属不易。
现在看到的是后来修建的,在成荫的树木边上流淌的小溪。
这处房子像是干打垒,不够奢华了。
但是这排房子的尽头是(土耳其)浴室(Hammams,英语:bathroom)。据介绍,浴室一直是波斯花园的一个特色。这座浴室是卡扎尔王朝时期后建的(1811)。
波斯浴室在阿拔斯统治时期仅用来洗澡,后来才又有了其他功能,如纹身,医疗如拔(血)罐、正骨,甚至有娱乐功能。
这座浴室平时是花园里的人员洗浴用,周末才是公共浴室。
值得一提的是,阿米尔·卡比尔(Amir Kabir,1807-1852),就是在这座浴室里遇害的(下图雕塑就是当时的情景)。
阿米尔·卡比尔是伊朗卡扎尔王朝纳赛尔丁沙阿统治期间第一任首相。他被广泛认为是伊朗近代史上第一个推行现代化改革的政治家,但由于他实施了很多大胆激进的政策,包括严厉镇压巴比教运动,从而在宫廷内外树立了不少敌人,最终也失去了国王纳赛尔丁沙阿对他的信赖庇护,并遭到罢免和放逐以致最后遇害,他的改革政策仅维持了3年。
卡比尔的手腕被割开,血一点点地流出直至死亡。据说,他的血就是流在上图这个小池子里的。
费恩花园里伊朗游客也很多。再次感受到伊朗人的热情。他们很高兴应邀与我们合影,有的还会主动邀请我们与他们合影,其中不乏美女哟。
费恩花园门口的商店,也有萃取香精的设备,小店加作坊,一条龙了。
布鲁杰迪豪宅
布鲁杰迪宅邸 ( Khaneh-ye Borujerdiha) 是伊朗卡尚的一座古宅,建于1857年,由建筑师Ustad Ali Maryam为富商布鲁杰迪的新娘而建。建造历时18年,用了150名工匠。
数年前,Ustad Ali Maryam曾为新娘的娘家塔巴塔巴依家族兴建了塔巴塔巴依宅邸。我们过后也要去看一下的。
路过当地的小店,里面全是旅游工艺品。
建筑设有三个入口,具备所有传统波斯住宅建筑的特征。从里面看很普通,也是有一道门栓。
但从外面看就有门道了。小马介绍说,主人从里里听敲门声就能知道来宾是男性还是女性。为什么?注意看下图,左边那扇门上的金属环是女性敲门用的,右边那扇门上的金属块是男性敲门用的。因为发出的声音不同,所以一下子就能听出是男性还是女性。我们好多人试了试,重物敲的声音更沉闷,显然是男性宾客来了。
入口处大门不怎么样,可是进来再看入口处,完全不一样嘛,上面还有一个风塔。
布鲁杰迪宅邸为伊朗传统住宅建筑,其包括美丽带有喷泉池的长方形庭院,皇家画家卡马尔-奥尔-莫尔克(Kamal-ol-molk)所作的壁画,和三个40米高,以降低室内的温度的风塔等组成。
主殿顶部设有一个距骨圆。下图是距骨圆顶和屋顶上的两个风塔,另一个风塔在对面入口处的屋顶上。
宅邸以用灰泥、玻璃制品和镜子装饰,并有前述绘制画家卡马尔-奥尔-莫尔克的壁画。
想一想,18年,150名工匠打造的宫殿,不可思议。
地陪介绍,好像是宅主已将宅邸捐给了国家,作为景点对外开放。
三个人物肖像不知画的什么人,宅主或其祖先?
还有个二楼小平台,主殿最下面是地下室。地陪介绍说,其主要用来储藏。
地下室里还能透亮,不至于太暗。
主宅外还有一个跨院,不知是干什么用的。
-The End-
感谢本团陶先生、佘女士等团友为本札记提供了部分照片,恕不一一标注。
敬请期待《波斯文化之旅》(4)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