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学宫游玩攻略简介(它是上海仅存的三座学宫之一)
沈芳蕤 • 2023-11-25 19:10:12 • 次
某日去崇明岛,离开之前,突然想起要去当地的博物馆转转,于是就到了崇明学宫。
崇明学宫,位于崇明岛南门码头一带,是上海地区目前仅存的三座学宫之一,如今,这里也是崇明区博物馆。
崇明学宫除了周一休息之外,周二至周日免费对外开放。
蓝天白云之下,大成殿颇有气势。
崇明岛人杰地灵,出了不少优秀而热血的人才。
从古至今,崇明岛一直是非常重要之地。崇明位于长江与东海交汇之处,外捍百岛,内障三吴,即是通江达海的要冲,也是我国东部沿江沿海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一直有“长江锁钥”、“瀛海岩疆”之称,是江防的“第一重门户”。
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提出:崇明为“中流砥柱之地”,是守卫长江沿线的关键所在。
当年,下南洋的郑和船队就是从太仓刘家港出发,停泊在崇明,沿崇明岛驶出长江口。
我去的那天,正是金秋时节,崇明学宫内金桂飘香,秋意甚浓。
除了讲述崇明历史的固定展览之外,崇明学宫内还有一个民宿展览馆。
崇明岛最初的居民来自淮、浙和句容一带,其风俗习惯融合混杂了长江南北之风。再加上岛屿的特定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长期影响,崇明当地渐渐形成了颇具个性的特色。早期的崇明民风淳朴,重视教育,“不事华丽,民任侠好施”,经济实力稍逊于苏南太仓等地,因此清代有着“铁崇明”之称号。
崇明学宫内还有一艘颇值得一看的唐船,算是镇馆之宝。这艘船于1979年11月中旬在上海浦东川扬河北蔡乡地段出土,船底由三段独木相接挖空成槽。船舷是弯成弧形的木板,代表了从独木舟向木板船演变过程中的一种船式。据同出土物推测,此船的年代为唐武德年间。
说到学宫,自然要提到孔子。
孔庙是我国历代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目前全国各地共有孔庙(文庙、学宫)200余处。山东曲阜孔庙、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我国四大文庙。
崇明学宫里面的瀛洲书院设有一展览,简单地讲述了书院历史。书院始于唐,盛于宋,废于清,是我国古代讲学、研究学问、培养学生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所。在清代,全国大小书院有2000余所。1901年,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书院改为中学。近年来,书院在我国许多地方再度复兴,成为国学普及和书画交流的教育场所。
瀛洲书院的创始人许惟枚(1689-1752)是浙江海宁人,1717年中举,1736年至1745年期间出任崇明知县。1742年,修缮崇明学宫,1743年创建瀛洲书院,担任首位山长。
值得一提的是,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也曾担任过瀛洲书院的山长。
崇明学宫虽然看着不大,但展览颇为丰富。学宫内的沈忠节祠,是为了纪念沈廷扬而建,也值得一看。
沈廷扬,崇明人,慷慨大气,少慕侠义。
学宫内的崇贤馆,主要展出崇明当地的人才事迹。
施淑仪,近代江南著名女诗人,崇明城桥镇人,追求个性解放,率先剪辫,首开全县妇女剪辫之新风。
如果你来崇明岛旅行,并且对崇明岛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话,不妨先到崇明学宫转一转,在这里,你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最直观地感受到崇明岛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故事。而且,这里游客并不是很多,比较清静,随意转转,也很自在。
参观好之后,出门不远就是南门码头,交通也很便利,还能感受到历史和现代生活的自然交融,是挺理想的崇明岛人文之旅的开端。
(图文皆为【过期游记】原创,欢迎关注、评论、交流和指正)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