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佛山宝林寺游玩攻略简介(顺德宝林寺)

沈芳蕤 2023-11-25 14:45:54

摘要:山下正门(半山坡还有一门重大活动开启,后山还有一门很少开)顺德宝林寺是一座佛教庙宇,传承法统,是属临济宗。原顺德宝林寺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宝林寺传承法统,是属临济宗,宝林

顺德宝林寺

山下正门(半山坡还有一门重大活动开启,后山还有一门很少开)

顺德宝林寺是一座佛教庙宇,传承法统,是属临济宗。原顺德宝林寺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宝林寺传承法统,是属临济宗,宝林寺的诞生,则奠定了宝林寺在岭南佛教史上的地位。

原顺德宝林寺位于顺德大良镇南门外凤山南麓,山如凤凰般蜿蜒绵亘,树木葱茏,苍翠峭拔,它依山傍水,景色清幽。宝林寺因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于一体在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宝藏。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后,融合了中国的民族文化,使之更为丰富多彩,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禅宗思想发扬光大,影响了后代佛教文化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悠悠历史,沧海桑田,从中原地区文化的南传,佛教文化也随之南播,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佛教文化也为群众所信奉。隋唐时代,佛教进入鼎盛时期,而岭南地区也佛寺广布,僧人在封建王朝的扶持下,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建立了寺院。

布局结构

惠能所传禅宗的南宗五大家,沩仰、云门、法眼三家,宋代以后皆失传,只有临济、曹洞二家并存,临济宗主张“看话禅”,即参看话头之禅;而曹洞宗则提倡“默照禅”,即寂默静照之禅。

俗语云:“未有顺德,先有宝林”,一千多年前,古太艮村,地控蛮烟,险连金陡,太艮峡穿山而过,柳波港帆樯掩映,港侧慧桥,给迷离的水光留下亭亭玉立的倩影。五代之南汉殇帝光天一年(公元942年),佛教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传播,昔有僧人在此建简朴僧舍,初名曰:“柳波庵”,庵内先建有观音殿,殿内的观音塑像相传是唐代的珍贵塑品,至宋代一直都以供奉观音为主。

时至南宋,殿内建筑颓败衰落,宁宗开禧年间,重修殿堂。宋末度宗咸淳年间,禅风席卷天下,江西名僧德钦和尚,云游至此,见柳波庵背山临水,古木扶疏,且有泉水清幽之胜,即率领众徒,留居于此,并购置田产,耕作潜修,逐步扩大。柳波庵所处的太艮峡,背山绕水,面向南方,形成风水宝地,德钦主持,开创法河,登坛说法,前来听经的人渐次增多,他广泛传播禅宗要旨,引导信徒体悟佛性,将佛学发扬光大。

一日,德钦早起焚香,沐浴更衣坐法。先一夕,其徒谭甲梦德钦求木龛,侵晨诣之,已寂。弟子与谭甲将其遗骸漆布傅其肉身,放进龛中,供奉于观音殿中,并书联语:“至道无言从北宋,法身不老等南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拆宝林寺时,肉身被毁掉,实为憾事。

属于顺峰山公园了

明清典故

宋元两代禅宗临济派经过长时间的调整,为明清两代的复兴打下了更为坚实的人文基础。明代末期,因时世不景,赋税沉重,柳波庵实在难以维持,故被迫将原产业典当及变卖,逐渐使僧徒四散,庵一度荒废。明朝万历年间,顺德龙山乡人柯离际,法号道丘,别号栖壑,经本师碧崖长老介绍,投到韶关南华寺(晋时初名为宝林寺)憨山禅师门下修学佛法。明崇祯八年,为创建肇庆庆云寺作出了巨大贡献。

清康熙初年,肇庆庆云寺僧人元亮,字浩则,路经大良,观凤山如凤凰展翅,柳波庵如凤之口,口吐莲花,不禁心动;见此凤山胜景,他认定这是一块佛门胜地,并预言日后佛法禅宗必定在这里发扬光大,为推动顺德佛教的复兴,为弘扬临济宗的禅法,立志留庵长居。

元亮深得县人敬重,他集资捐助,赎回田产,扩建庵堂,恢复寺院产业。当时庵内种植了七株参天古木,苑如西天宝林之山,元亮取其“净土七宝树”之意(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故随即将柳波庵易名为“宝林寺”。继后他在这里广栽树木,使宝林寺面貌渐渐改观。元亮对于禅宗临济的弘扬是不遗余力,这使宝林寺越加显赫。

扩建修葺

康熙十六年,知县时应泰(辽宁金州人,十五年任)捐俸禄赎回原田二百亩,收取田租以供养僧众,由是古刹始有生色。此其时,宝林寺经过扩建、修葺,其建筑已颇具规模,共四庭五进,盖有头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禅堂、方丈说法堂、伽蓝堂、祖堂、客堂、肉身堂及僧房、库房、斋舍等十余座。

宝林寺

天王殿供弥勒、韦驮、四大天王、关帝等,大雄宝殿供奉三方佛祖、十八罗汉、六祖慧能及地藏菩萨,客堂主要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当时有僧徒三十馀人,藏频伽经1916种,分8416卷,合414册。另外,宝林僧人重视植树绿化,保护环境,种菩提树数株,浓荫如盖,成为丛林中风水之树。

宝林寺成为地方首刹,人们视之为胜地,每遇国家大典或开读朝廷诏令,则地方长官绅耆仍集合寺庭举礼。随后县衙在寺内增设万寿宫,供文武官员向帝、后祝寿及恭听“圣谕”。

兴盛时期

宝林寺作为佛教场所,历整个清代,香火兴盛,寺庙规模逐渐扩大,殿堂雄伟。寺内所植的菩提树,枝繁叶茂;还有苍劲如虬龙的榕树,掩映在绿荫之中,因而吸引众多游人香客。

每逢佛诞、观音诞及每月初一、十五,附近信众,香客以及商贾来寺朝拜者络绎不绝,人海如潮。人们都说宝林寺德钦肉身最灵验,“去求肉身”遂成为当时世俗的一句口头语,此为宝林寺最鼎盛的时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禅关有路,捷足先登”是清末民初山门的对联。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